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后感500字精選2022
推薦文章
中國航天員王亞平在距離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宮一號上向全國中小學生講授科普課。新穎的授課方式、直觀的物理現(xiàn)象等等,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后感500字精選2022,希望大家喜歡!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后感500字精選1
人類踏入宇宙太空是文明的進步,我國可以將宇航員送上太空,并且擁有很高的航天技術,那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底氣!
在這次互動課堂中我感受到了中國,我們的祖國,在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迅速,對太空的向往,學習到了空間站的結構構造以及其他載人火箭和載物火箭接入空間站的先后順序,體會到中國勇于探究太空的奧秘,知道了人在地球上的一天,就第于人在宇宙中的30天!如果人不在外太空做運動,并且是長期呆在外太空的話,血液就會往上升,當腦部血液過多地時候還會致死。
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在外太空重力消失的實驗。
水在外太空里不會像地球一樣,而是會浮起來,宇航員在外太空里喝水時,要放在一個袋子里。其中有一個實驗是水膜張力實驗,先做出一個水膜,再往水膜里加水,變成一個大水球,在水球中注射色素,水球會變成其他顏色。最后把泡騰片往里面放,泡騰片帽出的氣泡沒有炸,而是在水球里面,沒過一會,水球里面充滿了氣泡,水球越來越大,可里面的氣泡卻一個都沒炸裂,而是在水球里面,一個也沒有離開它。這個實驗真神奇,水可以做成一個球,而不流下來,泡騰片冒出的氣泡都沒有炸裂。在太空中還要多鍛煉,不然回地球會不適應而變胖.......
太神奇了!從這次學習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中國在航空這方面的進步,也讓我了解了火箭的結構和太空生活。太空中還有很多有趣的事,等著我們新一代祖國的加班人去發(fā)現(xiàn)。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后感500字精選2
今天,我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一課,學習到了許多知識。這次講課的老師可不是一般的“老師”,他們居然在太空授課!他們就是翟志剛老師、王亞平老師、葉光富老師,是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
這一課,亞平老師給我們介紹了許多太空科學知識,有“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有“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有“浮力消失實驗”,有“水膜張力實驗”,有“水球光學實驗”和“泡騰片實驗”。
其中我對“水膜張力實驗”最感興趣。這個實驗是亞平老師給我們演示的。只見桌上擺放著一個金屬圈,亞平老師小心翼翼地拿著飲水袋朝金屬圈注水,讓水吸附在金屬圈上,然后繼續(xù)慢慢注水,使水膜變成圓鼓鼓的水球。在實驗的最后,亞平老師還放了一張她和她女兒一起剪的花朵在水球上,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花朵一直在水球中旋轉,實在是太有趣了!
亞平老師還帶我們參觀了神舟十三號的內(nèi)部?!疤諒N房”,里面有簡易的微波爐和飲水分配器,還有可愛的小冰箱,冰箱里還有新鮮的水果。
葉老師還給我們表演了太空轉身。我知道了吹氣,和游泳的姿勢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將雙手抱在胸前才可以轉身。太神奇了!
我的夢想是我要當上宇航員,在宇宙中遨游,去太空探索更多的宇宙奧秘!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后感500字精選3
今天是6月20日,我們老師在多媒體教室組織我們觀看了王亞平老師主講的神十太空授課。此次神舟十號飛船還有另外兩名航天員——聶海勝與張曉光。他們都穿著藍色的服裝,王老師扎著一個發(fā)髻,精神看起來十分飽滿。
開始沒多久,聶叔叔就做了一個打坐的姿勢,王老師輕輕一推,體重明顯不輕的聶叔叔卻從飛船的這邊一直慢悠悠地飄到了另外一頭,姿勢滑稽,令人忍俊不禁。
有不少同學進行了現(xiàn)場的太空連線,應同學們要求,王老師為大家演示了不少實驗。第一個就是測量聶叔叔的體重。他牢牢地握住了一個儀器,并重重的撞了一下,然后顯示出了他的體重——74公斤。這其實主要是利用了兩個東西——太空專用質(zhì)量測量儀和一個能測出物體加速度的系統(tǒng)。然后根據(jù)物體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質(zhì)量乘以加速度這個原理從而算出聶叔叔的體重來。
接下來聶叔叔遞給了王老師一個小支架,王老師將支架上用線連接柱的一個小球拿在手里,并且轉動軸,慢慢松手,結果小球不僅沒有往下掉落,反而往上走了,而且到了一定高度就靜止不動。若挪動小球的位置到一定高度再松手,小黃球就會左右擺動了,但速度很慢。而且,最終的結果都是到一定高度就靜止。可是,王老師突然推了一下小球,這次小球就利落地上下擺動了起來,而且不會像在地面上實驗的那樣轉幾圈就落下來。真是不可思議啊。
第三個實驗進行之初我就發(fā)現(xiàn)道具是陀螺,黃紅相間,很是漂亮。之間王老師輕輕松手,轉了下陀螺,陀螺就一直慢悠悠地翻滾著。但若是在松手前就給陀螺一個速度,它就會向前或其他方向推進。兩者有明顯的對比。
我發(fā)現(xiàn)王老師非常可愛。她從水袋里擠出來一滴水,說必須用特殊方式收集它。我還以為會是什么神秘道具呢。結果王老師張開口一口把水珠吞了下去。真是好玩哪!
這個有趣的插曲過后,王老師又將一個金屬圈從水袋中取出來,這時我們發(fā)現(xiàn)本來空空的圓圈內(nèi)居然有了一層水潤潤的薄膜,使得整個金屬圈好像一個不穩(wěn)定的放大鏡或古代女人梳妝的鏡子一樣。如果放大鏡或梳妝鏡真是這樣做出來的該多有意思!
王老師還把一枚帶有中國結的小徽章注入到水鏡當中,它就在水膜中慢慢游動,也不會掉出來;而且就算水珠大到要突出金屬圈了,卻依然沒破算,而且也并沒有真正脫離金屬圈,真是神奇啊。
后來,王老師將紅色液體注入到水珠子里面,結果整個半透明的水珠都成了一個紅色的圓球,好像這個季節(jié)熟透的李子或桃子,讓人看了忍不住想要咬一口。
這次太空展示的實驗不僅讓我感受到了平凡而枯燥的物理的美妙之處,而且也了解到了有關太空的一些知識,見識到了這些神秘的知識,加強了我對“太空夢”的興趣。
希望今后我國還能再進行這樣的實驗,讓我們進一步了解神奇的太空!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后感500字精選4
古時古人望天嘆仙人早去,今時今人升空笑科技強國。
一朝太空夢夢千年,在古代書籍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古人對太空的向往,但由于科技的原因,他們也只能憑借著簡陋的條件來進行太空監(jiān)測,離脫離地球、飛向太空距離遙遠。然而,隨著1999年神舟一號我國第一支無人實驗飛船的發(fā)射升空,到如今神舟十號,我們走過漫長的十余載,終于向更廣、更深、更神秘的宇宙探索了。
在今天,2013年6月20日,王亞平等神舟十號航天員們將為我們展現(xiàn)有關物理概念的一些小實驗,如利用太空專用的質(zhì)量測量儀加上一個能測出運動加速度的測速系統(tǒng),從而在太空中測出的物體的質(zhì)量;或是利用支架上的小球來演示在失重狀態(tài)下小球會有怎樣的運動方式;亞平老師還使用金屬圈和水袋,讓我們看到在失重時,將放入水袋的金屬圈拉出來后,我們會看到圈上有一個水膜——這在地球上是很難實現(xiàn)的。老師還將紅色液體注入到水球中,讓我們觀賞到,在太空中紅色會慢慢在水球中散開,最終而形成一個大大的、紅色的水球。那水球非常漂亮,就如太空一樣,神秘而迷人。
你玩過陀螺嗎?在動畫《全職獵人》中,小小陀螺非常厲害,而在太空中,小陀螺卻有些笨笨的。因為,若剛開始陀螺靜止,再給其干擾力,它就會傻兮兮地做翻滾運動。但若是剛開始讓陀螺動起來,再給其干擾力,這時的它就會晃悠悠地向前運動了,憨得令人發(fā)笑。
在實驗演示之外,還有很多同學對關于太空的某些問題興趣盎然,如有沒有看到太空垃圾。對此,亞平老師表示,太空垃圾確實存在,而且還不少,但與航天器相撞的幾率是很小的,否則后果難以設想。自11號升空以來,神十目前還并未看到太空垃圾,但這主要是得益于天宮一號有提前對太空垃圾進行預警分析,并且進行了相應的規(guī)避、防護,這才讓這幾天的太空旅程如此順利。
很多人要問,為什么在前幾次太空飛行時也進行太空授課呢?這主要是從宇航員的安全角度來考慮的。因為此前從神舟五號到神舟九號,其實主要是為了驗證飛船自身技術,是實驗性飛行,直到我們確定神舟九號發(fā)射后,我們掌握了交會對接技術,具備了作為空間站的天地往返載人運輸系統(tǒng)的能力,這樣才使得太空飛船的安全性得到了更大的提升,使得空間站具備了提供人員、物資運輸保障的能力。因此,神十的成功發(fā)射是具有突破意義的。
在此次神十太空授課中,我們還了解到了一些依靠目前技術和設備無法解決的問題,如太空用水的循環(huán)利用。這需要我們青年一代的努力學習,也需要更多國人的支持。讓我們努力成長吧,為今后的“太空移民”而不斷奮進!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后感500字精選5
《天宮課堂》的開播讓我們近距離了解到奧秘宇宙,也為我們解決了很多疑問,滿足了我們幼小的好奇,而這正是我無法溢于言表的收獲。
你知道為什么乒乓球在太空中不會浮起來嗎?太空中的水為什么會成小水珠?在太空中為什么不能正常轉身呢?這一系列問題都在觀看過程中找到了答案。乒乓球在太空中浮力消失,所以才不會浮起來;微重力下水表面張力大神威形成了個水膜,且如果再往水球里注入一個小水泡,透過水球觀察會形成一正一反的兩個像,而這種現(xiàn)象在地球上不會出現(xiàn);失重狀態(tài)下飄浮在空中的航天員沒有了摩擦力的幫助,轉動身體自然就變得很困難。
最有意思的還是在太空站,一天竟能看見16次日出,日出這么美的風景,在地球上卻只能看見一次。這是因為太空站每九十分鐘就會繞地球一圈,這個速度真是不敢想象。
對一件事情產(chǎn)生好奇,是成功開始的表現(xiàn)。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并不滿足現(xiàn)狀,于是開始探尋宇宙,對宇宙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可那就是全部嗎?不,我們的探索絕不會停止,追求科學的腳步,也永遠不會就此止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間的一切都值得我們?nèi)ヌ剿?,而前提是我們要有一顆好奇的心。
人生來就有好奇心,追隨好奇心而探索的人終會成功;而那些只產(chǎn)生好奇心,卻從不進行探索,卻從不付諸行動的人,只會停留原地。好奇心是每個人必有的,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我們會發(fā)現(xiàn)許多東西。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后感500字精選6
北京時間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fā)射,約582秒后,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tài)良好,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
宇宙探索無止境,太空奏響中華曲。每一次神舟發(fā)射總是激動人心,為祖國自豪;每一次太空探索總是鼓舞人心,為時代點贊。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fā)射圓滿成功,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美麗啟航,我們歡呼。浩瀚蒼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寫華章,中國精彩!
飛天夢瑰麗,樂章總嘹亮。每一次神舟發(fā)射都會給我們奏響諸多“首次”交響樂——載人飛船將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首次徑向停靠空間站;航天員將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女航天員將首次進駐中國空間站,航天員王亞平也將會成為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神舟十三乘組也將包括中國首次出艙的男女航天員;中國人將第一次在太空中過春節(jié);等等。每一個“首次”都是科技探索創(chuàng)新的成果,每一個首次都是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的結晶,正是在這些“首次”中,中國航天事業(yè)昂首闊步,中國復興偉業(yè)走向成功。
使命很光榮,任務更厚重。每一次太空探索都是壯美事業(yè)的偉大音符,是總結,是升華,是更上層樓的力量凝聚。中國空間站在軌建設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兩個階段實施,神舟十三號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決勝之戰(zhàn)、收官之戰(zhàn),也是空間站在軌建設過程中承前啟后的關鍵之戰(zhàn)。通過神舟十三號任務,將更加全面地考核工程各系統(tǒng)執(zhí)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統(tǒng)間的匹配性與協(xié)調(diào)性。神舟十三號任務結束后,還將組織進行全系統(tǒng)綜合評估,滿足要求后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所以說,其任務意義非凡而深遠。
探索星辰大海,中國征程壯美。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組合完美,“老中青”結合,抒寫完美中國太空新記錄。一曲《東方紅》響徹寰宇、“兩彈一星”讓世界矚目,“載人航天”揮毫驚鴻之筆。“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問”問天、“天宮”覽勝,“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從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美麗傳奇,刮目奇跡。九霄逐夢問天,闊步強國征程。上九天攬月,觀天上宮闕。這是國家和民族的共同記憶,這是共和國發(fā)展壯美詩篇。
浩瀚蒼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寫華章。中國載人航天精神偉大,“天和”探索之旅美好。航天員王亞平說,只要敢于有夢、勇于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fā)射時刻,飛向?qū)儆谀愕暮棋强?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趙立堅說,我們期待除夕守歲時,能夠第一時間聽到我們的同胞來自太空的祝福。行而不輟,未來可期。神舟十三號任務展現(xiàn)中國為載人航天探索這一人類共同事業(yè)作出的新努力、新貢獻;中國必然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后感500字精選2022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