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三國演義550字
《三國演義》記敘了東漢末年至西漢之間,以劉備、曹操、孫權(quán)為首的三個軍事集團,為了獨霸天下以至沙場廝殺的戰(zhàn)亂時期。為幫助大家學習方便,小編收集整理了寫讀后感三國演義550字5篇,希望可以幫助您,歡迎借鑒學習!
寫讀后感三國演義550字1
“南陽諸葛亮,穩(wěn)坐中軍帳,擺起八卦陣,專捉飛來將?!边@是我小時候經(jīng)常聽到的一個謎語。一提到諸葛亮,他那膽識過人、遇事鎮(zhèn)定自若、深謀遠慮的形象便浮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使用“空城計”破釜沉舟、背水一戰(zhàn),騙過了司馬懿;乘著濃濃霧氣“草船借箭”,騙過了曹操……他永遠是那樣的意氣風發(fā)、羽扇綸巾!
可當我讀到諸葛亮的《出師表》那句“先帝知臣謹慎”時,不由激動地叫出了聲:“諸葛亮謹慎?胡說!他都看錯了人——馬謖,派他守住街亭,結(jié)果馬謖失守,落荒而逃,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眿寢屝Φ溃骸霸捒刹荒苓@么說,你先看看《三國演義》的第三十九回吧!”
我?guī)е苫蠓_了第三十九回:劉表的原配夫人死了,大兒子叫劉琦,后娘對他不好,準備讓自己的兒子繼位。劉琦急死了,就請教他的叔叔劉備。劉備很高明,他說:“你去問我的軍師諸葛亮吧!”劉琦就去問諸葛亮,諸葛亮聽著不正面回答,還故意岔開話題。后來,劉琦告訴諸葛亮:“我有一本絕版好書,先生要不要看?”諸葛亮也是喜歡學問的人,就答應(yīng)了,跟他到了樓上。等諸葛亮一上樓,劉琦立馬抽掉梯子,轉(zhuǎn)身跪下:“先生啊,你非教我不可!”諸葛亮見逃不了了,便說:“疏不間親,我也沒辦法呀!”劉琦道:“如今只有您可以救我了,放心吧,外面沒人。”諸葛亮這才給他講了歷“太子申”的故事,劉琦就聽懂了??吹竭@,我心中不由暗暗贊嘆,諸葛亮是等沒有人的情況下才跟劉琦講的,而且不是直接說,只是借了些歷史典故暗示劉琦。結(jié)果劉琦請兵外調(diào),既掌握了兵權(quán),又守了邊疆,還和后娘離得遠遠的,不起沖突。后來的“赤壁之戰(zhàn)”,劉琦外調(diào)的一萬多人馬給了劉備很大的力量支持。諸葛亮謹言慎行,是非沖突面前沒有挺身而出,卻能全身而退,還獲益頗豐,這正是謹慎的好處啊!
我小時候就沒能做到“謹慎”二字。有一次,我和好朋友們在玩,忽然,晨晨推了人,那小男孩撞在了桿子上,腦門上鼓起了一個大包。晨晨媽媽一出現(xiàn),我就搶著說:“阿姨,晨晨把人推倒了。”只見阿姨的臉色由白到紅,由紅到紫。當著我們的面,晨晨被他媽媽狠狠地修理了一頓。從此,晨晨很少和我說話,再也不跟我玩了。媽媽告誡我說,再真實的事,也要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對合適的人、以合適的方式表達,否則只能“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幾千年前,老子說過:“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睅浊旰?,法國大作家雨果說過:“謹慎是智慧的長子。”穿越不同的時空,跨越不同的國度,對謹慎的理解始終是一致的。最有價值的東西總是能夠穿越古今中外,沉淀成永恒的真理。
寫讀后感三國演義550字2
每當看到“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總能夠想到讓我震撼久已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的全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既是演義,便是小說,三分是真,七分是假。
《三國演義》它講述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期,以劉備,曹操,孫權(quán)為首的魏蜀吳三個集團的政治軍事斗爭的故事。
不知是什么時候,也有好些年了吧!我喜歡上了這部歷史巨作,最初只是看電視劇,喜歡關(guān)羽的長胡子,他有著“美髯公”的稱號,喜歡看他捋著胡子,用他那迷人而又深邃的丹鳳眼看著世人,在他看劉備的眼神中交織出了一曲忠與義的舞曲,在誅顏良,斬文丑時的冰冷無情的眼神,讓人不禁有了絲絲的畏懼。在氣勢上,他,關(guān)云長已經(jīng)贏了。
漸漸的,對《三國演義》有了更多更全的了解,關(guān)云長,他不貪財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萬萬讀者的敬佩。若不是因為他一點點的驕傲,以及劉封的見死不救,他也不會敗走麥城。其實,有時候我們完全可以彎下腰來,我們會看到更美好的景色。
《三國演義》,它是一部小說,便不可能客觀的去評價這段歷史,總是要反映一下當時的社會,在《三國演義》中加入了許多虛假的元素,小說的特點是人物性格鮮明,人物總是有好有壞的,主要看你站在什么樣的立場之上。
為什么要“尊劉貶曹”?那只是羅貫中的意思,我們有著我們自己的觀點與看法,自然要以自己的角度來看《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不僅僅是羅貫中的,更是我們讀者的,羅貫中個人意愿只是給了我們一個借鑒的舞臺,并無其他。
寫讀后感三國演義550字3
在寒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名叫《三國演義》,這本書真是精彩極了。
三國演義顧名思義說的是公元三世紀以前曹操。劉備。孫權(quán)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最后由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統(tǒng)一天下的故事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就是草船借箭了講述的是劉備。曹操這兩個國家要開戰(zhàn)。而劉備的國家卻一時造不出那么多劍。后來諸葛亮說他有辦法。并要列一份軍令狀。魯肅好言相勸。而諸葛亮卻一定要列軍令狀。后來。諸葛亮讓他手下的人準備20條小船。并扎上稻草人。曹操的人馬大多都是北方人。不擅長水戰(zhàn),而諸葛亮正好算出那一天一定有大霧出現(xiàn),在開戰(zhàn)的那一天。諸葛亮讓將士們敲大鼓,那聲音好像馬上就要開戰(zhàn),操操哦啊馬上下令放箭,而那些箭都扎到了稻草人身上。這就是的草船借箭
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學到了許多歷史知識,還明白了許多道理。
寫讀后感三國演義550字4
書中用大量篇幅描寫了幾次大戰(zhàn)役,如袁,曹官渡之戰(zhàn),魏,蜀,吳赤壁之戰(zhàn)。每次戰(zhàn)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shù)形象,生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國演義》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劉備,關(guān)羽,張飛,曹操,諸葛亮等等,其中,我最喜歡里面的諸葛亮。
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三國演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人稱“臥龍先生”。他治國治軍的才能與謙虛謹慎、濟世愛民的品格為后世樹立了非常好的榜樣。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他向劉備提出了“聯(lián)吳抗曹,據(jù)有荊益,三分天下”的隆重對策。他為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嘔心瀝血,積勞成疾”,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線五義原。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要學習他的“忠”字,他是認定了劉備,就再也沒有投靠別人,這讓我很敬佩,想起當日本人向我們的國家進攻時,我們中國人可是出了不少漢奸,諸葛亮就像是當時跟著共產(chǎn)黨的將軍,不是小人,不會為了那個人的蠅頭小利而放棄自己的國家,放棄了自己的朋友或戰(zhàn)友,在那么險惡的時期里,他能那樣的忠義,真是不簡單!
說點兒難聽的,如果說咱們世界又爆發(fā)了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真的,那時還會有幾個站在自己國家的,不跑向科技發(fā)達的國家的(尤其是那些小的國家),恐怕那時就屈指可數(shù)了吧!
所以我要做一個不背信棄義、不為了那蠅頭小利而放棄自己的國家、戰(zhàn)友和朋友的人,
從這本名著的時候我還收集了許多歇后語: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關(guān)公赴會——單刀直入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曹操下江南——來得兇,敗得慘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董卓進京——來者不善許褚斗馬超——赤膊上陣阿斗的江山——白送。
最后,我要說,《三國演義》不僅讓我開了眼界,還告訴了我許多小知識和做人的道理,真是一舉三得呀!
寫讀后感三國演義550字5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從周朝以來對于天下的定義。而《三國演義》一書所呈現(xiàn)的便是東漢末年分三國的史詩。讀罷后,我陷于遐想之中。
東漢末年,賣草鞋為生的貴族劉備,與殺人而逃的關(guān)公和殺豬賣酒的張飛“桃園三結(jié)義”,共創(chuàng)大業(yè)。三分天下時,因為劉備文有臥龍、鳳雛等經(jīng)天緯地之賢臣;武有關(guān)公、張飛、趙云、馬超、黃忠等虎將。所以,劉備也有一席之地。
曹操雖然兵少糧少,可是他卻討董卓、伐袁術(shù)、殺呂布、降張繡、滅袁紹、攻劉表……可見,曹操十分聰明,正如他《短歌行》所寫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之豪情壯志。劉備他雖然兵也少,但他仁義寬厚、愛民如子、禮賢下士、知人信人……所以有陶謙三讓徐州、臨難時攜民渡江、風雪中三顧茅廬、白帝城托孤……因此,有民心的劉備成就了偉業(yè)。
當我看到東吳和曹操打“赤壁之戰(zhàn)”,諸葛亮“草船借箭”,一下子收了十萬有余的箭時,我覺得諸葛亮十分聰明,而周瑜是多么驚訝,又多么想殺了諸葛亮呀!他以為諸葛亮日后會成為江東大患。當看見“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時,馬上在腦海中想到:江東的將士們對周瑜如此忠心耿耿,“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三國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關(guān)公了,他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guān)斬六將、刮骨療毒、單刀赴會……可惜關(guān)公敗走麥城,被東吳殺之,一世英明畫上了一個句號,可惜、可嘆、可恨。
在三國的最后時候,三分歸一統(tǒng),司馬炎成了這個世界的主人。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shù)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后人憑吊空牢騷。
寫讀后感三國演義550字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