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教案模板

    5U文學網 > 實用文 > 教學資料 > 教案模板 > 2022高中數學教學設計

    2022高中數學教學設計

    | 發(fā)昌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guī)淼?022高中數學教學設計7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2022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斜二測畫法畫水平設置的平面圖形的直觀圖。

    (2)采用對比的方法了解在平行投影下畫空間圖形與在中心投影下畫空間圖形兩種方法的各自特點。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觀察和類比,利用斜二測畫法畫出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提高空間想象力與直觀感受。

    (2)體會對比在學習中的作用。

    (3)感受幾何作圖在生產活動中的應用。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用斜二測畫法畫空間幾何值的直觀圖。

    三、學法與教學用具

    1.學法:學生通過作圖感受圖形直觀感,并自然采用斜二測畫法畫空間幾何體的過程。

    2.教學用具:三角板、圓規(guī)

    四、教學思路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揭示課題

    1.我們都學過畫畫,這節(jié)課我們畫一物體:圓柱

    把實物圓柱放在講臺上讓學生畫。

    2.學生畫完后展示自己的結果并與同學交流,比較誰畫的效果更好,思考怎樣才能畫好物體的直觀圖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主要學習的內容。

    (二)研探新知

    1.例1,用斜二測畫法畫水平放置的正六邊形的直觀圖,由學生閱讀理解,并思考斜二測畫法的關鍵步驟,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及時給予點評。

    畫水平放置的多邊形的直觀圖的關鍵是確定多邊形頂點的位置,因為多邊形頂點的位置一旦確定,依次連結這些頂點就可畫出多邊形來,因此平面多邊形水平放置時,直觀圖的畫法可以歸結為確定點的位置的畫法。強調斜二測畫法的步驟。

    練習反饋

    根據斜二測畫法,畫出水平放置的正五邊形的直觀圖,讓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檢查。

    2.例2,用斜二測畫法畫水平放置的圓的直觀圖

    教師引導學生與例1進行比較,與畫水平放置的多邊形的直觀圖一樣,畫水平放置的圓的直觀圖,也是要先畫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點,由于不能像多邊那樣直接以頂點為代表點,因此需要自己構造出一些點。

    教師組織學生思考、討論和交流,如何構造出需要的一些點,與學生共同完成例2并詳細板書畫法。

    3.探求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的畫法

    (1)例3,用斜二測畫法畫長、寬、高分別是4cm、3cm、2cm的長方體ABCD-A’B’C’D’的直觀圖。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要注意對每一步驟提出嚴格要求,讓學生按部就班地畫好每一步,不能敷衍了事。

    (2)投影出示幾何體的三視圖、課本P15圖1.2-9,請說出三視圖表示的幾何體?并用斜二測畫法畫出它的直觀圖。教師組織學生思考,討論和交流完成,教師巡視幫不懂的同學解疑,引導學生正確把握圖形尺寸大小之間的關系。

    4.平行投影與中心投影

    投影出示課本P17圖1.2-12,讓學生觀察比較概括在平行投影下畫空間圖形與在中心投影下畫空間圖形的各自特點。

    5.鞏固練習,課本P16練習1(1),2,3,4

    三、歸納整理

    學生回顧斜二測畫法的關鍵與步驟

    四、作業(yè)

    1.書畫作業(yè),課本P17練習第5題

    2.課外思考課本P16,探究(1)(2)

    2022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畫三視圖的基本技能

    (2)豐富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2.過程與方法

    主要通過學生自己的親身實踐,動手作圖,體會三視圖的作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提高學生空間想象力

    (2)體會三視圖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畫出簡單組合體的三視圖

    難點:識別三視圖所表示的空間幾何體

    三、學法與教學用具

    1.學法:觀察、動手實踐、討論、類比

    2.教學用具:實物模型、三角板

    四、教學思路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揭開課題

    “橫看成嶺側看成峰”,這說明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體視覺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較真實反映出物體,我們可從多角度觀看物體,這堂課我們主要學習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

    在初中,我們已經學習了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圓錐、球的三視圖(正視圖、側視圖、俯視圖),你能畫出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嗎?

    (二)實踐動手作圖

    1.講臺上放球、長方體實物,要求學生畫出它們的三視圖,教師巡視,學生畫完后可交流結果并討論;

    2.教師引導學生用類比方法畫出簡單組合體的三視圖

    (1)畫出球放在長方體上的三視圖

    (2)畫出礦泉水瓶(實物放在桌面上)的三視圖

    學生畫完后,可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并與同學交流,總結自己的作圖心得。

    作三視圖之前應當細心觀察,認識了它的基本結構特征后,再動手作圖。

    3.三視圖與幾何體之間的相互轉化。

    (1)投影出示圖片(課本P10,圖1.2-3)

    請同學們思考圖中的三視圖表示的幾何體是什么?

    (2)你能畫出圓臺的三視圖嗎?

    (3)三視圖對于認識空間幾何體有何作用?你有何體會?

    教師巡視指導,解答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然后讓學生發(fā)表對上述問題的看法。

    4.請同學們畫出1.2-4中其他物體表示的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并與其他同學交流。

    (三)鞏固練習

    課本P12練習1、2P18習題1.2A組1

    (四)歸納整理

    請學生回顧發(fā)表如何作好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

    (五)課外練習

    1.自己動手制作一個底面是正方形,側面是全等的三角形的棱錐模型,并畫出它的三視圖。

    2.自己制作一個上、下底面都是相似的正三角形,側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的棱臺模型,并畫出它的三視圖。

    2022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篇3

    學習目標

    明確排列與組合的聯系與區(qū)別,能判斷一個問題是排列問題還是組合問題;能運用所學的排列組合知識,正確地解決的實際問題.

    學習過程

    一、學前準備

    復習:

    1.(課本P28A13)填空:

    (1)有三張參觀卷,要在5人中確定3人去參觀,不同方法的種數是 ;

    (2)要從5件不同的禮物中選出3件分送3為同學,不同方法的種數是 ;

    (3)5名工人要在3天中各自選擇1天休息,不同方法的種數是 ;

    (4)集合A有個 元素,集合B有 個元素,從兩個集合中各取1個元素,不同方法的種數是 ;

    二、新課導學

    探究新知(復習教材P14~P25,找出疑惑之處)

    問題1:判斷下列問題哪個是排列問題,哪個是組合問題:

    (1)從4個風景點中選出2個安排游覽,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

    (2)從4個風景點中選出2個,并確定這2個風景點的游覽順序,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

    應用示例

    例1.從10個不同的文藝節(jié)目中選6個編成一個節(jié)目單,如果某女演員的獨唱節(jié)目一定不能排在第二個節(jié)目的位置上,則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排法?

    例2.7位同學站成一排,分別求出符合下列要求的不同排法的種數.

    (1) 甲站在中間;

    (2)甲、乙必須相鄰;

    (3)甲在乙的左邊(但不一定相鄰);

    (4)甲、乙必須相鄰,且丙不能站在排頭和排尾;

    (5)甲、乙、丙相鄰;

    (6)甲、乙不相鄰;

    (7)甲、乙、丙兩兩不相鄰。

    2022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篇4

    一、單元教學內容

    (1)算法的基本概念

    (2)算法的基本結構:順序、條件、循環(huán)結構

    (3)算法的基本語句:輸入、輸出、賦值、條件、循環(huán)語句

    二、單元教學內容分析

    算法是數學及其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計算科學的重要基礎。隨著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算法在科學技術、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經成為現代人應具備的一種數學素養(yǎng)。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古代數學中蘊涵了豐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塊中,學生將在中學教育階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礎上,結合對具體數學實例的分析,體驗程序框圖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通過模仿、操作、探索,學習設計程序框圖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發(fā)展有條理的思考與表達的能力,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三、單元教學課時安排:

    1、算法的基本概念 3課時

    2、程序框圖與算法的基本結構 5課時

    3、算法的基本語句 2課時

    四、單元教學目標分析

    1、通過對解決具體問題過程與步驟的分析體會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義

    2、通過模仿、操作、探索,經歷通過設計程序框圖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中理解程序框圖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順序、條件、循環(huán)結構。

    3、經歷將具體問題的程序框圖轉化為程序語句的過程,理解幾種基本算法語句:輸入、輸出、斌值、條件、循環(huán)語句,進一步體會算法的基本思想。

    4、通過閱讀中國古代數學中的算法案例,體會中國古代數學對世界數學發(fā)展的貢獻。

    五、單元教學重點與難點分析

    1、重點

    (1)理解算法的含義

    (2)掌握算法的基本結構

    (3)會用算法語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難點

    (1)程序框圖

    (2)變量與賦值

    (3)循環(huán)結構

    (4)算法設計

    六、單元總體教學方法

    本章教學采用啟發(fā)式教學,輔以觀察法、發(fā)現法、練習法、講解法。采用這些方法的原因是學生的邏輯能力不是很強,只能通過對實例的認真領會及一定的練習才能掌握本節(jié)知識。

    七、單元展開方式與特點

    1、展開方式

    自然語言→程序框圖→算法語句

    2、特點

    (1)螺旋上升 分層遞進

    (2)整合滲透 前呼后應

    (3)三線合一 橫向貫通

    (4)彈性處理 多樣選擇

    八、單元教學過程分析

    1. 算法基本概念教學過程分析

    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對解決具體問題過程與步驟的分析(喝茶,如二元一次方程組求解問題),體會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義,能用自然語言描述算法。

    2.算法的流程圖教學過程分析

    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模仿、操作、探索,經歷通過設計流程圖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了解算法和程序語言的區(qū)別;在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中,理解流程圖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順序、條件分支、循環(huán),會用流程圖表示算法。

    3. 基本算法語句教學過程分析

    經歷將具體生活中問題的流程圖轉化為程序語言的過程,理解表示的幾種基本算法語句:賦值語句、輸入語句、輸出語句、條件語句、循環(huán)語句,進一步體會算法的基本思想。能用自然語言、流程圖和基本算法語句表達算法,

    4. 通過閱讀中國古代數學中的算法案例,體會中國古代數學對世界數學發(fā)展的貢獻。

    九、單元評價設想

    1.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關注學生在數學語言的學習過程中,是否對用集合語言描述數學和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充滿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能否體會集合語言準確、簡潔的特征;是否能積極、主動地發(fā)展自己運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2.正確評價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關注學生在本章(節(jié))及今后學習中,讓學生集中學習算法的初步知識,主要包括算法的基本結構、基本語句、基本思想等。算法思想將貫穿高中數學課程的相關部分,在其他相關部分還將進一步學習算法

    2022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篇5

    一、課題: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數學第一冊(上)《2.7對數》

    二、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高中數學課程應講清一些基本內容的實際背景和應用價值,開展“數學建模”的學習活動,把數學的應用自然地融合在平常的教學中。任何一個數學概念的引入,總有它的現實或數學理論發(fā)展的需要。都應強調它的現實背景、數學理論發(fā)展背景或數學發(fā)展歷史上的背景,這樣才能使教學內容顯得自然和親切,讓學生感到知識的發(fā)展水到渠成而不是強加于人,從而有利于學生認識數學內容的實際背景和應用的價值。在教學設計時,既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情感態(tài)度和科學價值觀方面的發(fā)展,也要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fā)展能力。在課程實施中,應結合教學內容介紹一些對數學發(fā)展起重大作用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用以反映數學在人類社會進步、人類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同時反映社會發(fā)展對數學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主要學習對數的概念及其對數式與指數式的互化。它屬于函數領域的知識。而對數的概念是對數函數部分教學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而函數的思想方法貫穿在高中數學教學的始終。通過對數的學習,可以解決數學中知道底數和冪值求指數的問題,以及對數函數的相關問題。

    四、學情分析:

    在ab=N(a>0,a≠1)中,知道底數和指數可以求冪值,那么知道底數和冪值如何求求指數,從學生認知的角度自然就產生了這樣的需要。因此,在前面學習指數的基礎上學習對數的概念是水到渠成的事。

    五、教學目標:

    (一)教學知識點:

    1.對數的概念。

    2.對數式與指數式的互化。

    (二)能力目標:

    1.理解對數的概念。

    2.能夠進行對數式與指數式的互化。

    (三)德育滲透目標:

    1.認識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與相互轉化,

    2.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六、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對數定義,難點是對數概念的理解。

    七、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法八、教學流程:

    問題情景(復習引入)——實例分析、形成概念(導入新課)——深刻認識概念(對數式與指數式的互化)——變式分析、深化認識(對數的性質、對數恒等式,介紹自然對數及常用對數)——練習小結、形成反思(例題,小結)

    八、教學反思:

    對本節(jié)內容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本人反復閱讀了課程標準和教材,教材內容的處理收到了一定的預期效果,尤其是練習的處理,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也提高了學生主體的合作意識,達到了設計中所預想的目標。然而還有一些缺憾:對本節(jié)內容,難度不高,本人認為,教師的干預(講解)還是太多。在以后的教學中,對于一些較簡單的內容,應放手讓學生多一些探究與合作。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等教學因素,都在不斷更新,作為數學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從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來設計課堂教學,關注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fā)展,使教學過程更加切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對于本教學設計,時間倉促,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期待與各位同仁交流。

    2022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篇6

    一、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流程圖的順序結構和選擇結構。

    (2)能用字語言表示算法,并能將算法用順序結構和選擇結構表示簡單的流程圖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模仿、操作、探索、經歷設計流程圖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流程圖的結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動手作圖,.用自然語言表示算法,用圖表示算法。進一步體會算法的基本思想——程序化思想,在歸納概括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重點、難點

    重點:算法的順序結構與選擇結構。

    難點:用含有選擇結構的流程圖表示算法。

    三、學法與教學用具

    學法:學生通過動手作圖,.用自然語言表示算法,用圖表示算法,體會到用流程圖表示算法,簡潔、清晰、直觀、便于檢查,經歷設計流程圖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而學習順序結構和選擇結構表示簡單的流程圖。

    教學用具:尺規(guī)作圖工具,多媒體。

    四、教學思路

    (一)、問題引入 揭示題

    例1 尺規(guī)作圖,確定線段的一個5等分點。

    要求:同桌一人作圖,一人寫算法,并請學生說出答案。

    提問:用字語言寫出算法有何感受?

    引導學生體驗到:顯得冗長,不方便、不簡潔。

    教師說明:為了使算法的表述簡潔、清晰、直觀、便于檢查,我們今天學習用一些通用圖型符號構成一張圖即流程圖表示算法。

    本節(jié)要學習的是順序結構與選擇結構。

    右圖即是同流程圖表示的算法。

    (二)、觀察類比 理解題

    1、 投影介紹流程圖的符號、名稱及功能說明。

    符號 符號名稱 功能說明

    終端框 算法開始與結束

    處理框 算法的各種處理操作

    判斷框 算法的各種轉移

    輸入輸出框 輸入輸出操作

    指向線 指向另一操作

    2、講授順序結構及選擇結構的概念及流程圖

    (1)順序結構

    依照步驟依次執(zhí)行的一個算法

    流程圖:

    (2)選擇結構

    對條進行判斷決定后面的步驟的結構

    流程圖:

    3.用自然語言表示算法與用流程圖表示算法的比較

    (1)半徑為r的圓的面積公式 當r=10時寫出計算圓的面積的算法,并畫出流程圖。

    解:

    算法(自然語言)

    ①把10賦與r

    ②用公式 求s

    ③輸出s

    流程圖

    (2) 已知函數 對于每輸入一個X值都得到相應的函數值,寫出算法并畫流程圖。

    算法:(語言表示)

    ① 輸入X值

    ②判斷X的范圍,若 ,用函數Y=x+1求函數值;否則用Y=2-x求函數值

    ③輸出Y的值

    流程圖

    小結:含有數學中需要分類討論的或與分段函數有關的問題,均要用到選擇結構。

    學生觀察、類比、說出流程圖與自然語言對比有何特點?(直觀、清楚、便于檢查和交流)

    (三)模仿操作 經歷題

    1.用流程圖表示確定線段A.B的一個16等分點

    2.分析講解例2;

    分析:

    思考:有多少個選擇結構?相應的流程圖應如何表示?

    2022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篇7

    一、概述

    教材內容:等比數列的概念和通項公式的推導及簡單應用 教材難點:靈活應用等比數列及通項公式解決一般問題 教材重點:等比數列的概念和通項公式

    二、教學目標分析

    1. 知識目標

    1)

    2) 掌握等比數列的定義 理解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及其推導

    2.能力目標

    1)學會通過實例歸納概念

    2)通過學習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及其推導學會歸納假設

    3)提高數學建模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充分感受數列是反映現實生活的模型

    2)體會數學是來源于現實生活并應用于現實生活

    3)數學是豐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無味的

    三、教學對象及學習需要分析

    1、 教學對象分析:

    1)高中生已經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對各方面的知識有一定的基礎,理解能力較強。并掌握了函數及個別特殊函數的性質及圖像,如指數函數。之前也剛學習了等差數列,在學習這一章節(jié)時可聯系以前所學的進行引導教學。

    2)對歸納假設較弱,應加強這方面教學

    2、學習需要分析: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課前復習

    1)復習等差數列的概念及通向公式

    2)復習指數函數及其圖像和性質

    2.情景導入

    197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