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開學第一課2022觀后感
每個學年的開學日子,我們都會迎來央視專題節(jié)目《開學第一課》,《開學第一課》會帶我們了解祖國那些偉大的英雄和他們生平的事跡,告訴我們需要從小開始學習,懷著一顆愛國的心,讓我們這些學生們明白祖國是多么的偉大,學習先輩英雄的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廣東開學第一課2022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guān)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825406廣東開學第一課2022觀后感1
己亥年末,庚子年春,荊楚大地疫,染者數(shù)萬計,華夏十四億子孫待至家中,共同援鄂,三月后大捷!
——題記
今日我觀看了由央視頻道所舉行的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節(jié)目,看到今年的主題“少年強,中國強”,我不禁想到了疫情期間逆行援鄂的90后和00后少年們。果不其然,在今年的節(jié)目中,我不但看見了援鄂少年們,還看見了鐘南山院士和張定宇院士,以及陳薇院士等抗疫英雄們。
醫(yī)德高尚的鐘南山,堅貞不屈的張定宇,堅守二十六年的謝軍,他們當中沒有一個人的事跡不讓我感動,而最讓我深受觸動的是一位不屈的人,是他的不屈而造就了人們的不屈。
他從武漢某些小區(qū)深夜齊唱國歌說起,在黑暗之中是武漢人民點亮了一盞盞燈光,在燈光的明照下唱起了國歌,留下了不屈的淚水。人們感謝白衣天使們,白衣天使也因人民的舉動而流下感動的淚水。從他的講述中,我以一位醫(yī)師的角度去重新認識去理解武漢這個城市作文 ,去了解金銀潭院所發(fā)生的一切。沒錯,我所觸動的這個不去的人就是張定宇。
身患漸凍癥卻從不屈服,他就像一顆小草,雖根部馬上被冰霜所凍,可他仍以自己身為醫(yī)者的心態(tài),去樂觀的享受生活,享受從醫(yī),努力實現(xiàn)救助患者,他的原因只有一句話:“因為我熱愛這個生活?!?/p>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教給我最多的就恰恰是這個不屈的生命。生命有期,最重要的是你如何去看待它,如何去看待你這個浪漫的一生,如何讓他有價值的去度過,對于張院長來說,他的這一生就是有價值的,最起碼面對疫情的他并沒有屈服,而是選擇了不屈。?
一個個小草的背后都是一個個人,只要我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這一棵小草就算語上冰霜,染上重疾,我們也一定能迎來最美好的明天,因為他們是一個個不屈的生命,也是一個個不屈的人!
#749375廣東開學第一課2022觀后感2
9月1日晚上8點,吃過晚飯后我就開始在電視機前等待著,因為我每年都要看央視播出的《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這節(jié)課讓我受益匪淺,刻骨銘心。
我對中國在疫情中的擔當感到驕傲自豪,同時也對新型冠狀病毒有了更進一步地了解和認識,以及學習并掌握了預防措施。
這堂課為我們講述了許多預防病毒的常識,比如疫情期間做到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人多的地方盡量少去,肉煮熟才能吃,衛(wèi)生習慣應常記在心中。就算疾病來臨也不用慌張,有發(fā)熱的情況就前往定點醫(yī)院就診,盡量保護好自己。
除此之外,節(jié)目還邀請了援鄂醫(yī)療隊醫(yī)生,防疫一線醫(yī)務(wù)工作者、社區(qū)防控人員以及中小學生代表上臺為我們分享抗疫事跡,展示了特殊時期先進典型的勇敢、擔當、無私奉獻!我看完后覺得很感動。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疫情爆發(fā)期間我不能開學復課,不能跟好朋友出去玩,就連出門扔個垃圾也要戴口罩,但家里依然是安全的港灣,看完節(jié)目我才明白那是因為有一群人,他們不顧個人安危,用實際行動踐行使命擔當,奮不顧身的守護人民的生命安全,他們就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他們是“最美逆行者”,有他們在,我再也不怕病毒的來襲了。
作為一名學生,雖然我不知道他們都是誰,也無法向他們一樣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但我能做到聽老師和父母的話,在家好好待著,勤洗手、戴口罩、不給別人添麻煩。而且在他們身上我學習了很多道理,為了將來成為他們那樣的人,我會好好學習,不辜負老師的信任和希望,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本領(lǐng),長大以后有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這場疫情是對我們每個人的教育,面對這場不期而至的“人生大課”,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會以此來警醒自己的。
#298559廣東開學第一課2022觀后感3
《開學第一課》是教育部與中央電視臺合作的大型公益節(jié)目。自2008年起,教育部就和中央電視臺密切合作,于每年新學年開學之際推出《開學第一課》,開播至今已經(jīng)成功舉辦了12期。2020《開學第一課》讓我想到了今年的疫情,2020春節(jié)本應是一個張燈結(jié)彩,燈火通明的春節(jié),街上的行人卻寥寥無幾;本應是一個闔家團圓,歡聲雷動的元宵,花燈卻沒有被點亮,一切熱鬧歸于寧靜。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開始了......
每當我坐在電視前,從前那么討厭看新聞的我,現(xiàn)在每天都會看映入我眼簾的都是醫(yī)護人員忙碌在一線的各種身影??谡帧⒆o目鏡在你們臉上留下了一道道紅紅的、深深地印記,防護服讓上廁所成為了你們的奢侈之事,辦公室地板成了你們疲倦難擋時的床鋪......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我多么想去幫幫你們啊!可是,我年齡尚小,能力不足,只能坐在電視前,為你們加油鼓勁!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各相關(guān)部門和地方迅速行動,一場疫情防控正在進行。
當新型冠狀病毒患者不斷出現(xiàn)時,一個名字出現(xiàn)在公眾的視野,他就是84歲的鐘南山。他是中國工程院的院士,著名的呼吸病學專家。他一出現(xiàn),病人就有救了,他應該是呼吸疾病人的大救星。
其實,這并不是他第一次出現(xiàn)在大眾視野成為人們關(guān)注的焦點人物。聽爺爺說:“2003年鐘南山的研發(fā)組織在戰(zhàn)勝非典疫情時就立下了汗馬功勞。
其實不只是他,醫(yī)護人員也一直沖鋒在前。當面對很多危險和特殊情況時,他們?nèi)耘f義無反顧——為人民立命,為萬事開太平。
而作為一名學生的我,保護好自己,不外出,不給國家添亂,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在家一樣認真的學習。這就是我最大的貢獻了。
如今我相信的春天已經(jīng)到來,春暖花開之時,我們也回到美麗的校園!
#298558廣東開學第一課2022觀后感4
九月開學,十月國慶,我們的開學第一課,祖國的崢嶸七十年!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紅旗下的演講者講了五個故事。故事想要告訴我們的是生生不息的信念,是永不止步的進取,是舍我其誰的犧牲,是孤獨堅韌的守望……
回望來路,沒有人可以否定,1949年_廣場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刻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分水嶺。
歷史倒退100年,是1849年!
這一年,城下之盟——《南京條約》墨跡未干,老牌帝國依然做著天朝美夢,意識到晚景凄涼,還需要很長時間。這一年,廣東府番禺縣,鄧永昌出生,其名寓意家業(yè)永遠興隆昌盛;然而,國運不振、世事艱辛,欲求永昌,何其難哉,后改“永”為“世”。在觀看《開學第一課》的時候,很自然想起了他——鄧世昌!這是一個和“致遠號”_在一起的名字。
1889年,鄧世昌成為致遠號正式管帶,這一年他40歲。鄧世昌是大清海軍中少有的“西學湛深”“精于訓練”的專業(yè)人才,早幾年正是他從英國接回了致遠號,一起回來的還有其他三艘“遠”字號的先進軍艦。北洋水師一時傲視亞洲,風頭無兩……后來的故事,家喻戶曉——甲午風云突變,黃海一役,鄧公和全艦官兵英勇殉國,山雨欲來之時,鄧世昌常對官兵說:“誰人不死,但愿死得其所?!薄熬柢|赴國難,視死如歸”,偉哉!然而回顧彼時彼刻,國人所咀嚼的,除了悲壯,恐怕還有屈辱、遺恨、不甘等太多東西。何惜一死報家國,出師未捷實堪哀!
1894!能否回答黃海浪濤年復一年的叩問?
2014年,甲午,中國水下考古隊在黃海丹東海域發(fā)現(xiàn)致遠號殘骸,并組織了打撈。120年了,中國政府、中國海軍從未停止叩問歷史,“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為了致敬,為了銘記,或許也為了雪恥。
2019年,中國海軍將迎來70華誕。70年砥礪前行,中國海軍正無限接近一代代海軍人的強軍夢想。在《開學第一課》講述“神盾”故事的是171艦副政委嚴冬。他的女兒團團和圓圓不清楚爸爸的工作究竟是什么,于是爸爸講述了在萬里之外護衛(wèi)商船、抗擊海盜的故事……一個溫情脈脈的年輕爸爸,一個頑強堅毅的老兵!
節(jié)目中隆重登場的“??谂灐保侵衉事工業(y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孕育的杰作,相比于老一代驅(qū)逐艦,“??谂灐背錆M了現(xiàn)代感,它擁有強大的防御能力,因此得到“中華神盾”的美譽。其實,“神盾”是一個包含好幾個型號(171屬于051C系列,更先進的051D系列也已大量列裝)的強大家族,“??谂灐敝皇羌易宓拇?。據(jù)介紹,入列14年來,??谂灐吧砼蔽逍羌t旗走過34萬海里,足跡遍布亞洲、非洲和美洲。2018年,中宣部授予??谂灐皶r代楷?!钡姆Q號。
令人無比動容的是,這一次在《開學第一課》同臺,竟是嚴冬5年來與家人的第12次相聚……我想,從1949到2019,紅旗下可歌可泣的故事當有千千萬,正是有了故事主角們的信念、守望、傳承,才會有我們來時的路,才會有更好的中國!
#825405廣東開學第一課2022觀后感5
同以往的9月1日相似,全國所有學生在晚八點齊聚CCTV1,收看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
今年疫情肆虐全球,對各國人民都帶來極大影響。此次《開學第一課》也是圍繞著這一事件展開的。
援鄂醫(yī)療隊教會我們一個詞——擔當。新型冠狀病毒,同那槍炮一樣能取人性命。疫情最為嚴重的武漢就如同一個戰(zhàn)場,醫(yī)護人員同病魔搏斗,從他們手中奪回一條條生命,但也有很大的危險。一批批援鄂醫(yī)生沖鋒到一線,到戰(zhàn)場抗擊病毒,奉獻祖國。在他們中,有的人只有二十三歲。他們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在祖國需要的時刻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未來十年,二十年后,我們也將長大成人。我們要做建設(shè)國家的棟梁之才,擔當起自己的一份使命。
武漢市金銀潭醫(yī)院院長,分享了幾個催人淚下的故事。在抗擊疫情的戰(zhàn)斗中,普通人能做些什么?有人將自己家鄉(xiāng)的蔬菜運往武漢。有人默默為醫(yī)護人員點去外賣,在武漢的夜晚還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做不了什么大事,便一起在各自家中唱起嘹亮的國歌,感人肺腑。在一段時間武漢地區(qū)沒有足夠的血用于醫(yī)治,于是國家從全國各地的血調(diào)往武漢。有一個詞叫血脈相連,這用于我們偉大團結(jié)的中華民族再合適不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洋溢在華夏土地上。
學生的主業(yè)是學習,而有的人無論到哪里都忘不了學習。在武漢一間隔離病房中,一位不幸感染新冠病毒的高三學生還在學習。她的這種廢寢忘食,分秒必爭的學習精神值得每一位學子去學習。
除此之外,研究出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陳薇、身患漸凍癥,仍身在一線的金銀潭院長以及無數(shù)普通人那偉大的精神與作為,都值得我們?nèi)W習。
開學第一課觀看感悟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