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起跑線》觀后感大全
《起跑線》再度發(fā)揚了印度電影觸及社會痛點,批判社會現(xiàn)實的優(yōu)點。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電影《起跑線》觀后感大全,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電影《起跑線》觀后感大全1
一年一度的升學季又將來臨,招生熱與擇校熱也愈演愈烈。而這種拼盡財力人脈競相往名校,尤其是私立學校鉆的現(xiàn)象可謂是不知凡幾,雖然對這種做法不置可否,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無獨有偶,對名校的追逐熱潮,在印度也不容小覷,《起跑線》這一影片就是這股熱潮的真實寫照。這部影片通過描寫一對男女主人公入學難的波折經歷突出了對教育最本真的東西的見解、分析和追求。
《起跑線》中女主人公的爸爸是一位富甲一方的大亨,雖然財力雄厚,但是因為經營的是時裝店而被所謂的“貴族”嫌棄,即使搬到了市區(qū)的市中心,擁有一棟豪宅,為了女主人公能夠順利融入“貴族”群體,交到朋友,還特地迎合“貴族”的各種生活習慣,小到穿什么衣服,擺放什么家電,聚會時喝什么酒,怎么喝,甚至將自己的日常語言——印地語,硬生生改成了高大上的英語。用“貴族”的語言來解釋,即最頂尖的學校不允許說印地語,只能說英語。只有貴族才會說英語,只有會說英語才能有機會進入外企,機關單位,出人頭地。否則,即使有再多的金錢,也只是低人一等,長大后只能止步于服務行業(yè)。看著女兒被同齡伙伴排斥,女主人公的媽媽二話不說,不惜在一所知名的培訓機構投入重金,旨在讓女兒在短時間內全方面提升。除此之外,父母也進入了特訓,為升學的家長面試臨陣磨槍。
只不過千算萬算不如天算,雖然做了很多仿真演練,也灌輸了很多所謂的“先進教育理念”,如當問到該如何向孩子介紹“貧困”一詞時,標準答案是“Sharingiscaring?!?分享即關愛),正式面試時,卻因為父親標準答案的卡頓、顛倒等顯而易見的“差錯”致使女主人公在排名前五位的名校中都名落孫山。實在不忍放棄就讀名校的機會,一個偶然的契機,女主人公的父母得知每所名校都會有5%的名額分配給貧困生,于是,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使出渾身解數(shù)搬到貧困區(qū),偽裝成貧困家庭,一開始,生活處處碰壁,且隨時都有陷入穿幫的境地,幸運的是,得到了好心鄰居的種。種幫助,使得在“貧困生”的核查階段順利通過。
戲劇性的是,女主人公偷來的入學機會,恰恰是這位一起玩耍,學習的小伙伴——男主人公的,男主人公的爸爸甚至為了幫助女孩“籌課外活動費”,冒著生命危險沖向馬路上的汽車,為的就是用那撞得鮮血淋漓的雙臂所換來的撫恤金來挽回女孩的讀書機會。后來,女主人公的爸爸幡然醒悟,真正的教育,不是看學校是否像五星級酒店般設施豪華,也不是這所學校是否出過多少政客名人,而是這個學校的老師和同學是否保持一顆赤子之心,把同伴當成家人,即使生活再困難,也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美好期待,用光明正大的方式勇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電影《起跑線》觀后感大全2
關于教育孩子,總能引發(fā)深思,為孩子鋪排的一切,就是孩子的未來,可問題是:能預想孩子的未來嗎?這是看完《起跑線》,在腦海中縈繞的問題。
印度片《起跑線》是一部輕松喜劇,講述的是一對中產階級的父母為了孩子能夠進入前五名的私立學校讀書,首先是充大頭,扮演有錢人試圖進入上流社會,卻被懷疑,融入不進去,可這一個方法沒有如愿取得學位,于是就扮演窮人,住進貧民窟,試圖得到給與貧民的優(yōu)惠政策而取得學位,這一個方法真的讓他們如愿取得了極少數(shù)的給與貧民的學位,卻失去珍貴平實的貧民友情。
故事很簡單,卻能窺探出每一個家庭存有的問題孩子的教育。父母們千古不變的想法就是,孩子進入名校就能學好、就能取得好的發(fā)展,就像電影中媽媽常掛嘴邊的一句話:不能進入好的學校,就沒有好的工作,女兒的朋友就會超越她,她會覺得孤單,會覺得自己是失敗者,就會自棄,就有可能開始吸毒,一連串可怕的預想,都源于沒有進入到好的學校,這一個被父母們稱為起跑線的東西,進而引發(fā)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爭取,為了爭取到那小小的立足之地,父母們不惜拋棄原有舒服的樣子,去裝飾本不屬于自己的他人,這真的是成了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了,這注定是一個悲劇,于己于人都是一個悲劇,于己來說,預想孩子的未來是由身為父母的自己出發(fā),而不是源于孩子,這其實就是父母的夢加在孩子身上而已,那能證明父母的預想就是孩子想要的未來嗎?于人來說,就像電影中所提及的一句話一樣:政客偷竊窮人的糧食,建筑商偷竊窮人的土地,富人偷竊窮人孩子上學的權利。當這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產階級有錢人想方設法擠進所謂好的學校,為孩子鋪排好的未來的時候,無疑就成為偷竊者,偷竊李穎屬于他人的教育權利,于人而言,那是殘忍的卻是無奈的,因為始終斗不過。
其實,預想孩子的未來,為孩子鋪排一切,助推孩子站于起跑線上,都只不過在物質條件上給與實現(xiàn),所謂的起跑線也只不過是生活條件,所謂孩子的未來也只不過父母們的預想,生活條件是否富有還是貧窮,都不是成為一個孩子是否優(yōu)秀的條件之一,父母們的預想也不是定義孩子未來的預測之一,為何不能遵照孩子原有的秉性,給與孩子原有的條件,讓孩子依照原來發(fā)展呢?
電影《起跑線》觀后感大全3
《起跑線》這部電影聚焦的是教育問題,比起我們大家都看過的《三傻大鬧寶萊塢》說的是大學教育,這部電影的點可能更多的是放在我們的義務教育這一方向。
男主角服裝店老板拉吉,算是一個小有成就的男人??恐姆b店,能開上寶馬住上豪宅,可以說是在中產階級里面混的偏上游的那一種人了。但是,他的女兒馬上面臨上學了。印度的教育資源是極度不平均的,私立的幼兒園和學校有著更好的硬件設施和師資資源,雖然很貴,但是大家都是擠破了頭才能弄到一個入學名額。公立的雖然便宜,但是條件差,教室里面連課桌都沒有,是只有窮人才會去的地方。為了能讓女兒上好學校,夫妻倆不辭辛苦的弄到了學校旁邊的學區(qū)房,希望能夠在富人區(qū)生活,來讓女兒接近他們想要達到的那個階層??墒窃谥T多嘗試之后,他們發(fā)現(xiàn)原來上個幼兒園遠比他們想象的要困難,這時候采取常規(guī)手段,已經不太可能讓自己的女兒進好學校了。最后他們就瞄準了每個學校專門向窮學生開放的貧困生指標。
這部電影有別于最近幾部阿米爾汗的印度電影。聚焦的方面在男女平權這樣的話題上更多一些。電影主要的方向是教育,男女主的家庭設置就不太像我們之前所看到的常規(guī)印度家庭的刻板印象。男主是一個有點怕老婆的耙耳朵形象,其實這樣的家庭,就比原來的那種傳統(tǒng)印度家庭更接近中國的家庭形象。所以這部電影在討論教育問題的時候,帶入感就會更強一些,它的語境和我們還是挺接近的。我們和印度一樣,都是人口大國。
如何讓我們的教育資源平等,本身就是一個我們一直在探討的話題。我們當下的實際情況其實是寒門再難出貴子,社會的階層固化將會越來越嚴重。這一點,在電影里面通過一些方面的展現(xiàn)是揭露的挺明顯的。例如平民窟的窮人,會說我家里就是三代窮人,從我爺爺那一輩子就開始窮,所以我早就知道窮人怎么生活了。窮人的孩子從小就沒有辦法獲得良好的教育,即便是能通過某種政策得到入學的資格。但也最終會被高額的戶外拓展費用嚇得不敢入學。而富人呢,大家現(xiàn)在都不是傻大款了。從懷孕的時候就會開始操心孩子的教育問題,孩子還沒進學校就已經掌握了幾門外語。自然而然的就會更強的競爭力。
印度的社會階級固化的可怕,你在看電影的時候是能鮮明感受到的。而我們呢,我不好說跟他們一樣,但是很明顯,我們也是有這種趨勢的。不信,你們自己去查一下這些年來的高考狀元。原來可能還有幾個寒門子弟,但是現(xiàn)在基本上都是中產以上家庭出來的孩子,成績優(yōu)異而且課外活動也同樣出色。最讓我記憶猶新最近的一個新聞,好像說的是兩個漂亮女生學霸什么的。我就覺得挺蠢的,都什么時代了,好看和學習早就不再是對立面了,還拿出來做新聞。更加讓我關注到的是,說這兩個女生其實原來成績并不好,但是后來出國去深造什么的,終于成功。這意味著什么,家里肯定有錢。當你處于一個較高的社會階層之后,成績不好也不是太大的問題,你是有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的。給錢,讓你去最好的學校,認識最厲害的人,只要你不是一個真的廢物,肯努力,成功就是理所當然的。這已經成為了我們社會中很普遍的現(xiàn)象了,富二代早就不是我們早期的刻板印象中的二世祖(當然這種人還是會存在,而且也不少)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成為了我們這個社會的精英,中流砥柱。
而我們山區(qū)里的孩子呢。雖然我們是九年義務教育,但是這九年的質量,其實是天與地的差距的。很現(xiàn)實的就是越來越少的人能夠上到名牌大學,且不說在大學學到的知識一不一樣,你能接觸到的人,層次就會差別很大。這是直戳人心的。
電影很荒誕的安排了一段讓男女主這樣的富人,去平民窟那里住一個月的荒誕戲份。就有點像《變形計》)雖然很戲謔,但是那種貧富差距帶來的巨大鴻溝被展露無遺。我們不說富人一定冷漠,窮人一定熱心。但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給我們的帶來巨大反差,在電影里觀眾是能很容易的感受到的。例如富人開party吃著魚子醬,但是窮人喝水都要靠搶。電影里面有一段很觸動我的戲。就是在貧民窟的孩子被篩選出學校之后,看著爸爸在哭。他上去拉了一下爸爸問對不起爸爸沒事,孩子爸爸我們只是不幸運嗎?這個時候,我忽然感覺到很無力,因為我們已經看清了社會的發(fā)展方向,這種方向太不可逆了,我們似乎只能努力延緩它卻無法去改變它。
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電影的主角作為一個中產階級。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焦慮,電影拿教育資源作為一個標桿。富人有權有勢,進學校能給學校帶來更多的好處,窮人有著某種形式化的指標。唯獨中產,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里里外外不是人,這不也是不公平嗎。富人因為富有所以更富,窮人因為窮所以更窮。這是我們明顯的社會大趨勢。教育就是很大的一方面。所謂鯉魚跳龍門,我們?yōu)槭裁凑Q生科舉制。就是讓寒門有才之人,得以有機會展現(xiàn)自己的才能,得以有機會獲得教育。而現(xiàn)在這條路,似乎開始越來越難走了,下面的孩子無法通過教育來與上面的孩子競爭,教育已經不太能改編他們的原生階級。
《起跑線》這部電影,以寶萊塢習慣性風趣幽默的方式給我們扯開了印度社會的遮羞布。話題沉重,但是卻又不會讓人壓抑。我覺得挺厲害的。當然,這部電影,時刻不忘輸出那種真善美的價值觀。讓你覺得,這世界縱使有千般不堪,也有這些光,能讓你繼續(xù)去相信美好。我覺得電影的優(yōu)點就是它的缺點,因為這些商業(yè)化的元素影響了它的批判性。但是我依舊推薦。因為即便是諷刺,也是能讓我們深思的,這就夠了。
電影《起跑線》觀后感大全4
自從《三傻大鬧寶萊塢》后我就喜歡上了印度片,最近也是越來越多的印度片進入影院,《摔跤吧,爸爸!》、《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神秘巨星》,包括最近新上映了《起跑線》都是讓我印象深刻、值得好評的電影。尤其是《起跑線》讓我印象最深,讓我深刻感受到了現(xiàn)在競爭壓力,很多家長都抱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信念,給孩子各種壓力。同時各種學校間的競爭也異常激烈,也讓我聯(lián)想起了自己身邊的一些孩子。
這部電影情節(jié)很簡單,一對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小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故事。學校要求學生必須住在學區(qū)房,還要對孩子父母的學歷、職業(yè)、談吐思維、衣著品味等因素納入考量。
夫婦兩人為了讓孩子進入好學校,先是假裝富人,搬進了學區(qū)房,初入上流人士場所,結果洋相百出與周圍人格格不入。一番周折以后,女兒皮雅還是被學校拒絕了,理由是學校不想錄用店鋪老板的孩子。
印度政府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特地規(guī)定,包括名校在內的所有學校,必須有25%的入學配額要留給貧困學生。
乍一看這似乎是對貧困家庭的保護,但實際上這種粗糙的政策本身就是一種不公,上流階層憑身份,貧困階層靠政策,中產階級便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一群人。也正是這一點,拉吉夫婦在假裝上流人失敗以后,不得不板筋貧民區(qū),開始扮演窮苦家庭,目的還是為了給女兒爭取寶貴的入學名額。
同樣的事情再次發(fā)生,貧困家庭并非那么好扮演,本來不屬于這個階層的人,又怎么能適應得了這樣的生活?丑態(tài)百出以后,拉吉夫婦的女兒依然沒有得到入學配額,原因很簡單,正如學校老師的一句話如果我把這個穴位給一個貧困孩子,那我怎么從中收益?
父母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部《起跑線》說的是印度的家庭,實際上中國的家庭也是這樣的。如連夜排隊入學、高價購買學區(qū)房、盲目追求全英文授課、跟風接受早教,強迫孩子學習各種興趣班等等。
看完電影我五味雜陳,尤其當看到希亞姆的兒子落選的時候,眼淚還是忍不住留下來。
還有影片的最后,私立學校的家長會上,拉吉帶著公立學校的孩子們登臺演出,孩子用他們的努力和天賦向大家展現(xiàn)了他們的實力,他們是如此的快樂有活力,他們不知道社會的壓力,他們只是無憂無慮地生活著。他們不知道外界階級差別與歧視他們很快樂,他們的未來一片燦爛。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學校,一所農民工子女學校,這里的孩子也許沒有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可能也缺少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但是他們很快樂,他們一樣可以學習,一樣可以開心的玩耍,他們的潛力無限,他們的未來一片燦爛!
起跑線也許沒有那么重要,順其自然,厚積而薄發(fā),孩子也能擁有美麗的明天!
電影《起跑線》觀后感大全5
《起跑線》,在看之前在網上看了簡介。感覺挺好??戳酥螅杏X是隔靴搔癢。
故事是這樣的。
在印度的舊市街,生活著拉吉他們家,拉吉家是裁縫。青年的拉吉在這里遇見了米塔,一見鐘情。于是之后兩人結婚了。后來孩子要上幼兒園,米塔覺得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不能像她們一樣生活在下層社會,必須去上流社會。米塔每次講起女兒的未來,總以吸毒結束。經過嚴格的培訓,他們的女兒還是被刷了下來,原因是拉吉雖然是舊市街的大亨,但是只是個生意人。
于是拉吉又到處求人可是依然一籌莫展。就在這是,他聽說有25%的貧困名額后就造假遞交了貧困證明,在得知還要上門審查后還搬進了貧民區(qū),裝起了窮人。
在貧民區(qū),他們結識了善良的夫婦,那對夫婦幫助他們適應窮人的生活,甚至為了他們女兒的學費差點被車撞死。可是,最后他們的女兒進了,那對窮夫婦的兒子卻被刷了下來。兩人很內疚,就感覺是他們的女兒擠掉了那對窮夫婦的名額。拉吉就資助了公立學校來求得心安。可是沒想到,最終謊言還是被拆穿,那對窮夫婦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他們是富人的事實。最后,窮夫婦選擇不告他們??墒牵θ恍盐?,他放棄了私立學校,讓女兒進入了公立學校,和那對窮夫婦的兒子一起。
拉吉最后在私立學校的入學典禮上進行了自我反省和對這種嚴重階層社會的抨擊,可是下面的上流社會們并沒有任何觸動,故事到此結束。
為什么我感覺是隔靴搔癢呢?
因為,私立學校的校長說了,你要到哪里告我呢?政府,警察?他們的孩子也在這里上學呢!
也就是說,這種階層劃分是整個社會的現(xiàn)實單靠一人是無法改變的。就像現(xiàn)在結婚要買房一樣,整個社會都這樣,是無法改變的。
電影《起跑線》觀后感大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