《家》讀后感作文
《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對摧殘人生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進行了極度諷刺,對那些在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的人們給予了無限同情,對那些爭取自由生活、新思想的人進行了大力歌頌。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家》讀后感作文,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家》讀后感作文1
風刮得很緊,飄著雪花。路上走著一對年紀差不多的兄弟倆——是有著一樣的身材,穿著一樣的衣服,但弟弟覺慧的眼睛比覺新的眼睛更明亮。然而這兩個看似差不多的兄弟倆卻有著不同的思想,最終是兩個不同的命運。
哥哥覺新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義”。任何事情都一味的服從,從來沒有抵抗過。雖然有的事情心里是不滿的卻從來都不說“不”。父親幫他做親、后來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讓瑞鈺在家里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去城外生產。最終,他雖然不愿意卻還是服從了沒有說“不”。結果,封建制度吞噬瑞鈺的生命。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他郁郁寡歡而死。然而對于這一切悲劇的發(fā)生,他無力反抗,甘愿繼續(xù)痛苦地過著“舊式”的生活。他的青春就在一味服從中結束了。
弟弟覺慧,卻有著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說塑造了覺慧大膽、叛逆者的形象。他積極參加了學生聯合會組織的反帝反封建的活動,猛烈抨擊封建家庭。在婚姻問題上,他敢于沖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對于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于反抗。最后義無反顧地走出了家庭。
覺慧的青春是叛逆的、是反對封建等級觀念的、敢于挑戰(zhàn)封建等級觀念的、是有滋有味的、也是無悔的。在當時他是一個進步青年,他反抗這個命運,他的思想、他的工作都是從這一點出發(fā)的。
然而得著這個不公平的命運的,你并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做了這個命運的犧牲者的,同時還有無數的人——我們所認識的和那一些我們不認識的。這樣受摧殘的盡是那些可愛的、有為的,年輕的生命。我愛惜他們,為了他們,我也應當反抗這個不公平的命運。
在這本書中單說憤怒和留戀是不夠的。我還要提說的是信念。自然是先有了認識才有了信念。舊家庭是漸漸地沉落在滅亡的命運里了。我看見它一天一天地往崩潰的路上走,這是必然的趨勢——這便是我的信念。
這些在文中的人物的青春有的是無悔的,我想覺新對于他的青春是后悔的吧?青春是屬于我們這個年齡的也是屬于我們自己的,它不屬于任何人甚至我們的至親。我們的青春因該有我們自己決定,而不是讓一個人在前面引導,它讓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前提是你喜歡不喜歡、想不想,若不喜歡、不想去做就不要去做不然最終也會后悔的,甚至也成為這個社會的犧牲品。
《家》讀后感作文2
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源泉。
“家”,一個溫馨、親切的地方,一個一回憶起來就心頭一門暖流的地方。在家里,我們可以盡情享受親情的溫暖,可以隨意釋放生活的煩惱。家,是一個港灣,一個充滿愛的避風港,累了,困了,傷心了,委屈了,都可以躲進來,避過風吹雨打,等待云升日出,期許云淡風輕。
可是,在那個時代,在巴金的筆下,“家”,不再溫暖,不再是避風港,而是一個牢籠,是一只無形的手。在這個“家”里,沒有快樂,有的只是吵鬧;沒有溫暖,有的只是離散;更沒有民主,有的只是無謂的權威。高家是一個豪門,但在這個錢多,人也多的地方,沒有原本應該存在的知足常樂,這里的一切都被封建禮教這只黑暗的大手所統(tǒng)治著。于是,在這里,上演了一出出攝人心魄、令人悲痛的慘劇,所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讓一對對情侶們不得不勞燕分飛,主人們之間的交易,葬送了一個個旖旎如花的生命······看著那些可愛的年輕的生命在痛苦掙扎的時候,我的心也不由得揪緊了,那可是充溢著青春活力的一代啊!
青春,想起覺新的青春。小說中覺新一直是一個被封建大家庭和新思想所困擾的人。他雖然接受過“五四”新思想的教育和洗禮,但又因為他處于“長房長孫”的特殊地位,在專制和壓迫下,摒棄了他寶貴的青春,無奈中選擇了“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把年輕有為的自己活生生地斷送了。
青春,想起覺明的青春。彷徨、猶豫的覺明,也曾在封建禮教與現代新思想的邊緣徘徊著,一邊是有著千年歷史的封建舊土地,另一邊是“五四”新思想的新土地。但是覺明在弟弟覺慧的影響下,在新思想的不斷沖擊下,毅然選擇了與舊勢力奮斗。他為了自己的愛情,為了琴,大膽的反抗了高老爺的意志,,拒絕了馮家的親事,帶著琴離家出走。也正是因為他的斗爭,為自己、為琴博得了幸福,也讓琴擺脫了像瑞鈺、梅表姐一樣的命運,成了高家最最幸福、最最美麗的女子。
青春,想起覺慧的青春。覺慧是一個新青年的典型,他熱情、大膽、叛逆,追求著新思想。在奢靡的高家,覺慧敢于向各種封建禮教做斗爭。在家里,他支持并且?guī)椭擞X明逃婚,又大膽地向婢女鳴鳳表達自己的愛情;在社會上,他積極地參加新青年所組織的各種活動……是覺慧,給他的哥哥們帶來了精神的食糧;是覺慧,給這個高家大院帶來了清新的空氣。他發(fā)誓,他要做一個具有明主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的反抗者,于是,他也選擇了離家出走。
青春,想起我自己的青春。對于高家三兄弟而言,我們是幸福的,是幸運的,因為我們把握著自己的美麗青春。那我們該怎樣去把握它呢?無疑的,讀書學習是青春亙古不變的主題,怎樣做人是青春永恒的必修課。我們需要接受青春賦予我們的知識文化,也需要聆聽青春給予我們的教誨??梢哉f,人生是一個大舞臺,我們自己既是導演,又是演員,是這個舞臺上永遠的主角,但,如何讓我們的人生大舞臺掌聲迭起、星光閃耀?我想,這只有用我們的旖旎青春來打造,若這個大舞臺星光黯淡、寂寞無言,那我們的青春也將不再美麗,不在充滿活力。
雨果曾將說過:“青春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春天?!睆奈覀冞蛇蓧嫷氐轿覀兩胩焯?,漫漫幾十年的人生路,青春,這個花樣年華,無疑是最最美好、最最寶貴的,在這里,充滿著對憧憬的追尋,洋溢著活力的交響曲。
看來青春真的是一個美好而富有詩意的字眼!
可是,郭敬明卻說:“青春是道明媚的憂傷?!弊屑毾胂?,這也對,在青春的歲月里,我們難免在選擇長大和活力的時候,同時選擇了惶恐與不安了,我們那顆敏感且脆弱的心雖然存儲著美好的幻想,承載著我們乃至父母所有的希望和寄托。但在不易發(fā)現的一隅仍隱藏著一些細微有莫名的感傷,淡淡的抑郁和無窮的煩惱。有時,我們會把這份感傷埋藏的很深很深,但有時,我們亦會任意的發(fā)泄。但總而言之,不論是歡笑,亦或是淚水,使他們共同的構造了人生最絢麗的風景。
“青春,畢竟是美麗的東西”。巴金先生在《家》的后記中這樣寫道。是啊,青春是美好的,她洋溢著希望與憧憬,她充滿著活力與精彩,她彌漫著追尋與探索……“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fā)于硎,人生最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于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身。”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鼻啻寒吘故敲利惖臇|西,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用她來悉心點綴我們的人生。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悔恨終生。
“家”,緩緩落幕了,而青春,永不帷幕。
《家》讀后感作文3
里面盡是殘酷的刑具,殺人的器物。那是保守者的天堂,進步者的地獄。在那里,只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毫無家的溫馨。在那里,只要你服從,絕對的服從,容不得爭辯。家,家,家是什么?家是一個權力的試驗場,家是一個爭斗的火藥庫。
高家大院,這個千年的僵尸集中營。高老太爺無疑是那高高在上的“蓋世太保”,他的那些保守的兒子,也許就是那殘忍好斗的“納粹分子”。而他的那些渴望自由與光明的孫子們就成了受苦受難的猶太人了。他們在經受了五四的洗禮后,儼然成了進步的細胞??伤麄兡切┳砸詾槭钦y(tǒng)的衛(wèi)道家長們,卻把他們當成了腐蝕身體的壞細胞,想把他們用中國那數千年的包含著雜七雜八的枯草的中藥治好,甚至不惜從身體中剔除出去,最后來一句大公無私。然而進步與保守是不可妥協(xié)的,猶如正義與邪惡一般。而正義終會戰(zhàn)勝邪惡,進步終會打倒保守。他們唱著自由的歌,邁著豪邁的步伐,昂首挺胸,迎接那冉冉升起的光明。
高家大院,這個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縮影。折射出中國社會的苦難,一個民族的屈辱。也深深地印證著一個真理:當社會陷入苦難之中,青年才是真真的救世主。
高家大院,走近一步會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仿佛是地獄修羅的道場。高老太爺,這個千年的僵尸,不死不生,不生不死,兩只眼就是做夢也揮之不去的陰影,注視著自己年輕時所掙下的那一切,誰敢破壞,他可要用那千年的朽木嚇死他,打已經不是他的所長了。他用他的余威使他的孫兒們顫抖不已,就是他死了,進入了墳墓,這種余威仍不可抹殺。但這種余威總有消失的時候,況膽大的人對它早已司空見慣,嚇嚇可以,但絕不至于死人。因而,光明是壓不住的,黑暗總有消失的一天。這不,光明驅逐了黑暗,在我們的頭顱上照耀。
讀《家》,給人一種窒息的感覺,仿佛被什么東西壓得喘不過氣來。有人說,這是進步與保守力量斗爭的激烈所致;有人說,這是黑暗的腐朽所發(fā)出的惡氣。眾說云云。至于什么理由,我也無從說起。只能說,《家》里的那種感覺,是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所無法體會的,亦無發(fā)給出一個讓所有人都信服的理由。我只能說,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因為今天的我們真的很幸運。
今天,我們的自由,是我們的前輩用生命去爭取的;我們的尊嚴,是我們的前輩用鮮血換來的。原來,今天這和平的環(huán)境,竟是我們的祖先用鮮血繪制的一件藝術品?,F在我可以說,高家大院那令人發(fā)嘔的味道不正是我們的前輩為了他們心中的夢想所留下的血與肉嘛。至于他們的夢想是什么?那就是“自由萬歲”。
《家》讀后感作文4
當我看到巴金老先生的《家》的題目時,我便想起了我的家,想到了那個讓我溫暖幸福的家,于是很愉快的讀起這本佳作。讀過之后才發(fā)覺,《家》這部小說是巴金老先生為朋友而寫的,我被它動人的情節(jié)深深感染了。
《家》這本書讓我感到無奈的是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卻因為迷信而分隔兩地。書中的覺新代表那些逆來順受的孝順子弟,他不知道怎樣去追求自己的幸福,雖然已經長大成人,卻由著父母來為自己的婚姻大事做主。他愛的是他的梅表妹,但卻要遵循父母的主張與另一個女人結婚,覺新的心里雖然很不樂意,但卻只是唯命是從,與自己心愛的人分開了,娶了那個父母指定的女人。而覺慧卻是一個與覺新不同的人,他有自己的思想,不屈于封建的束縛,他積極參加學生會,參加游行,敢于反抗,敢于表現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即使他的爺爺不允許他外出,他也沒有中斷在學生會的工作,而是在家讀書看報,了解當天的時事新聞,用另一種方式來反抗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滿。
覺新、覺民、覺慧這三個兄弟中要數覺慧的思想最為先進。他恨透了這個舊社會、舊體制,最終,他用離家出走來表明了他抵抗這個舊社會的決心。
這個社會是一直進步的,它不會因為什么而停止前進的腳步,我們要像覺民、覺慧那樣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永往直前。
《家》讀后感作文5
在巴金的《家》這本書中,有一篇《舞龍燈》寫得生動有趣,實則耐人尋味。
公館里,一些人表演舞龍,鑼鼓喧天,十分熱鬧,龍燈在舞動,一旁還有爆竹,更添了聲勢。不知什么時候,年輕的高忠點燃鞭炮,挑在竹竿上燒那條龍。一會兒,趙升、李貴又點了花炮燒玩龍的人。玩龍的人完全躲不掉,讓他們燒,受不了了,便各自拿一截紙龍?zhí)拥?,可旁人得寸進尺,跟著放花炮,直至花炮沒有了才罷手,耍龍人才得以排好隊伍出公館繼續(xù)表演了。
這是一個只有3頁的小故事,寫了一個舞龍放炮、鑼鼓喧天、熱鬧非凡的場面,奇怪的是作者還插入一些其他細節(jié)與不同。巴金還寫出,人們還用花炮燒那些舞龍人而達到悅己的目的。一個人應該把自己的快樂建筑在別人的痛苦上面嗎?一個人怎么能如此自私,為了自己的情緒,自己的歡樂,而去侵占別人的利益呢。盡管他們已領過一點點賞錢,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東西,但即使如此,那些貴人就有利用他們尋歡作樂,在窮苦人頭頂上理直氣壯坐著的理由嗎?完全沒有想到舊社會,那些自以為清高的上流人士騎在窮苦人民頭上,只想著自己,不及其余,只注意到自己,忘了腳下,只覺得自我多么偉大,這種人是可怕的。
《家》讀后感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