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假如給我3天光明讀后感
面對殘酷的事實,海倫·凱勒勇敢地接受了挑戰(zhàn),并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讀書活動中你一定得到了許多的感受,不妨來寫一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最新假如給我3天光明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535174最新假如給我3天光明讀后感1
嘿!你好,天是什么顏色的?嘿!你好,樹是什么顏色的?嘿!你好,路是什么顏色的?這些,在你的世界是不是都很平凡?你知道我的世界是怎么樣的么?我的世界只有聲音,我的世界充滿了一個個有意思的小洞——它們帶給我知識。是的,這是我想象的,盲人的世界!
也許你會說,盲人的世界多無趣,盲人的世界充滿了黑暗,他們在摸索中前進著,弄得滿手都是傷痕。是呀,這是正常人眼中盲人的世界。我也很害怕這樣的世界,我想問:是不是上帝在他們眼前遮住了簾子,然后——忘了掀開?多么不公平,多么悲慘!
直到我閱讀了這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書中充滿了對于光明的渴望與向往。假如,假如,假如只有三天也是好的!可惜,沒有假如。
但,這個堅強的女孩,還是愛著這個世界。這個看不見的世界!她用雙手去觸摸光滑的樹皮,感受葉子的輪廓;她用嗅覺去關注蝴蝶的飛行,花朵的芬芳;她用耳朵去捕捉第一聲蟬鳴,破土的堅強……她的眼睛看不見,她的心靈卻長著一雙最明亮的眼睛。
我們眼睛常常習慣了周圍事物的常規(guī),僅僅去注意令人驚奇的和壯觀的事物。然而,有時即使我們觀看著最壯麗的奇觀,眼睛都是懶洋洋的。我們對這個世界缺乏耐心,我們不再用多種感官體會每一點細膩的變動。
有時候,我覺得凱勒又是幸運的,她擁有一顆寧靜的心靈。她沉浸在這個充滿著細膩情感的大自然之中。而我,生長在大山里,卻很少停下匆匆的腳步。也許,從這個午后開始,我會試著閉上雙眼,和每一縷陽光打招呼,對每一絲空氣微笑。學著體會一切美好與不美好。去愛這個世界——這個光明的世界!
#534956最新假如給我3天光明讀后感2
翻開書頁,一縷縷墨香撲鼻而來;細嚼文字,一股股能量充實內(nèi)心。《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本讓我喜愛的書籍,海倫·凱勒——一個讓我感動的人物。
海倫·凱勒出生于1880年,美國人。童年時的一場大病,讓她成了聾啞人,突如其來的變故也曾讓她恐慌,悲傷了很長時間,那時,她才19個月大。后來在母親和莎莉文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她克服了重重困難,用超人的堅強的毅力,考上了哈佛大學,還學會了德語、法語、拉丁語等多國語言,她不但是作家,還是慈善家、教育家、演講家。
作為一個盲人,她取得了超過我們正常人都難以企及的成就。她幻想著上帝能給他三天的光明,因為她有太多太多想要親眼看到的事物,她想看看一直陪伴她的親人,想看看精彩的戲劇,想看看博物館里真實的寶物,想看看雄偉的城市建筑……
這三天的光明對于我們正常人來說簡直是低到塵埃里的愿望,但是對于海倫來說卻成了奢望。作為一個正常人,我甚至從來沒有珍惜過視力。我恍然大悟,不能等失去了之后才懂得珍惜。我想:我以后會更加珍惜我所擁有的一切感官,用眼睛好好去看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用耳朵去聽大自然中各種美妙悅耳的聲音,不止是視覺、聽覺,還有嗅覺、觸覺、味覺等等,這一切都是大自然賦予我們?nèi)祟愖詈玫亩Y物。
讓我們以海倫·凱勒的頑強意志激勵自己,書寫一個又一個精彩的童年故事!
#534954最新假如給我3天光明讀后感3
當彩虹對著雙眼說再見,當鳥鳴與耳朵永別,當歌聲從嘴邊悄悄溜走……19個月大的海倫·凱勒從此開始了無光、無聲、無語的歲月。但,在這黑暗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沒有放棄和絕望,她的“心靈之眼”依舊“張開”,依舊能清晰地“看”到世界的光明。
我敬佩海倫!敬佩她總是微笑面對生活!海倫的一生經(jīng)歷了許多波折,猩紅熱奪去了視力和聽力,慈母的離去……悲傷與痛苦常環(huán)繞著她,但她每次都以自強不息的毅力,頑強地走出黑暗。她常常告訴自己:我是幸福的!并心懷感恩地對待世界!
我敬佩海倫!敬佩她相信自我!雖然她擁有光明和聲音的時間很短暫,但她始終堅信自己并不比健康人差。對知識的渴望促使她不斷學習,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于哈佛大學德克利夫?qū)W院,并掌握了五國語言,最終成為了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會活動家。
我敬佩海倫!敬佩她在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同時,幫助他人找到自我!海倫雖然眼盲,但她依舊堅持保護盲人,她還專門建立了一個委員會,想盡辦法幫助盲人,帶給盲人歡笑。她也四處演講,想盡辦法安慰并鼓勵殘疾人,幫他們重拾信心,走出困境。
海倫在黑暗中給無數(shù)人帶來了光明!她仿佛是海岸上的一座燈塔,為夜間迷茫的航行者點亮燈光,讓黑暗中尋找出路的人們看到了遠方的光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535176最新假如給我3天光明讀后感4
懷著期待的心情,我看完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
主人公海倫﹒凱勒原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可是,在她出生不久,厄運降臨了--一場大病使她終生失明,永遠看不見光明,這對一個女孩是一個多么大的心理打擊。從此海倫﹒凱勒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七歲時,在愛師莎莉文老師的指導下,海倫﹒凱勒考進了令萬人矚目的“哈佛大學”,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
海倫﹒凱勒十分堅強。在失明時,海倫﹒凱勒不屈不撓,與病魔抗爭到底,在學習時,她奮發(fā)圖強,不達目的決不罷休。雖然海倫﹒凱勒的眼前是一片黑暗,但因為她比一般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嘗過了更多的苦頭,遭受了更多的罪,所以她灑下汗水的路上便開出了許多艷麗的成功之花。有一句名言說得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組成的。
盲人海倫﹒凱勒能付出努力,為什么我們就不能呢?海倫﹒凱勒能考上赫赫有名的“哈佛大學”,為什么我們就不去想一想,不去做一做呢?不是我們不能,是我們?nèi)鄙僖环N意志,那就是堅強。我們一生的路途不可能是平坦的,總有一點挫折,要學會堅強,不能打退堂鼓,只有堅忍不拔,積極向上,才能看見人生的燦爛、輝煌;才能克服一切困難,勇往直前;才能攀登人類的頂峰。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想起了臺灣著名作家“杏林子”。杏林子十二歲就患有“風濕關節(jié)炎”。但她殘而不廢,數(shù)十年來堅持自學,成了臺灣文壇上的著名作家。像這樣的人還有許多,如身殘志堅的霍金,意志堅強的主席張海迪。
讀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要想比人看得更高、更遠,就必須比別人付出更多更多的汗水。
#535177最新假如給我3天光明讀后感5
假如有一天,我們的雙耳再也不能傾聽美妙的聲音,或是眼睛無法欣賞美好的事物,或是嘴巴失去了說話的功能,那將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這個超長的假期,我閱讀了海倫凱勒的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感觸很深。它告訴了我無論遭受多大的打擊,不是能怨天尤人,而是應該以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去面對,使自己重拾信心。
這本書講述的是海倫凱勒年僅19個月時,發(fā)了一場高燒,導致她成了盲、聾、啞人。后來,她在一個叫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克服了重重困難,努力學習,考上了哈佛大學,并且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真是了不起!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對于我們健全人來說,想要考上哈佛大學是何等不容易,何況海倫凱勒還是一個盲、聾、啞人。她一定要比正常人更努力,付出的更多。我認為海倫凱勒是一個勇敢的、不怕困難的人,我們要學習海倫凱勒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
只要心中抱著美好的向往,黑暗中總有那么一條路充滿了光明,只要你勇敢并堅強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勝利終將屬于你。雖然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夢想都能夠開花結(jié)果,也不是所有人的夢想都能夠成真,但每一個夢想都絢爛多姿,每一個人都因追逐夢想而生活得更精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為我的人生道路填鋪了一塊石子,使我的心中充滿了海倫凱勒這種積極向上、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我相信“開卷有益”,我的人生道路將日益飄滿書卷的馨香,筆直平坦。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閱讀心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