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藝包括什么,網絡文藝包括什么
推薦文章
評判網絡藝術的八條標準
國際網絡藝術評委會經過謹慎的研究,確定了評判網絡藝術有八條標準:
1.技術運用:采用創(chuàng)新技術;
2.網絡設計原理:如何采用超鏈、導航規(guī)則、框架結構與背景的運用法則等等;
3.結構:非線性存取方式;
4.公眾服務:是否為公眾提供了服務;
5.網絡意識或自我反省:是否有助于提升我們的知識和感覺,等等;
6.整合:各種元素的整合、小至聲音、圖片與文本的整合,大到頁面、程序與界面的整合,是否通過整合豐富了作品;
7.社群與身份:是否令人生出歸屬感,促進新社區(qū)的構成;
8.開放性:是否便于修改和增添新內容。
網絡藝術(Net Art),廣義上是指一切與網絡有關的藝術形式,即網絡上的藝術。包括所有在網絡上傳送的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數字化形式的藝術作品,因此該定義幾乎包括上網的傳統媒體的所有藝術形式。而狹義的網絡藝術,一般是指借助網絡媒介創(chuàng)作和傳播的藝術,如網絡文學、文藝博客、網絡游戲、網絡貼圖、網絡音樂、網絡波普、網絡動畫、網絡裝置、視頻表演、網絡惡搞、網頁設計、網絡虛擬基因遺傳、網絡人工智能生命、網絡互動藝術、網絡行為藝術等形式。當然,還有很多難以歸類的數字化的網絡藝術。在一般情況下,網絡藝術的制作者應具備計算機的基本常識,而且作品有一定技術含量,在網上要有傳播的可能,同時也要具備傳統藝術所具有的藝術觀念和形式,要表現作者獨特的社會體驗和生存體驗。
一般來說,正常的網絡商務行為、電子郵件、聊天記錄,視頻對話、論壇發(fā)言、網絡灌水、網絡跟帖等不是網絡藝術,傳統的繪畫、雕塑、裝置、音樂、錄像、行為藝術等形式的作品數字化后放置在網上也不是網絡藝術?,F在對網絡藝術進行準確的定義還為時過早,要為其發(fā)展預留一定的發(fā)展空間。
網絡藝術的產生:
網絡藝術是數字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環(huán)境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它融合了數字處理技術、現代通訊技術、網絡傳輸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多學科的知識,具有明顯的跨學科特征。網絡藝術的傳播方式主要是通過數字化的文字、圖形、聲音等信號在互聯網上傳播。網絡藝術有可能終結過去僵化的線性的藝術思維,而建造出一個虛擬的、流動的、超文本的多媒體人文景觀。1995年,奧地利林茨“電子藝術中心”組織的國際電子藝術競賽中,將網絡藝術單獨作為一個藝術門類。
網絡藝術往往要依賴國家的經濟水平、技術條件和政治開放程度,并非是全世界所有人的福音。比如,朝鮮僅有部分政府工作人員才可以訪問互聯網,為數極少的公共網吧一般僅供外國游客使用,游客到該國參觀被禁止帶手機和長焦鏡頭照相機,古巴則長期禁止私人電腦接入國際互聯網。在軍政府控制下的緬甸,網吧的電腦具有五分鐘自動抓屏功能以監(jiān)視上網者。東歐和中東的一些國家,受意識形態(tài)和宗教因素的限制還沒有接入國際互聯網。因此,可以看到現在的朝鮮等國還到處是類似中國文革時期繪制的戶外宣傳畫,基本看不到現在很常見的電腦噴繪形式,這些國家的藝術還沒有進入以計算機和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語境。
當然,技術永遠都是發(fā)展的,技術的水平也是相對的,因此不能迷信技術。中國最初的網絡藝術作品多是由計算機專家或軟件愛好者制作的,由于技術所帶來的樂趣和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制作者沉溺于新技術所制造的種種虛擬效果。正如油畫布上的畫作未必就具有一定的藝術水準,因此用Photoshop軟件一些如濾鏡功能簡單處理后的圖片也未必當然地成為數碼藝術作品。藝術作品必須要具有一定形式和內容,同時要具有一定的藝術趣味和社會意義,才可以稱為作品,即便是經過復雜計算的如人民幣那樣復雜的裝飾紋樣現在看來也未必是藝術作品。反而,不少低技術處理的互動貼圖、惡搞圖片、Flash等形式的“作品”,反而帶給網民莫大的藝術享受。
因此,網絡藝術家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等學科的知識,但未必是專門性的技術人才。比如,以Flash為代表的早期網絡藝術,作品多是簡單的搞笑故事,如《洗腳城》,《武松打虎》,以及“佐羅”“小破孩”“小小”系列作品,這些低技術含量的作品并沒有影響其網絡人氣。再如,北京奧運會的焰火設計者蔡國強,他未必懂計算機控制技術下的精確點火,但作品設計的版權卻一定是以蔡國強為主的。2002年,有人說成都最熟悉PS軟件的人是某大學文印店的一個不到20歲的女性打字員,只要能想象出的藝術效果她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模擬出來。但遺憾的是,她還不是一個通常意義上的藝術家。現在網絡上流行爆笑版的互動貼圖,如征婚啟事、非主流談戀愛、薩達姆打工等。互聯網平臺可使不同地方的人都可以參與,按照故事發(fā)展的N種可能并結合社會上一些完全不相干的熱點事件加上文字說明合作完成作品,多采用指桑罵槐、含沙射影的手法,有著“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快樂。沒有人關心故事的結果是什么,也沒有人會關心這些作品的邏輯是否合理以及是否被完成,更不關心在技術方面有沒有重大突破,而是強調網絡平臺的娛樂性,即要讓所有參與者和觀看者愉快。
自從國際互聯網誕生以來,已經很難考證網絡藝術始于何時。自網絡藝術誕生以來,藝術就有了現實和虛擬之分了,而計算機技術所模擬的虛擬影像甚至比傳統影視作品更為逼真。網絡藝術的創(chuàng)作者、參與者與消費者往往是重合的,網絡藝術的互動和可復制性將沖擊傳統藝術創(chuàng)作的著作權與原創(chuàng)性,也將沖擊了傳統藝術作品在特定時空的展出方式以及收藏模式。另外,網絡藝術也部分實現了“技術”和“藝術”的分離,以設計為例,不少沒有扎實繪畫功底的人也可以完全按照設計的技術流程加上一定的藝術觀念,創(chuàng)作出相當不錯的作品來。
網絡文學的特點,優(yōu)勢,缺點,未來發(fā)展趨勢
網絡文學地特點具有高爆光性,共享性的特點!但是,就目前中國的網絡文學來看:他的出現時間過短。因此,極不成熟。多數網絡作家文學修養(yǎng)不夠,寫作水平不高。就小說來看大部份的作品存在趕工或粗制爛造現象而收錄的名家文學作品大多在一寫符號或特殊字存在錄入問題。所以網絡文學在輸入軟件以及管理特方面有待改進!但是總得來說,因為將來得主要信息交流在于網絡!所以網絡文學將是長期承擔文化傳承,文學交流的方式因此它將有光明的未來。網絡文學的特點就是什么內容都有,更新比較快,適合各種閱讀興趣的人,而且網絡文學的創(chuàng)新能力很強,由于作者太多(任何人都有機會寫作,能培養(yǎng)很多寫作能手),肯定能出不少優(yōu)秀作品,缺點就是主要屬于快餐文學,因為更新快,隨寫隨更新,很多優(yōu)秀作品都有構思不嚴謹,錯誤比較多的缺點(還有就是深惡痛絕的太監(jiān)),趨勢我認為已經取代了很多傳統文學陣地,某些題材除了網絡文學不會再有人寫了,由于讀者群越來越大未來發(fā)展空間很大。缺點:文學質量沒保障。希望你能采納??!謝謝
請談談網絡文學的審美特征
21世紀被稱為網絡的世紀,隨著互聯網的不斷迅猛發(fā)展,文學創(chuàng)作也被搬到了電腦屏幕上。網絡文學的出現不僅拓展了文學的生長空間,表現出一種新的文學現象,而且對傳統文學的觀念和審美標準提出了全面的挑戰(zhàn)。一般說來,網絡文學包括兩種類型,一類是傳統印刷文學的網絡化,即網絡上的文學;另一類是指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即僅僅在網絡上產生、傳播和接受方式更具有傳播和閱讀的文學。它又分為兩類:一類網絡文學作品可以轉化為傳統的印刷作品,另一類則是運用電腦和網絡技術制作,只能在網絡上生存的作品。這種更具有網絡技術特征的作品對傳統文學的寫作、傳播和接受方式,對傳統文學的觀念具有更大的沖擊。[1]網絡文學作為一種新的文學形式,與傳統紙質文學相比具有一些獨特的審美特征:一、網絡文學的平民化審美立場在傳統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文學作品反映的內容是豐富、廣泛而深刻的,作家們總是要在文學作品中努力追求人文價值、歷史承擔、終極關懷、人倫的關愛,還有藝術的完美表現等。沒有較高的文學文化底蘊和藝術修養(yǎng)的人很難成為一個大家。但是網絡文學卻與此恰恰相反,它使得文學從“精英文學”、“貴族文學”的圣壇上走了下來,成為一種真正的“大眾文學”、“平民文學”
網絡文藝有很多新的審美特征正在引起人們的重視、關注、研究和論說。第一,它和高科技密切結合,隨著高科技的發(fā)展而快速發(fā)展和變化。它在創(chuàng)作、傳播、閱讀、存儲等方面,都有和傳統紙質文學作品不同的審美特點和審美作用。它有超強的傳播力,有數字巨大的審美創(chuàng)作者和接受者,而且是在快速變化和快速發(fā)展著,審美感染力和影響力巨大得驚人。據統計,中國網民總數已達4億,其中網絡文學用戶規(guī)模達到1.62億,占網民總數的40%多。
第二,它的作者和讀者有巨大的大眾性。各種年齡、身份、教育程度、文化修養(yǎng)、審美趣味的人都有。這決定了它的內容復雜,形式多樣,技巧豐富,新奇變化很快,作用也廣泛而深入。
第三,它有巨大的自主性、互動性、即時性。它可以容納各種各樣的個性、創(chuàng)造性、新穎性,真正呈現為百花齊放、眾聲合唱、交響齊鳴、蔚為壯觀,形成從未有過的奇麗景象。由于有即時性,就會瞬息萬變,新奇疊出,變化無窮,可以促進與滿足各種各樣的審美情趣與審美需求。
第四,它有巨大的娛樂性,并提升到高層次的審美性。既能悅耳悅目,又能悅情悅意,還能暢志暢神;既能使人快活暢懷,又能使人抒情愉意,還能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
第五,因為它有全民參與的大眾性和高科技發(fā)布與傳播的即時性,因而它又便于全民性群眾及時抒情和言志的審美傳播作用,可以迅速反映出民聲俗情的新動態(tài)。發(fā)憤言志抒情,本來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直接動因?!睹娦颉氛f:“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情發(fā)于聲,聲成文,謂之音”。劉向《新序雜事》說:“人君茍能至誠動于內,萬民必應而感移?!本W絡文藝可抒發(fā)群眾個體親身真切體驗的感情,也必能使群眾個體應而感移,起移風易俗的審美作用。就像王褒在《四子講德論》中說的“感人密深,而風移俗易”,像王符說的:“民有性有情,有化,有俗。情性者,心也,本也;化俗者,行也,末也。末生于本,行起于心”,像《淮南子》說的:“歌哭,眾人之所能為也。一發(fā)聲,入人耳,感人心,情之至者也”。網絡文藝不受拘束,便于群眾個體抒發(fā)情性,其審美作用互動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值得重視。通過網絡文學,還可知俗情民風和審美面貌而考得失,進而移性易俗,其作用也是值得重視的。
第六,它能與高雅文藝協同互補。它能幫助通俗普及的作品與精深高雅的作品互相促進。它有大眾性,可以逐步提高。它可以彌補高雅文學“陽春白雪”應和者少的缺陷,推動后者逐步增強大眾性,達到雅俗共賞。它可以向高雅文學學習,提高自己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也達到雅俗共賞,使雙方都有巨大的發(fā)展空間和美好的發(fā)展遠景。
第七,它有無限大的言說自由的空間,帶來新鮮活力和想象智慧,會突破傳統紙質文學很多嚴格的邊界標準,能激發(fā)新的創(chuàng)造力,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新景象。大量的生產和點擊率,促使作者首先重視文學的吸引力和娛樂性。為了吸引人,必須不斷推陳出新,以能滿足不斷更新的審美趣味,防止讀者對單一的創(chuàng)作模式(即便是新穎的、昨天能吸引人的)產生審美疲勞,就要不斷探索和更新,尋求新的審美內容和審美形式,滿足日新月異的審美要求,推進審美創(chuàng)造和審美要求的不斷更新。
第八,它創(chuàng)造了大眾閱讀個性化、互動化、共享化的新局面,它既要尊重和適應個性審美要求,又要尊重和適應群體審美要求,真正做到個體與群體的并重和辯證統一。全民可以參與的平民化創(chuàng)作與欣賞,推動了群眾性、個體性的認知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生活方式、話語方式、人生經驗、生活感悟的交流,會推動群眾審美思維方式和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不斷更新,推動審美風格、形式、手法多樣變化,豐富和提高文藝審美活動。
以上諸點,也說明網絡文學和傳統紙質文學在文藝審美標準原則上既有共同性,也已表現出了一些新的不同的審美特點和審美規(guī)律,能豐富我們的文藝審美學,很值得我們重視、關注和研究。
再提煉一下以上所說,我認為,網絡文藝全新的審美特征中有兩個最突出的要點:
第一,它的群眾性,幾乎是全民都可以是作者,也都可以是讀者。把文藝還給人民,讓人民都可以抒發(fā)自己的審美感情,都可欣賞自己喜歡的審美對象,這不正是我們大家多年來的審美理想之一嗎?有資料說,現在網絡寫作的讀者超過了5000萬,作者達到10萬人?,F在,中國寫博客的人數已過億,有的一人開幾個博客。當然,有的開了,又關了,但又有很多新的人開出新的博客。博客以排山倒海之勢影響著網絡寫作。有些知名的傳統作家都卷進了開博客的浪潮。紙質傳媒人員常常閱讀博客,直接從中選稿,使之轉化為紙質文本。很多作者從網絡、博客中很快聽、看到別人互動的反應,從中得到新的靈感和啟發(fā),以修改自己的作品,或又產生新寫作的靈感。這不也是我們期盼多年的審美互動效應嗎?哪個作者愿意自己的作品沒有讀者,聽不到反應,如石沉大海,默默無聞呢?人人可是作者與讀者,作品能得到及時互動的審美反應,這是天大的好事。在這美好的局面中,總會有杰出的好作品涌現出來,我們可以看到文藝審美繁榮發(fā)展的春天。
第二,網絡文藝的寫作,可以自由抒發(fā)情懷,展現性靈,天南海北,中外古今,縱橫馳騁,無不可寫,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實感,有感而發(fā),不必有什么條條框框,功利束縛,復雜限制,苛刻要求。只要自己真心要說,又出于追求真善美的審美真情,都可書寫;天地十分廣闊,寫作十分自由。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這個寶貴的美學傳統:我手寫我心,我口抒我情,自由展現真我性靈,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有神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鐵肩擔道義,為國為民為人類,這些崇高的思想也必須融化為自己的血肉感情,轉化為自己的性靈情懷,自然而然,不矯揉造作,真切地表現出來,才會有審美感染力,才能真切動人。文學評論家雷達說他以前很少上網,現在也開了博客,“常常只顧了寫博客痛快,看跟帖過癮”,他發(fā)現“抱著這種寫作心態(tài)的人比比皆是。為什么?因為博客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互動性、開放性、共時性”。文藝的審美特性就在于抒發(fā)作者審美真情,通過生動形象給人以審美感染,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在與欣賞者的互動中獲得創(chuàng)作的愉快。網絡文藝能很好發(fā)揮這種審美的特性的作用,從中也會產生出好作品。我想,今后會出現更多符合文藝審美特性和規(guī)律的好作品,這也是我們要重視網絡文藝的原因和根據。
當然,這是它可以具有的審美特性。也不容忽視,現狀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格調不高,媚俗嘩眾,技巧粗淺,脫離現實的作品也還不少。這正說明,它還需要關注和研究,幫助和引導,使之提高,健康發(fā)展。
什么是網絡文藝,網絡文藝包括那些范疇
其實這個就憑字面意思就能清楚。文藝這個詞相信你再熟悉不過了?,F在只是在它前面加個網絡這個詞匯,其實本身的本質性質根本就沒有改變,只是形式改變了。(從實體變到網絡)
基本活動就和文藝活動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