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第一回550字
《三國演義》描寫了近百年的歷史進程,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型的小說體裁,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歷史章回小說。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三國演義讀后感第一回550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654820三國演義讀后感第一回550字1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講了三國時期吳,蜀,魏三國鼎立。一場刀光劍影的戰(zhàn)爭還清晰可見,顯示三國時期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動蕩不安的現象。
什么“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以及“粗中有細勇猛善戰(zhàn)”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謀”的忠臣諸葛亮;還有心胸狹隘的周逾,長厚的魯肅等人交織在一齊,引發(fā)了一連串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感受,他十分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十分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說,劉備為了統(tǒng)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后,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必須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zhàn)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必須能聯(lián)吳抗曹。
之后就是諸葛亮,這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就應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然后是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zhàn)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后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于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齊去找劉備,最后最后與劉備會合,想象著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述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當這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蒙混過關。他在統(tǒng)一魏國時,能夠說是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他的策略,無不能夠統(tǒng)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zhàn)中,只是因為周瑜的一個小計策,而失去了蔡瑁、張允那么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tǒng)為他帶給的連環(huán)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
透過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劉備教我們什么事情都要冷靜對待;()關羽教我們忠誠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曹操教我們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我們只要取長補短,就能戰(zhàn)勝一切困難。
#569961三國演義讀后感第一回550字2
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書蟲,在暑假里我看了很多書:《西游記》、《我要做個還孩子》、《小兵張嘎》、《三國演義》等。在這些書中讓我最喜歡的就數《三國演義》了,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一篇又一篇耐人尋味的故事在我心中回蕩,讓我回味無窮。
第一篇映入我眼簾的就是這篇“宴桃園豪杰結義”。我很好奇以前怎會有如此的兄弟情義,非親兄弟卻更勝親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想只有在當時那種戰(zhàn)亂紛飛的年代才會有這種情同手足的兄弟情義吧!
劉備、張飛、關羽不同的行業(yè),他們三人的性格也是完全不同的。張飛是個賣豬肉的,他身長八尺、面貌兇悍、豹頭環(huán)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是個名副其實的大英雄,可是他卻不懂各種道理。我想他小時候肯定是沒怎么讀書吧。關羽原來是個賣綠豆的,我們還叫他“關公”、“關夫子”等各種好聽的名字。他一身正氣、神勇無敵,現在在很多人家的門墻上都會看到貼著關羽的畫像,以借關公之威驅邪納吉,保一方平安。
劉備本是個賣鞋的,他是仁義寬厚、心胸廣闊、還善于收買人心。平時雖然寡言少語,但是他喜歡結交豪爽之士,就像張飛、關羽都要叫他大哥。我想就是因為劉備的這種性格才能使他最終成為了“漢昭烈帝”。
在《三國演義》中還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如“三請諸葛亮”、“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真是一幅幅宏偉的戰(zhàn)爭場面。
我愛看《三國演義》,我愛那書中栩栩如生、形形色色的人物,我更愛那一個個趣事連連,是蕩氣回腸的英雄故事。
#590377三國演義讀后感第一回550字3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云。”的確,關羽自始至終都不失一個英雄的本色。
關云長單刀赴會,水淹七軍,刮骨療傷,……都將關羽的忠義之舉,智勇之能,一展無遺,其虎牢關的英勇,白門樓上的恩義,令赤兔馬都為之殉命,何況人乎?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麥城之戰(zhàn)失利,關羽面臨著心與血的生死抉擇,以他的才能,一旦受降,富貴權力會一涌而至,“玉可碎不可損其白,竹可破不可毀其節(jié)”他背負著忠君的滄桑與巍峨,透著不盡的壯烈與蒼涼,留給世人一個從容赴死的背影,赤誠,雋永……
其實在當時,見風使舵已成氣候,哪國強大就降哪國的亦不少見,像馬超,姜維,張松……或許在當時會威名遠揚,但當歷史沉淀到今日,他們也就暗淡無光了。一臣侍二主可以長安樂,但關羽寧死不降,蜀國的恥辱就是關羽的恥辱,這時,體面的義無反顧是唯一的。因為,中國人不僅活在生命的百年里,還注重活在千年的歷史中。
余秋雨說過:“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關羽的悲劇,又蘊含著多少滄桑的感傷和無盡的蒼涼!都說勝者為王,我卻一直在心里稱他為“失敗了的英雄”,不管定語為何,他依然盈滿炎黃脈搏的英雄本色。
關羽,演繹了千年不變的精魂,演繹了蕩氣回腸的凝重。
#177757三國演義讀后感第一回550字4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
先來說說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啟示。曹操一生都屬于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錯了,還要繼續(xù)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后來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了。但是奸詐帶來的只會是一時的小利,一直是奸詐的話,自然會遭到報應。后來董承一伙人便刺殺曹操,可惜事敗了。后來陸續(xù)都有一些人刺殺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敗了,否則這位曹阿瞞也不會叱咤風云了。曹操給我的啟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詐。
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為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著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
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呂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他的謀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劉備則更重視人才了,起初趙云并不是劉家的將軍,但他十分器重趙云,幾次留他,后來終于歸到了劉門下,才使得那個_兩次脫險。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著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后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為聘用人才的典范。
所以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買馬,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創(chuàng)建事業(yè),這才是成功之道。與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紹了,照說袁紹與曹操一戰(zhàn)的時候,擁有明顯的軍事優(yōu)勢,但袁紹為人不重視人才,有許多忠臣在身邊也不知道。他如果聽忠臣的話,那曹操怎么可能勝得了他呢?而他卻聽信一些小人的話,致使敗給了兵力較少的曹操。
三國演義還讓我學到:要善于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戰(zhàn)為什么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為沒有聽信好的意見,面對新來的龐統(tǒng)這個外人,他卻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huán)計”,而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說的是:“若敵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現在這個季節(jié),不會刮東南風,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們自己的營了”。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議,曹操也應該有所警覺呀,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說敵人如果用火攻怎么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后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著事情的最終成敗。
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也給我許多啟示。那些貪財,貪色的人,最終一定不會有好結果。董卓與呂布之所以會兵刃,還不是讓一個小女子貂嬋在中間挑撥離間,所以董卓便是敗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點好色,張繡投降后,曹操在營中尋樂,便找了張繡老婆來玩弄,后來張繡當然惱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虧命大,否則也被張繡結果了。
曹操修了銅雀臺后,還要把東吳的“二喬”放于臺上,于是便讓孔明用這點激了周瑜,讓周瑜決心出兵打曹操,曹操才有赤壁一敗。三國中還有一些賣主求榮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結果。與之相反的則是關羽了,他不貪財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萬萬讀者的敬佩。若不是因為他一點點的驕傲,以及劉封的見死不救,他也不會死得那么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為人不能貪財色,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剛正不阿的人。
三國演義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guī)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敗原因。毛澤東就曾經讀了五次三國演義,原因大致也在這吧。名著是經得起反復閱讀,反復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長。
#177759三國演義讀后感第一回550字5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边@句話不無道理。周末七國分爭,并入于秦,及秦滅之后,楚、漢分爭,又并入于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借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個性鮮明,栩栩如生。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
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幾個英雄人物。先說關羽。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度龂萘x》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后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tǒng)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吧黹L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書中聊聊幾筆就把英雄的非凡氣概表現得淋漓盡致,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又發(fā)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干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
作為一部文學作品。因為它經過了藝術加工,有不少虛構。《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全書寫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藝術典型。各類人物各有共性;同類人物各有個性。作者描寫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個方面,使人物個性鮮明生動。對于主要人物,往往通過一系列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語言表現其復雜的性格。故事也同樣展現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場面。其中尤以赤壁之戰(zhàn)最為出色。使讀者都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度龂萘x》一書不愧為名著!值得一讀啊!
三國演義讀書感想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