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作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作文,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作文篇1
我第一次讀這本書時,內心便有了深深的觸動,凄美,哀婉,足以概括這本書的總體基調。
楚楚動人的女主人公韓新月最終抱著遺憾離開了人世,沒能與自己心愛的人長相廝守,也沒能見到自己的生身母親。梁君壁機關算盡,直到丈夫死的時候才知道,丈夫是漢人并非回回,一生所堅守的準則似乎成了笑話。
小說不僅情節(jié)曲折,耐人尋味。同時也塑造了很多性格迥異的人物。
其中一位性格最鮮明的人物,那便是梁君壁。如果僅看她的少女時期,那她確實是個讓人敬佩的姑娘。精明能干,剛烈堅強。后來她與韓子奇結為連理,成為了韓太太。然而結婚后的她,以家庭為重心,刁鉆刻薄,工于心計。這或許也是那個時代女性的悲劇。她硬生生拆散了兒子韓天星和他深愛的女孩,還有女兒韓新月和楚雁潮。韓天星直到結婚后有了孩子,才得知母親的陰謀。對他來說是多么殘忍,無力反抗,也無力補償。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或許是對女主角韓新月最好的評價。她熱愛自己的專業(yè)英語,熱愛學習,熱愛家人,熱愛生活。然而,她的母親梁君壁,從未給予她母愛。韓新月其實也并非她所生,那是她的妹妹梁冰玉與韓子奇的結晶,那也是一直扎在梁君壁心頭的一根刺。韓新月是個很優(yōu)秀的女孩,她如愿考上了北大,并且努力的學習。從小到大都沒當過第二的她,不甘人后,每天早上都會起來背單詞。在別人都去看電影的時候留在宿舍學習。然而她并沒有逃過一個命字。劉白羽曾經評價:“女主之死,是祝英臺之死”。韓新月與楚雁潮之間的愛清也十分令人動容,神圣純潔,至死不渝。問世間情為何物,只叫生死相許。
“楚老師,魯迅為什么要寫《起死》”
“也許,他要喚醒沉睡的人生”
“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飄渺,天地之間,久久的回蕩著這琴聲,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
那琴聲響出了楚雁潮對新月至死不渝的愛,40多歲的他,頭發(fā)卻已花白。他不曾忘記新月,新月永遠活在了他的心里。
小說情節(jié)層層設懸,“玉”“月”交叉,兩個時代的故事,相互獨立,但最后互相呼應,玉月合為一體。月是韓新月,玉是韓新月的父親,韓子奇。韓子奇算的上是一個傳奇,他有有野心,有智慧,肯吃苦,從一個乞丐,經梁父的指教,成為在京城名震一時的“玉王”。最后卻也敗給了一個玉字??芍^成也玉,敗也玉。她與梁家的兩個女兒,梁君壁和梁冰玉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與前者,是為了振興梁家,與后者卻是相濡以沫。但是,他最終不得不背叛愛情,敗給了現(xiàn)實,與冰玉相忘于江湖。冰玉半生漂泊,最終也未能見得自己的女兒。
動情之處,早已是淚流滿面。
哀新月身世之苦,愛情之凄;嘆壁兒精明能干,機關算盡;悲“玉王”為玉而生,為玉而死;感雁潮用情至深,為愛創(chuàng)造幻想;傷冰玉勇敢逐愛,卻半身飄零......
至悲,至美玉月,至凄,至難命運。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作文篇2
其實初次看到《穆斯林的葬禮》是那么厚一本書的時候,手停住了,那么厚一本書,我能看完嗎?但在我看了幾頁后,這個疑問就消除了,這本書深深的吸引了我,他的文筆,他的情感,他的故事,都讓我愛不釋手。
整本書穿插著講述了兩代人的故事,是一個莊嚴而偉大的世界。從第一代,梁亦清為玉獻生,韓子奇成家,成為玉王,出國護玉,帶新月和玉兒回國,壁兒促使家產盡毀,到第二代,韓子奇為讓新月上大學付出代價,新月與楚雁潮志同道合,新月的心臟病被發(fā)現(xiàn),與楚雁潮相愛,抱憾而死……
穆斯林,很多人對它的了解少之又少,只知道它是一種信仰,有著許多習俗,不過要細說習俗,也就只知道忌口豬肉、煙酒罷了。作者作為回族,一名虔誠的穆斯林,在這本書中,讓讀者們深刻的了解到了穆斯林。
穆斯林四海為家,同族人互相尊重,不分你我,不管是陌生人還是熟人,只要是穆斯林,他們就會伸出援手。全世界的穆斯林一日五次的禮拜都朝著穆斯林尊貴的天房——克爾白,在每個穆斯林的一生當中,如果有條件就應該前往克爾白朝覲一次,以此獲得安拉的宥赦,求得死后進入天園的門券。穆斯林每天要做五次禮拜:日出前的晨禮(榜答)、午后的晌禮(撇什尼)、太陽平西時的晡禮(底蓋爾)、日落黑定前的昏禮(沙目)、夜間的宵禮(虎伏灘)。然而在禮拜前,還必須進行“大凈”,也就是在“水房”洗浴。在穆斯林死后,由清真寺專管洗“埋體”的人為尸體洗浴,然后用三十六尺白布覆蓋全身,安臥在“埋體匣子”中,由不少于八人抬著,一路念誦著古蘭真經來到墳坑,墳坑是一個長方形的深坑,南北走向,挖到底部,再從一壁向西挖半圓形的洞,稱為“拉赫”。穆斯林只允許用竹子和沒有燒制的土磚或者一塊小小的薄石板封閉“拉赫”。在亡人下葬前應由他的親人下去“試坑”,以確保亡人能躺的安穩(wěn)。他們對漢人有一定的偏見,就像漢人對他們有一定的偏見一樣,他們并不歡迎漢人,并不贊同漢人與穆斯林結婚生子……
兩代人的命運都十分悲劇,韓子奇的家破,新月的死亡,都讓人的心一沉。然而造成兩代人的悲劇就是壁兒,或者說,是璧兒和韓子奇的封建思想。要不是韓子奇對他的玉的沉迷導致他最后逃到國外,還和玉兒生了新月,玉兒就不會走,壁兒也不會因為家中無主而亂了腳步,冤枉了家里忠心耿耿的老候,家中風景也不會一步一步走向衰落……要不是因為壁兒和韓子奇的矛盾,新月就不會躺在病床上,要不是因為壁兒對漢人和穆斯林的結合的極力反對,新月的病情也不會加重,要不是因為新月是韓子奇和玉兒的孩子,新月也不會死,至少,不會抱憾而死……
可惜沒有如果,不過,就如作者所說:“我覺得人生在世應該做那樣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劇,悲劇,也是幸運的,應為他畢竟完成了對自己心靈的治煉過程,他畢竟經歷了并非人人都能經歷的高潔、純凈的意境。人應該是這樣大寫的‘人’?!?/p>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作文篇3
提起《穆斯林的葬禮》,很多人都會想到一個詞——玉殤。是啊,在那隨珠和壁,明月清風的"博雅"大宅里上演了多少讓人魂牽夢繞的情與事,在夜間那沙沙聲中打磨出了多少稀世珍品。兩代穆斯林是從這里走向輝煌,也是從這里走向衰敗。
我無數(shù)次的為故事之中的女主人公嘆息,韓新月,如一輪新月般純潔,如美玉般無暇,她正值青蔥歲月,亭亭玉立,她淺嘗愛情,不甘于獨臥被榻之上,她好似一株出水芙蓉,不容世事污濁,秉持著她那看似平凡的目標,渴望重歸于燕園未名湖畔雕梁畫棟的備宅之中,于幽幽燈光下,深望著她眷念的愛人,重讀他的譯作,重聽他淺吟出拜倫純凈如清泉的詩句。楚雁潮,26歲風華正茂的年紀,在燕園教書,由于同對翻譯譯著事業(yè)的鐘愛,新月與班主任楚雁潮的建立起了一種相惜的情感。然而在那個容不得浪漫的時代,她的師生之戀只有走向死亡。一年后,噩耗傳出,新月患有不治之癥,然而,在楚雁潮的一次次關懷中,他們發(fā)現(xiàn)彼此之間已越過師生之界,心生愛意,他們是年齡相仿的年輕人,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學生,而且還是一個臥榻病人,這似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然而,與此之上更有一道線,將新月與楚雁潮,那便是信仰,新月是回回,是一位穆斯林,她受著安拉的祝福來到世上,每天看著母親做齋戒,然而,回回是絕對不能與異教人結為連理,楚雁潮相伴著新月走過了最后一段人生,他只是給了新月延長生命的動力,他沒有奢望最最簡單的婚姻,他只想這樣守著她。然而,楚雁潮最終還是沒能力留住新月那脆弱的生命,新月走了。她帶著遺憾走了,她帶著無限希望走了,她帶著對未來的向往,對事業(yè)的熱愛走了。新月在臨死時一直在問她的好友淑彥"天亮了嗎楚老師怎么還沒來啊……"我潸然淚下,她帶著莫大的遺憾離開了人世。離開了這個有她愛和愛她的世界,離開對于她而言才剛剛開始的人生。當楚雁潮跳下墓穴為新月試坑時,我哽咽了何謂偉大的愛情,那種揪心的疼痛感延伸到了每一處肌膚。此時,我多想質問,上主安拉,您的仁慈哪去了那凄美的讓人肝腸寸斷的感情,那深邃的讓人刻骨銘心的摯愛,那幽杳的柔情似水的關懷,構成了一部偉大的愛情篇章。然而,這只是這部書的一小部分。月與玉的穿插,跨越時空,讓我游蕩在兩代人之間,感動著兩段感動。奇珍齋的興衰,韓子奇的人生經歷,韓太太的辛酸與無奈,韓天星的哏直,陳淑彥的賢惠,梁冰玉的倔強與遺憾…一個個血肉豐滿的角色匯成了一個曲折感人的故事。整篇文章似一支幽歌,一唱再唱,沒有華麗的詞藻,確是深情至極的詩篇,抽出兩條明晰的線,兩段憂綿的戀情,兩處凝滿淤血的城——北平與倫敦,我無法不說這篇小說的偉大。這曲哀歌既畢。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作文篇4
讀了回族著名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之后。心里十分困擾,好像跨越了時空,經歷了人的生老病死。
一個愛與悲,痛與冷,生與死的世界里有那樣感人的深情!一個回回的民族,演繹著那么悲哀的故事,卻是那么深深切切,一幕幕在眼前凄涼的流過。我的心隨之碎了。
作者以新月的母親帶著《月夢》而來為開始,以她攜著《月魂》而區(qū)為結局。其中梁君壁是一個不朽的人物,她個性鮮明,性格剛強,書中說:“壁兒比母親更勝一籌,天資聰明,長于心計,家里內外開支,一切都比母親有數(shù),雖不識字,卻全憑心算,安排的井井有條。剛剛十二三歲就頂替了母親大半,幾乎是梁亦清小小的賬房,梁冰玉卻叫他管家婆。我個人認為他是一個能干,作做事果斷剛強,但眼淚不容沙子的人。
她與妹妹矛盾最為突出,只因為是韓子奇的妻子,由于戰(zhàn)爭爆發(fā),韓子奇不得不帶著他最愛的寶貝遠走他鄉(xiāng),就在此時,受到愛情挫折的梁冰玉執(zhí)意與韓子奇前往,但沒有想到,戰(zhàn)爭一起就是十年,他們倆人相依為命,而且產生了愛情,不久生下了新月。戰(zhàn)爭結束后,他們又執(zhí)意回到了魂牽夢繞的北平,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xiāng)。但不懂愛情的梁君壁又怎會容忍自己的丈夫與自己的妹妹的茍且之事呢?一氣之下,將妹妹趕出了家門,在梁冰玉的一再懇求下,留下了自己的女兒,自己回到了英國。
這也造就了新月的痛苦,她丟下了女兒一人獨自面對情感世界。愛情常會對錯誤視而不見,永遠只以幸福和歡樂為念。如果他勇敢的站出來,與新月一起用清醒的頭腦,明亮的眼睛,堅強的心,陪伴新月在不忙迷霧的人生中牢牢把握自己的命運闖過一道道難關,或許新月的命運是另一種結局。
在書中我看到了人性的弱點,看到了人生的無奈,更看到了生命的價值,我們是否該惋惜,在新月生命花開之時,卻帶著對愛情的憧憬,走向了生命的無常。比起而來,我們又是多么幸福,我們有的權利,又去愛的權利,難道這還不夠嗎?但我們還不滿足,以至于我們永遠不會快樂。
然而這本書中,我受到很大的啟發(fā)和鼓舞,它讓我明白了知足常樂的道理。貪欲多少可怕,它只會給你帶來痛苦,帶來煩惱。所以我們要熱愛生命,善待生活,善待自己,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穆斯林圣潔的詩篇,充滿了悲劇的美感!
讓我的眼淚放肆一次吧,眼前的世界從清晰變得模糊不清,我的心接受了一次生命的洗禮和膜拜,被什么洗滌過了,慢慢的隨流水蕩漾開去,久久不能平息。隱隱約約,一曲用小提琴彈揍的歌曲,在我耳邊響起。
只因為有這個社會,悲劇不再上演。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作文篇5
二月,窗外飄的雪停了,留下一地雪白,天地寂靜。
我趴在窗前,剛剛合上《穆斯林的葬禮》,想起了新月的結局,她就是在冬去春來的時候,帶著許多遺憾,“無常”了。皚皚晴雪,天星堵上最后一塊磚,新月從此與楚雁潮無重逢之日!
一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痛苦的命運,讓我不禁淚下。梁亦清,“玉王”韓子奇,姐妹梁君璧、梁冰玉,韓新月,陳淑彥,楚雁潮等一系列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扣動著我的心弦。
我同情韓新月,她擁有象牙色的臉龐,雙腿挺秀,她單純,善良,有非凡的氣質,她成績突出,是北大西語系的高材生,她有一個純潔翻譯夢,但命運卻開了一個玩笑:她患有嚴重心臟病。
我不欣賞梁君璧的自私與愛面子。她愛親兒子韓天星,為了兒子能找到她滿意的兒媳,不惜欺騙兒子,利用謊言趕走了“切糕容”家的榮桂芳。她為了兒子婚禮聲勢浩大,用新月的學習機會作威脅,迫使愛女的韓子奇交出了他珍愛的玉器。
梁君璧總是不關心新月,就連上北大學習都執(zhí)意反對,我記得楚雁潮說的一句話“現(xiàn)在,她需要愛,需要力量,為了她,我一切都愿意獻出來,只要她不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僅僅因為楚雁潮是一個“拉斐爾”,就不給女兒一點希望,她甚至說出了“就算你死,也休想嫁給楚雁潮”的狠話,使女兒絕望的昏迷,病情不再可控。她太無情了!我實在不敢想象她的殘忍。
因為做母親的自私,她葬送了一對兒女的愛情;因為她沒有理性的思維,她誣陷了忠心耿耿的老侯(管家),她太注重個人了,太看重面子了,太想著錢財了!這個本應美好的家族,這個本應成為老字號的“奇珍齋”徹底毀在了她的手中。
但我認為,是梁君璧自身的局限性,封建的心理,導致了她一生所做的可惡的錯事??谷諔?zhàn)爭那會兒,她要是隨丈夫遠渡英國,玉器行也就不會毀,梁冰玉和韓子奇也就不會絕望的在一起又有了韓新月。
我敬佩楚雁潮楚老師對對翻譯事業(yè)的執(zhí)著,他那未名湖畔的備齋里只有一張椅子,一個床鋪和書桌,其余地上堆滿了書籍。他利用暑假在備齋里不分晝夜的譯魯迅的《故事新編》等作品,就是為了把外國文學介紹給中國,把中國文學推向世界。
我也欣賞鄭曉京對政治工作的負責,贊賞羅秀竹為俄轉英而付出的努力,盡管謝秋思的學習不亞于韓新月,但我不喜歡她過于講究穿戴,我還羨慕陳淑彥和韓新月間既是姐妹又是嫂子的關系。
新月的一生短暫,她擁有的只是未實現(xiàn)的夢想,不美滿的愛情,但她有深愛她的父親,在遠方牽掛她的母親,永遠想著她的楚老師!
命運不是一個人能控制的,它不可測。即使我們都像新月那樣悲慘,也要珍惜現(xiàn)在,把握當下,為世界留下不朽的傳奇!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作文篇6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初中時讀過一本書,叫《穆斯林的葬禮》。它是我最喜歡,也是另我感動最深的一本書,至今,我還對它記憶憂心仿佛昨天還在看這本書呢!生命的挽歌總有一種愛讓人淚流滿面,總有一種情讓人無言以對,韓新目一個唯美的易碎,或許從易碎種,才讓我永久的回味書中所述的純潔的愛情與無畏的生命。無意間看到這本書,無意間看了它,卻再也無法從中拔出來,一任淚流滿面,它不煽情,但卻感人,感人至深,我一口氣讀完它,但只是在想悲哀為什么總是揮不去,我被他深深的吸引了,它讓我看到人性的弱點,人生的無奈,更重要的是由愛而襯托出生命的價值!這本書里,兩條軌跡穿插著前行—“月”與“玉”,兩允人,不同的人生的'道路,不同,但又那么的相似,是悲字溢滿心頭的苦澀,或是被感動良久的悲楚,命運無情,生命也是如此的脆弱,我真想用我的眼淚來祭奠這白紙黑字,著無盡的愛。梁冰玉,韓之奇,上一代的愛情沒有幸福,有誰能體會??粗⌒脑娇蓯鄱苍?shù)哪橗?,而斷然離去的冰玉的心情呢?
更有許多感受,當他重回故居為了女兒,卻只能面對一片連墳都難以發(fā)現(xiàn)的“墓地”的悲楚呢?正義,何以能讓你生,或是滅呢?正義站在新月身邊,但同時死神也降臨,正義有時候是那么脆弱連同脆弱的生命,一并離去,為什么?為什么?復仇失去了理智,上一代的一個悲劇,一個宿命,有輪回到下一代的身上,時代的悲哀已將一切掩埋,沒人理解這樣的家庭。曾受戰(zhàn)火的洗禮,靈魂和呻吟毀滅的人?逃離了戰(zhàn)火,梁冰玉猛然的發(fā)沉:比戰(zhàn)爭更恐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一個穆斯林家庭,三代人的興衰,那么無力地控制著人生,那么有力的詮釋著生命,人生仇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清無畏……人生從來沒有輪回度過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
正如歷史,他是人的足跡,但并不是所有留下足跡的人都敢于正視自己的歷史?生命的挽歌,在逝去之時唱起,易人拉欣的流浪,至后來的韓志奇流浪,本來就是一種悲哀,女兒的離逝,正如那含苞帶放的花蕊?;ㄟ€未開,花枝失折了。永遠不能彌補。葬禮時一切的終結,也是一切的起點。沒有人知道,葬禮的哀歌在為誰而唱,為誰而熄?一條是私怨不停的不歸路,一條是愛恨分明的死胡同,韓子琪而韓子琪,就這樣被生命捉弄,新月與子淇兒女之間無盡的愛。但也無法改變決定的事實?;蛟S新月一開始就錯了,韓新月與楚艷潮,更是一個錯誤,在那戰(zhàn)火連天的年代,放不下浪漫—即使在東北大圓內未明湖畔!她的師生戀只能走向死忙,生命在宿命前是那么的無力。即使有楚老師深情的呼喊,點燃她生的希望,也不能改變現(xiàn)實,冷酷的“母親”韓子琪投入仇人門下,我只是深感佩服,而一絲一毫之前也飄然入心,直到讀到新月之亡,已經不住流淚,為什么生命如此脆弱不堪一擊?久久沒有為一本書感動了,是他讓我找到了一份純真的感動,哪一點希望那一份愛,以及那一縷生命,生命的挽歌為誰而唱,生命的挽歌為誰而鳴。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作文篇7
看完了,總覺得有股氣憋在心中,難以抒發(fā)。
這就是悲劇的力量吧?
一直不喜歡悲劇,這次破例看了這本以悲出名的小說。真的很震撼,我舍不得書中的人物,我茫然若失。
這本小說以父親韓子奇和女兒新月的生活為主線,兩條主線穿插其中。讓人看得那么真實。
有時候,我真的很想直接進入到那個年代,和主角對話。
一開始,我是沖著穆斯林看的。從小到大,我對少數(shù)民族總有著深厚的感情,總有著那么一份好奇??墒强吹揭话氲臅r候,我就開始覺得穆斯林只是一個背景,一個大前提。真正的故事是韓子奇三代的沉浮。
前半段關于描寫北京大學的生活的,讓我心生向往。那時候的北大,真的很吸引人。如果,早幾年我看到這本書,或者會對北大產生強烈的情感,或者會激發(fā)我的斗志考取北大?;貋?。這一部分,很清新,將一個大一新生,與一個剛為人師的老師的感情描寫的很細膩。那種愛,但有不懂得愛,懵懂,好奇的感覺如躍紙上。我甚至可以感受到那種純潔無暇的感情。
新月的母親,準確的說是后母。從一開始她對新月的態(tài)度我就大概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我不喜歡這個人物,這個悍婦似的女人。雖然是生活使得她變成一個這樣的女人。但是,她不應該這樣子對待自己的親人。逼走兒子的愛人,害死自己的女兒。有時候,我真的很想給她幾巴掌。
新月的死,讓我很震撼。雖然一開始就知道她會死,擔我仍然無法接受。這種感覺,無疑是像是自己的親人過世。我真的無法想象一個這么美麗聰明的女孩就這樣,才活了20年,才初嘗了愛情,就無常了。她應該得到更多的,她母親的錯,不應該報應在她的身上。她是多么好的一個女孩??!我真的很舍不得這樣一個人。
書中還有另外一個人物,便是楚老師。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一個深愛新月的人。他的才氣讓我折服,或許,所有的女孩子都會和我有一樣的感覺吧?新月的死,對他無疑是巨大的打擊。他還沒來得及疼愛這個女孩,還沒來得及為她做事情,她就走了,永遠的離開了自己。
新月的父親,也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一個愛玉如命的人,一個屈服于老婆,不敢追求自己真愛的人。他的日子過得苦,苦到我這個旁觀者都替他難受。
書中基本每一個人物都是悲劇的,真正意義上的悲劇。這些悲劇,或是因為自己造成,或是因為他人而造成。他們永遠都無法擺脫一個結局,便是無常。
人是世間的匆匆過客,軀體是靈魂臨時的依附之所,或者只是短暫的一瞬,死后才能永生。
很厚的一本書,拿在手上,感覺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讀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
我不知道自己要表達什么,只是覺得很亂,總有一股什么東西在我的心里。久久不能離去。這就是這本書的力量吧!
擁有生命,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請珍惜生命吧!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