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20到40回讀后感
紅樓夢揭露了封建社會后期的黑暗和罪惡,及其不可克服的內(nèi)在矛盾,對統(tǒng)治階級進行了有力的批判,《紅樓夢》創(chuàng)作于18世紀(jì)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當(dāng)時清政府實行閉關(guān)鎖國,舉國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國的迷夢中。你是否在找正準(zhǔn)備撰寫“紅樓夢第20到40回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guān)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859908紅樓夢第20到40回讀后感1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币皇住对峄ㄒ鳌纷尪嗌偃诵谋鈶Q。一曲《紅樓夢》,唱出了一個時代的悲喜興衰。當(dāng)大雪落的白茫茫一片真干凈時,以往的繁華富貴僅有留在薄薄的書頁中了。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fēng)刀霜劍嚴(yán)相逼?!斑@是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國運昌隆,皇恩永續(xù),似乎一切都欣欣向榮,萬象爭輝。少有人看到,整個社會從最底層至最上流,皆是一番淤泥擁阻,渾濁不堪的景象。底層百姓失田棄地,難以維持生計。不愿受辱遭害的,毅然別過人間。硬掙著命活下來的,不是被官府算計,就是被大家族盤剝,最終也免不了悲慘的命運。大家族間更是利益糾葛,為了錢勢互相傾軋,爭權(quán)奪勢,與官府沆瀣一氣,弄得民不聊生。就是家族內(nèi)部也是無休止的勾心斗角,最終還是難逃家破人亡的結(jié)局。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花知是誰?林黛玉喟嘆的不止是她一個人的悲哀,也許不久后的他年,不光是這傾城傾國的林妹妹,就是這天下無二的大觀園內(nèi)的一草一木也怕是不知何處去了吧。世間的歡樂終歸于幻滅,回想起來,也可是是做了一場夢而已??v使清純潔凈如妙玉之類,也終究落得個狼狽退場。在那個污濁不堪的時代,有誰能夠出淤泥而不染呢?個人的悲劇如流沙攢聚,漸漸匯成無限的沙漠了。他年葬儂知是誰?不知。慢慢風(fēng)塵把它們都埋葬干凈了。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是最凄涼的一句聯(lián),也是林黛玉對自我結(jié)局的最為精準(zhǔn)的預(yù)測?!都t樓夢》是一出悲劇,劇中的每個人都被牢牢困在命運的蛛網(wǎng)上。有的人在奮力掙扎,筋疲力竭。有的人早已放棄抵抗,迷迷糊糊地等待毀滅的到來。他們的悲劇并非巧合與偶然,而是與整個社會的沉淪密不可分的。預(yù)言從一開始寶玉夢游太虛時就得見端倪。不然,高鶚何以續(xù)作后四十回?何不讀出大團圓的皆大歡喜的結(jié)局?寶黛二人是天上仙靈轉(zhuǎn)世,死后自會幻化作仙靈重歸天界,可那些血肉之軀呢?還是一朝春盡,終歸塵土。
由此看來,一部《紅樓夢》的內(nèi)涵太豐富,叫人無法全部參透。一首《葬花吟》又怎能概括得盡?真真是紅樓一世界。
#702955紅樓夢第20到40回讀后感2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隨著寶玉了卻塵緣,紅樓一夢終于歸結(jié)。也許是由于閱歷過淺,在這一部綿長細(xì)膩的經(jīng)典面前,我竟有些啞言,如同涓涓溪流無意間初入大海,《紅樓夢》那高不可攀的藝術(shù)性與思想性,即便是在世界文學(xué)作品中,也理應(yīng)首屈一指。
若是把《紅樓夢》單純地當(dāng)作愛情悲劇來讀,未免低估了其中的內(nèi)涵。寶黛的愛情悲劇,固然反映了封建時代的專制和那時有情人難成眷屬的無奈、痛苦,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曹雪芹對封建制度的抨擊。而賈府上上下下所有的人物,是否都可以代表封建時代某些典型的人物?賈府的興衰史,是否又可來影射中國整個封建社會的興盛與衰亡?當(dāng)然,這都是一些宏觀的角度。就個人而言,賈府的命運是否也就是曹雪芹及其家族的命運?他思想的先進,又未嘗不是隱含著對功名未就的抱怨?
這些的確是讀過《紅樓夢》之后應(yīng)有的共識,但從那些華美傳神的文字背后,我讀出的則大多是曹雪芹對后人的諄諄教誨。
每每讀到賈府豐裕的家產(chǎn),諸如黃金幾千兩,白銀幾千兩,綢緞多少匹,總會隱隱擔(dān)心,如此富貴的家族到底能不能成功地延續(xù)下去,畢竟“富不過三代”的定律似乎很少被打破。果不其然,賈府中鮮見勤奮的身影,大多是笙歌不斷,鼓樂不休,結(jié)果難逃敗落凋敝的命運。這不免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另一個生動的例子,就是曾經(jīng)活躍于歷史風(fēng)煙中的那一群五陵少年。他們多是皇親國戚的后代,大富大貴,衣食無憂,不必考慮學(xué)業(yè),不必操勞生計,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讓他們變得百無聊賴。為了打發(fā)難以消磨的時光,他們互相攀比,互相炫富,為非作歹,花天酒地,結(jié)果如何?終被世人遺棄,被歷史遺忘?,F(xiàn)今中國人常懷著一種暴富的心態(tài),各式各樣的奢侈品難以滿足其欲千金散盡的胸懷,更為可怕的是,這種風(fēng)氣正逐漸蔓延至年輕一代的學(xué)生身上,并且就發(fā)生在你我身邊。不難想象,這種無節(jié)制的享受最終將演變成國民性,讓整個中華民族都失去前進的欲望,更難以完成復(fù)興的使命。這并不是危言聳聽,巴西的一只蝴蝶揮動翅膀尚能引發(fā)美國一場龍卷風(fēng),一代一代的“耳濡目染”又何嘗不會釀成不堪的悲劇!我不愿再進行痛斥,柏楊先生早已發(fā)出振聾發(fā)聵的吶喊,我唯愿獨修其身,卻又不忍責(zé)任的折磨。整個社會的大風(fēng)氣,早已不是你我能夠左右的了,保持住內(nèi)心的一方凈土,是周國平先生、余秋雨先生、王蒙先生等,以及所有有良知的讀書人的心愿。我愿做這樣的踐行者,踐行著心中永遠(yuǎn)簡樸安靜的生活,踐行著美好的祈愿。想必曹雪芹先生也是這個意思,字里行間,他仿佛在對我們說,一切繁華都是紅樓一夢,何苦為兒女情長苦苦糾纏,何苦為人情世故操勞奔波,何苦為瑣屑小事爭喋不休,何苦為追求金錢嘔心瀝血,何苦徒增無盡煩惱。心安即是歸處。
雖然《紅樓夢》只是一部文學(xué)作品,但它真是把“人”寫絕了:人的美好,人的智慧,人的劣性,人的悲哀。讀這樣的作品,我們便懂得了自己,懂得了我們的家庭,懂得了我們的民族國家。向曹雪芹先生致敬,正因有了他,榮辱興衰、人性冷暖盡收眼底。向那些努力修行品德的志士致敬,英雄造時勢,唯愿不再是個傳說。
#859907紅樓夢第20到40回讀后感3
《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之一,讀完它我的感觸很深。它諷刺了我國古代封建惡勢力獨霸一方的丑態(tài),與它最終將會走向滅亡的必然命運。
《紅樓夢》里的人物各有各的特點。給我印象深刻的有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賈寶玉從小過著被捧在掌心里的日子,再加上銜玉而生被他的祖母視為珍寶。每日與女孩子玩樂嬉戲,不顧學(xué)業(yè),而且軟弱無能,但也是因為這樣,他的父親賈政才會不喜歡他,當(dāng)然,賈寶玉也很懼怕這個父親。雖然大觀園里的人盡是心靈骯臟,爭權(quán)奪利的人,不過也有真情在,賈寶玉和林黛玉兩情相悅,真心相愛,卻也逃不過封建社會的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運。
林黛玉是個多愁善感的人,她經(jīng)常落淚,都說她心眼小,可是她只有賈寶玉這個知己了。林妹妹身體弱,經(jīng)不起折騰,每天都喝藥,都快成了藥缸子了。她最后死的太可憐了。不僅芳魂早逝,而且死的時候都是帶著遺憾和悔恨。
薛寶釵在大觀園里可算是最有心機的女孩了。她為人處事都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單純?nèi)说难劬?。她人緣極好,卻得不到寶玉對她的真愛,她極力討好每一個人連賈母也不在話下。她最終嫁給了賈寶玉,又怎么樣,終究得不到他的心,最后還不是獨自一人。
讀完《紅樓夢》讓我見識了人世間的美與丑,善與惡,讓我懂得了人與人之間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骯臟與丑陋的靈魂。
#361338紅樓夢第20到40回讀后感4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圍繞事關(guān)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斗爭為情節(jié)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杯具為主要資料,經(jīng)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jīng)到了“運終權(quán)盡”的末世,并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述了十八世紀(jì)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guī)模宏偉,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人物生動,語言優(yōu)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shù)特點,值得后人品味,鑒賞。
小說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xué)藝術(shù)的一切優(yōu)秀傳統(tǒng)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杯具。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此刻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一切,都是作者憑借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豐厚藝術(shù)素養(yǎng)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群芳中始終蕩漾著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著東方文化的芬芳。
#860248紅樓夢第20到40回讀后感5
曾經(jīng)對于《紅樓夢》的認(rèn)識始終停留在"大皆不過談愛情",也曾為了寶之悲,黛之慘而愕腕嘆息。
如今取下束之高閣的《紅樓夢》,如品茶一般細(xì)細(xì)品讀,忽覺愛情不過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味香料。
《紅樓夢》緣起靈河畔那一抹降珠草,受神瑛待者灌溉,又因灌溉過多故五內(nèi)郁結(jié)。至于石頭如何成了神瑛待者,神瑛待者又如何成了賈寶玉,我們不得而知,只覺得頗有些神化色彩。
再說那降珠草下界幻化為人形,名黛玉,以一生淚水報答神瑛待者灌溉之恩。黛玉性格孤僻,并非與天俱來。她幼年喪母,寄居在外祖母家中。但這并非是一個有溫暖與愛的家庭,而是一個齷齪之地。
賈母看似慈善,對劉姥姥施恩有加,實則自吹自擂,不過是出"攜蝗不嚼"的鬧劇,在"上層"人物中最吃得香的秦氏,拍馬手段,黛玉視之,指出那些是"貧嘴賤舌"。極善奉承迎合旁人的王熙鳳,在黛玉看來,不過是"放誕","無禮"。自命清高的"檻外人"妙玉,黛玉也一眼識破了她卸卻紅妝的虛偽。就連被王夫人認(rèn)為"識大體"的襲人,蒙得過湘云,卻也逃不過黛玉的眼睛。黛玉一語點破她的本質(zhì)——"我只拿你當(dāng)嫂嫂待。"于是,黛玉被認(rèn)為"小性,多心,心窄",沒有大家閨秀風(fēng)范,不能入選"寶二奶奶",終成了"世外仙姝寂寞林"。
黛玉雖為"主子姑娘",卻又被稱為"小雞肚腸",但她除了一顆癡心外別無其他。她是不諳人情,是恃才傲物,但"芙蓉吹斷秋風(fēng)狠",不要過份指責(zé)她的"多心",那實則不為她之過,周遭使她不得不多多考慮。
眾釵中可與黛玉之才相比的非寶釵莫屬,她家私雄厚,善于處世,這兩點勝過身世可悲而又叛逆的黛玉。她是大家閨秀的典范。她沒有木石前盟,卻相信金玉良緣。
初到賈府,便"連下人也都多與寶釵親近",趙姨娘也稱她厚道。生日會上,她知賈母"喜歡熱鬧戲文","愛吃甜爛之物",使"依著意思"去說。蘅蕪院她布置得素凈簡單,給人以恬靜的淑女之感,讓人覺得節(jié)儉。金釧投斗,她幫王夫人解除心中梗結(jié)。宴席上眾人嘲笑鄉(xiāng)下人劉姥姥,獨無描寫寶釵之筆,是曹翁忘了這號人物,并不然,只是她維持了大家閨秀的儀態(tài)。一方面她讓王熙鳳認(rèn)為"不干已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一方面又讓老太太,王夫人覺得"小惠全大體"。對黛玉的譏諷聽若惘聞,讓人以為她從不記恨,又在撲蝶誤聽小紅與墜兒的談話時,扯出與黛玉捉迷藏之謊。她處世的高明與黛玉的清高形成鮮明對比。于是,寶釵被認(rèn)為"大家閨秀,溫順,識大體",選上了"寶二奶奶",終成了"山中高士晶瑩雪"。
對于寶釵,我一直無法喜歡,從情感上無法接受她與寶玉的婚姻。她的處世圓滑,她的性格溫順,在我看來皆是虛偽之舉。借由一些小事拉近與黛玉的關(guān)系,讓黛玉認(rèn)為與她"情同姐妹"。對待寶玉,更是好之又好,順之又順,全然不同與黛玉的猜忌。
黛玉死時,只說了半句“寶玉,你好……”,便命喪黃泉。如果要我填滿這句,我想必當(dāng)是"寶玉,你好狠。"為何狠心拋棄黛玉,另娶寶釵,這令黛玉情何以堪,一個空有癡心的女子,如果連癡心也化為灰燼,又如何撐得下去。殊不知,這只是王夫人的掉包計,寶玉并非無情,只是一直認(rèn)為迎娶的是黛玉。再說那寶釵,堂堂公侯女,千金小姐,竟頂別人之名嫁給一個不愛自己的男人。寶玉掀開紅蓋頭之后,發(fā)現(xiàn)林妹妹成了寶姐姐大失所望,就那么把寶釵冰在那兒,不再理會,這叫寶釵又情何以堪。原本"任是無情也動人",竟落得個獨守空閨的下場。
思及至此,忽覺寶釵也是受害者,真正害人的則是吃人的封建禮教。
紅樓夢讀書感悟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