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前兩回讀后感400字
推薦文章
《西游記》是以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以及白龍馬護送唐僧去西天取經為線索,講述了一路上降妖除魔,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如果讓你寫一篇西游記讀后感,你知道怎么寫嗎?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西游記》前兩回讀后感400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482674《西游記》前兩回讀后感400字1
《西游記》里講了一個誠字,待人的誠要發(fā)自內心,對事的誠要發(fā)自內心,想要誠,你的心里就要有個世界?,F(xiàn)在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很聰明,在西游記里覺得自己聰明的都是那些妖怪。
我說過只有了解一件事情,快和慢之分,沒有什么事是完全不能了解的,有時候一件小事就可見人的真心,就可以見人的本性。
想從別人那里得到好處,這是一件“難事”。用心吧,心誠則靈。
#231749《西游記》前兩回讀后感400字2
《西游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人物有孫悟空、豬八戒、唐僧、沙和尚,最有趣的兩個人物是孫悟空和豬八戒啦! 來自:作文大全 孫悟空,又名美猴王、齊天大圣。孫悟空是花果山靈石孕育,大鬧天宮,自封為齊天大圣,被如來佛祖壓制于五行山下,無法行動。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救下孫悟空。孫悟空很感激,經觀世音菩薩點撥,拜唐僧為師,同往西天取經。孫悟空性格聰明、活潑,勇敢、敢于反抗,在中國文化中已經成為機智與勇敢的化身。
豬八戒,又名豬悟能,也是個呆子。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后來,被罰下人間。但投了豬胎,長成了豬臉人身的形狀。豬八戒雖好吃懶做,卻是孫悟空的左膀右臂。雖然自私,卻討人喜歡,對師傅也是很忠誠。 豬八戒的兵器是九齒釘鈀,只會三十六種變化。
他倆是唐僧之徒,沙和尚也是唐僧之徒。
沙和尚,又名沙悟凈、沙僧。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王母娘娘,被扁入人間,在流沙河當塘虱精,因他最后拜唐僧為師,一路上任勞任怨,負責挑擔。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寶杖。取經后被封為金身羅漢。
他們師徒四人組成了西天取經的團隊,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很團結,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和挫折。現(xiàn)在我知道了,為了尋找、追求、實現(xiàn)一個美好的理想和目標,為了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業(yè),必然會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必須去頑強地戰(zhàn)勝這些困難,克服這些挫折。
#558567《西游記》前兩回讀后感400字3
《西游記》講的是唐僧師徒四人到西天去取經,一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后獲取了真經。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風趣生動,但雖如此,在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的種.種看法。他諷刺了當時朝政的腐敗無能。
其實,在我們所看到的取經途中,有許多的妖精都與天上地下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這樣說來,無論是在天上還是地上那些神威的統(tǒng)治下,都隱藏著丑惡,神仙也不例外,可見當時明王朝統(tǒng)治的腐敗。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在我們眼前出現(xiàn)一個不受約束,敢于抗爭的一個人物,那就是孫悟空!
他從石頭里蹦出,對世間何事都有探索的好奇心,對于玉帝要捉拿他,卻絕不屈服,還“大鬧天宮”,不過有時也有些任性,作者再借這樣一個人物來進行對比,更加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這也使我們想到當時的朝政是怎樣的,朝政中當官的又是怎樣的。
其實,那些腐敗無能的官員往往與天上的神仙大佛有一定的關系,不是有一些妖怪就仗著自己與天上某某神仙有一定的關系或是拿了天上某某寶物就在人間為非作歹!我想這些人間的官員也不過如此吧,借自己身后有大人物給自己撐腰,就為非作歹,魚肉百姓,導致了朝政的腐敗以及社會經濟不景氣。
雖然如此,但唐僧師徒四人在途中對那些所遇到的妖魔鬼怪時的不所畏懼的精神也深深打動了我,由于師徒四人團結一心,不畏艱險,最后終于如愿以償,取得了真經。雖然在取得成功的過程中會遭遇許多磨難,但是這樣更能磨練我們的意志力,使我們得到鍛煉,所以,一定要勇往直前!
《西游記》給我的感想有太多太多,甚至又聯(lián)想到了許多,它被評為四大名著之一,可謂是當之無愧啊!《西游記》,這顆在歷史上耀眼燦爛的明珠,正閃爍著那金色的光!
#224299《西游記》前兩回讀后感400字4
在我們這么大的孩子中,恐怕沒讀過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的人是極少數(shù),但在這四大名著中,我猜想大家最喜歡的名著應該是明朝小說家吳承恩所寫的《西游記》這本書。里面大概內容是這樣的:唐僧師徒一行四人去西天取經,在漫漫的長路中,歷盡千辛萬苦,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沿途掃盡妖魔鬼怪,最終修成正果的故事。
在書中我被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寫作手法所折服了,特別是對師徒四人的描寫,出神入化、刻木三分。如誠心向佛、永不言棄的唐僧,機智聰明、敢于斗爭的孫悟空、膽小好吃、內心善良的豬八戒,安于天命、任勞任怨的沙和尚……這四個人各有各的特點,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又形成了一個團結的整體。
在里面我最喜歡的角色當然是降妖除魔、勇者無懼的孫悟空,他聰明、頑皮、勇敢、活潑,在我心目中就是機智與勇敢的化身。他曾三番兩次被師傅誤解,卻仍然回來保護師傅;當他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時,他都能迎刃而解;當他遇到強大對手時都不會屈服,勇于和邪惡斗爭。從一個小事例能看出來:八戒跑到花果山請孫悟空幫忙,孫悟空一聽師傅被抓非常著急,立刻趕了過去。到了那兒他與黃袍怪打了起來,那個怪物有個很厲害的法寶,但孫悟空不怕他左躲右閃,最后他看準時機一棒過去,將黃袍怪打昏了過去,救出了師父。當然機智勇敢的孫悟空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他經常會按照自己的思路做,心情有些急躁,頑皮的個性會影響他們前進的道路。
我從孫悟空的人物形象中懂得了兩個道理,一是做事一定要堅持,不能虎頭蛇尾、半途而廢,只要把認定的事情做到底,不管成與敗如何。二是遇到困難時要開動腦筋、冷靜思考,絕不能急躁與退縮,一定要用智慧和勇氣戰(zhàn)勝困難,因為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要開動腦筋、冷靜思考,絕不能急躁與退縮,一定要用智慧和勇氣戰(zhàn)勝困難,因為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768284《西游記》前兩回讀后感400字5
奮進!不懈奮進!
一部優(yōu)秀的神魔小說,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西游記》,不僅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更體現(xiàn)出了高于現(xiàn)實的藝術造詣和深刻的思想內容。瞧,齊天大圣孫悟空,一心向佛的唐僧,貪吃貪色的八戒,名不見經傳的沙僧……一個個人物,宛如鮮花在我們的心中生根、發(fā)芽并綻放,那馥郁花香,飄經滾滾的時間長河,芬芳傳世。
《西游記》讀來膾炙人口,說的是一個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在唐朝太宗貞觀年間,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連同坐騎白龍馬保護唐僧西行取經,路途中共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最后取得了真經并帶回東土播傳與世人,他們也功成正果而成佛。
這個由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和以現(xiàn)實作為背景搭建起來的“夢幻世界”,賦予了我對人生的又一個認識——
鍥而不舍地朝目標奮進,才是成功的前提。
電視劇版的《西游記》中片尾曲有一句歌詞:“容易干不成大業(yè)績?!闭f得好,唐僧剛開始和兩個和尚出發(fā)取經,途中路過虎穴,老虎把兩個和尚和馬都一并吞吃了,唐僧幸得一獵人相救,不過也嚇掉了半條命。但唐僧重振雄心,在第二天的曙光中與獵人一家的送行下踏上征途。后得四個徒弟作伴,有時,八戒突然來一句:“散伙了罷!”但另外三人堅定不移,又一起向前挺進,奔向未知的變數(shù)。
時間一點一滴從他們的步伐間輕輕流逝過,彈指十幾年如一瞬。不斷的日月更替中,有悲歡離合,可是彼此堅定的意志支撐著身軀,不然這么多年乏味路途加上無數(shù)噩夢的挑戰(zhàn),誰能受得了?十幾年的不懈奮進,最終換來了得到真經的那刻幾乎要潸然淚下的歡喜。他們終于成功了,看到這里我也不禁笑了。是啊,多么艱苦,該需要多大的毅力?
在平時的生活里,不提似取經那般的偉事,就算是再也普通不過的學習,也需我們堅實的奮進腳步。
剛升初中那會兒,我的英語爛的就像一潭稀泥:單詞無積累、語法不通、音標認不會。英語習作對于小學從未接觸過的我簡直是天方夜譚;英語課上老師的話,仿佛是一串外星語言,“無法識別”。但我一秒不放過地認真聽著那節(jié)教音標的課,將每一個單詞書寫在手心、烙在心里,將每一篇指定的課文都牢牢掌握……我相當于從零開始學英語,但慢慢步入了正軌——一切都歸于我的不懈努力,就像唐僧師徒四人,我取得了“真經”,修成了“正果”。
如今掩卷了《西游記》,它那無比的魅力仍氤氳于我的精神世界里。它教會了我“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以及松懈時,想象自己是八戒,再說“散伙”,可要小心被大師兄的金箍棒打手心了!
西游記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 讀后感西游記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