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文學與非文學的標準,決定文學與非文學的標準有哪些
推薦文章
文學的概念
廣義的文學,是指一切口頭或書面語言行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學以及政治、哲學、歷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態(tài)。這是文學的文化含義。
狹義的文學,是指具有審美屬性的語言行為及其作品,包括詩、散文、小說、劇本等。這是文學的審美含義。
文學首先必須是一個語言文本,這個文本有它的存在形態(tài),如語音,詞語,結構等。它可以口頭的形式代代傳承下去,也可以文字作為載體傳承,也可以印刷品,網(wǎng)絡媒體形式存在。盡管載體各異,但都離不開具體的語言這一客觀事實。
文學作品,由一個又一個修辭構成,當然,文學的基礎還是文字、詞語和句法,但是這些結構主義喜歡的東西,本身并不能形成“作品”,對它們的支離也讓我們對文學更加難以把握。
確實得承認,修辭就是一種句法。但是純粹的句子并非文學,只有被布滿篇章、形成更強大的隱喻之后,文學才宣告出生。
擴展資料
文學與新聞作品是相互有交叉的,比如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既是新聞作品,又有很強的藝術性,文學性,所以文學與新聞作品是很難有明確界限的。
其次文學與歷史作品也是難以明確劃開界限,比如丘吉爾的演講詞,既是實用的鼓動性文章,有很有文學特色。
最后文學與哲學論著也不容易區(qū)分,比如英國的培根的《論人生》既有哲學道理也有文學意蘊,叔本華的散文集、哲學家薩特的哲學著作也很有文學意蘊,因此他還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判斷文學與非文學的標準粗略概述如下:文學的語言具有獨特地表現(xiàn)力;文學總是要呈現(xiàn)審美形象的世界,這種審美形象具有想象、虛構和情感特性;文學傳達完整的意義,本身構成一個整體;文學蘊含著似乎特殊而無限的意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文學
什么地方有文學和非文學的界限
《文學理論教程》?!段膶W理論教程》有文學和非文學的界限,區(qū)分文學與非文學,簡述關于文學的“界限”《文學理論教程》。文學內(nèi)質(zhì)與外延的相互作用,構成文學與非文學的界限。其中內(nèi)質(zhì)主要指作品要傳達什么,外延指怎么傳達及傳達的效果。探究文學與非文學的界限,可以幫助人們梳理。

文學與非文學的界定
文學與非文學的區(qū)別:1文學的語言富有獨特的表現(xiàn)力;2文學總是要呈現(xiàn)審美形象的師姐,這種審美形象具有想象、虛構和情感等特性;3文學傳達完整的意義,本身構成一個整體;4文學蘊含著似乎特殊而無限的意味。
通常意義上的非文學有可能會變成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