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之王觀后感作文
《喜劇之王》是星輝海外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喜劇電影,由李力持、周星馳執(zhí)導(dǎo),周星馳、 莫文蔚、張柏芝等主演。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喜劇之王觀后感作文,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喜劇之王觀后感作文1
看了很多周星馳的電影,喜劇之王看了有四五遍了,但是不同年齡看時候的感受不同,清晰記得小的時候看時候感覺男主角怎么這么慘,還二,裝B,也不知道劇情,就是看了,而再觀看回味,和之前的感覺就截然不同了。
現(xiàn)在再看,被打動的不只是心,還有滴滴淚。
知道了周星馳的經(jīng)歷,喜劇之王是他拍出了他自己,看到網(wǎng)上說當(dāng)年拍射雕,他演一個被梅超風(fēng)的九陰白骨爪一爪抓死的小龍?zhí)讜r,跟導(dǎo)演說,可不可以擋一下再死,導(dǎo)演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于是,“我就不停的開開心心的提建議,再開開心心的被拒絕”。
不能說現(xiàn)在很灰暗,但在低谷的我,喜劇之王一遍又一遍的在感動著我,一次又一次在鼓勵我,也讓我看到了一個一直不放棄,努力的樣子。電影里,主角可能會飛黃騰達,也可能一輩子就是小角色。但是回歸現(xiàn)實,我們自己的劇本會是什么樣子?
我們大部分人也一樣的吧,沒有出身,沒有很聰明,也未必有什么好的教育,為了生活而苦苦打拼著,還時不時的被生活踢一腳。
尹天仇沖出屋子表情凝重,然后對柳飄飄大叫“我養(yǎng)你啊!”每次到這里,聽著音樂響起,莫名的,不知道為什么。就是心酸。
執(zhí)著,單純,卑微,自尊得到觸動可能是因為小人物的共鳴吧。
一個小人物的對于自己夢想追逐,從電影中,看見自己的影子。又欺騙著自己。
喜劇之王觀后感作文2
當(dāng)年觀看《喜劇之王》,發(fā)覺影片最后變得極為怪異,劇情似乎要表達什么,可我卻沒能想明白。幾年后的一天,忽然略有所悟:
此片開頭以一種排比的方式宣告主角的每次失敗,而每次失利的關(guān)鍵則是主角總能依靠自身能力獲得一些際遇,而機遇出現(xiàn)在他面前有時也懂得把握,但每每發(fā)生意外而自身又過于死板不懂得變通,導(dǎo)致被人掃地出門,郁郁不得志。
甚至頑固呆板的人生形態(tài)卻再次從警方臥底無奈地叫“咔”聲中被放大到了極致。
行文前后呼應(yīng),將主角過往經(jīng)歷中的成功及精彩瞬間與最后一聲“咔”的截然打斷形成鮮明對比,夢想是如此接近,但夢想的港灣卻瞬間如海市蜃樓般消散于無形,讓人難以接受……
影片的最后,主角可能被私人贊助在露天搭臺的大劇場上為鄉(xiāng)親父老演出《雷雨》,表現(xiàn)了他能力雖然得到國際一流影星的認可,但最終未能鳳舞九天,一躍成龍,不可謂不算是一種遺憾,生命中的某種缺失。不過此片最終結(jié)局對曾經(jīng)的劇組跑龍?zhí)兹藛T來說雖無法企及演藝圈名流,但能通過自身努力在這一事業(yè)中發(fā)光發(fā)熱,也算是對他不懈付出的回報了。
當(dāng)《喜劇之王》早已淡出人們記憶,曾今的風(fēng)云人物——星爺,也行同歸隱的今天,再來追索影片發(fā)人深省之處到底是奉勸諸君切莫入戲太深,還是闡發(fā)人生當(dāng)處靜守幽,虛位以待等意義,其實早已不再重要?;蛟S每個人對此片的領(lǐng)悟都有所不同,人生拼搏也在所迥異,唯冥冥中似有主宰摩挲劇情,玩弄人間。
寫下此文又過去經(jīng)年,再來回顧《喜劇之王》所要帶給觀眾的內(nèi)涵,原來主角的真正意愿并不是成為演藝圈紅人,也許他只想做一名能發(fā)揮自身才能,給世人帶去歡笑,卻又不會為演藝事業(yè)以外的詬習(xí)所左右的平凡角色。
喜劇之王觀后感作文3
雖然出生的時候已經(jīng)是九十年代,并沒有經(jīng)歷那個為小虎隊瘋狂的年代,也沒有因為李小龍的武術(shù),開始癡迷上拳擊或是中國功夫。卻依舊可以耳熟能詳?shù)暮叱稅邸?,時不時的還跳著舞,想象著小虎隊的動作,也可以在看到中國功夫時,想起爸爸說過的以前有個特別厲害的功夫達人叫做李小龍,就像,我們至今也還是會去欣賞周星馳主演的喜劇電影。經(jīng)典之所以稱之為經(jīng)典,是因為它有著不會褪色的回憶,也能使人們隨著年齡增長,不斷有新的感悟。
就像長大之后再回過頭去看周星馳自導(dǎo)自演的這部《喜劇之王》,早已經(jīng)是不一樣的感觸。不得不說,那時候的張柏芝真的是美得讓人驚艷,是那種不加修飾,也不帶任何科技感的自然純真的美。想必看過影片,很多男生都會忍不住想說,也要娶一個像飄飄那樣的姑娘回家,那么美麗,還有著她自己獨特的個性。
印象最深的,大概是周星馳站在一個很高的臺子上,很無奈的在跟飄飄告別。
“真的要走嗎?”
“對啊,去工作啊”
“可不可以不走啊
“不走的話,你養(yǎng)我啊?”
聽起來像是緩解氣氛的玩笑話,卻又是現(xiàn)實的直戳人心,以至于要過好多年以后,在經(jīng)歷了一些人事變遷之后才能真的看懂這部片子,這些臺詞的真正含義。
“我養(yǎng)你啊”,星爺最終還是說出了這句話,可是依舊沒能夠留住飄飄,飄飄在車里嚎啕大哭的場景真的讓人心疼,有多少人的愛情是輸給了現(xiàn)實,又有多少人能夠在現(xiàn)實面前,依舊堅持著?
喜劇之王觀后感作文4
在周星馳的作品里,《喜劇之王》是我最喜歡一部,沒有早期的瘋癲與后期的缺少靈性與神韻。
最早看到《喜劇之王》的海報覺得有些奇怪———明明是是笑著的三個人,臉上卻分明的掛著眼淚,但后來卻知道這或許是最合適不過的詮釋。本以為會是周星馳以往的喜劇風(fēng)格,看后反而覺得比起笑,難受更多一些。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電影里的兩句臺詞,“其實我是一個演員!”和“我養(yǎng)你啊!”,一個是理想,一個是愛情,人生追求莫過于如此。
“其實我是一個演員!”在電影里,有過多次出現(xiàn),都是在伊天仇受他人的嘲笑與不肯定的時候說出,他對理想的堅持不懈與單純直接通過這一句話足可說明。他的理想是當(dāng)個演員,一個只為至少可以拿到一個便當(dāng)?shù)难輪T,他不是看重那個便當(dāng),他看重的是那個便當(dāng)后面的意義,作為一個片場演員被肯定的“標(biāo)志”。在這里,更可以看出他身上沒有如今想當(dāng)明星的那些人的浮躁,他是踏實與努力奮斗,他為他的理想奉獻的是他對理想的真誠與執(zhí)著。
“我養(yǎng)你啊!”這句看似簡單而幼稚的話語,里面包含著伊天仇的簡單而直接的真情。最后,柳飄飄放棄了有錢的龍少爺?shù)淖非?,選擇了這個為生計而奔勞,為理想而追求的傻瓜。柳飄飄應(yīng)該是笑著而流淚的,這樣一份承諾,對于她真的是簡單而真摯,無法抗拒。
在這里更多的是其生活原色的再現(xiàn),電影帶有明顯的周星馳特色,小人物的奮斗歷程,也是其具有自傳性質(zhì)的作品,這些也是周星馳自己電影生涯的寫照,一路慢慢走來,成就一代喜劇之王。
雖然最后的結(jié)局看似說的不清楚,但實際上這應(yīng)該是周星馳的用心之處。電影不是告訴你結(jié)果,而是過程:“努力,奮斗”。
這也是每個想實現(xiàn)理想的人所要做的!“努力,奮斗”!
喜劇之王觀后感作文5
最近閑暇時間我重新看了一次周星馳的《喜劇之王》。我已經(jīng)記不清這是我第幾次看這部電影了,有時候是漫不經(jīng)心的用來打發(fā)時間,有時候是用來激勵自己一定要努力為夢想奮斗,不管動機怎樣,每一次我都會被感動到熱淚盈眶。
事實上,所有周星馳的影片中,這是我喜歡的一部。看周星星的電影越多,看喜劇越多,看香港電影越多,就越來越認識到《喜劇之王》里的人生蘊涵著怎樣可貴的精神。很多時候,感動觀眾不用太多,只需要真實就夠了。周星馳的《喜劇之王》之所以是他最偉大的作品,之所以幾乎達到了喜劇電影的最高境界,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拍出了他自己,描繪了小人物的心酸歷程,這是周星馳自己的真實寫照——“人活著沒有理想,和咸魚有什么分別?”
電影一開頭就是周星馳大喊“努力,奮斗”,奠定了全片的基調(diào)。片中“其實,我是一個演員”,這句經(jīng)典臺詞不知激勵了多少人,不知讓多少懦弱者用功,讓多少脆弱者堅強,讓多少迷茫者找到出口。每個人都在追求著自己的夢想,在這個世界只有夢想時時激勵著我們。只有堅持,不斷為理想而奮斗,自己才永遠不會倒下,而通往成功和夢想的機會都是靠自己努力爭取的。
片中,面對別人對他評論“死跑龍?zhí)椎摹?,他從容的去面對,不在乎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一直堅持著自己對自己目前職業(yè)的熱情,堅信自己的目標(biāo)。周星馳自己的長遠目標(biāo)是成為優(yōu)秀的演員,中期目標(biāo)是演員,短期目標(biāo)是臨時演員。在這個目標(biāo)的晉級階段,有很多的失敗在等待他,挫折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他,甚至傷害了一個男人的尊嚴,但是他卻不忘他的目標(biāo),他是一個演員。
所以我們不論是什么時候,都不要忘記自己的目標(biāo),或許我們的人生存在著許多的不同待遇,這待遇或許是別人的原因,但努力!奮斗!奠定了小人物的勵志故事這一基調(diào)。主角是個跑龍?zhí)椎?,全副身家只不過幾百塊加塊表加本書。他只是跑龍?zhí)椎?,但他每次出入片場都是西裝打tie,他不妄自菲薄,他一次次地強調(diào)“其實我是一個演員”,他以演員的自我修養(yǎng)要求自己,認真對待每一個角色;他窮,一百塊相當(dāng)于他幾分之一的身家,但他補償那位被敲竹杠的老婆婆時沒有絲毫猶豫,人性內(nèi)在的善良從來與外在的身份、物質(zhì)無關(guān);他卑微、低賤,但是屬于他的東西他一定會拿回來,即使有刀架在脖子上,那三份盒飯他也要拿回來,這是一個人的尊嚴;他孤傲清高,他無視那些看不懂他的人,依舊按照他的方式去表演,他相信會有懂他的人,于是回家默默拿起《演員的自我修養(yǎng)》。他臉皮厚到我望塵莫及,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絲虛榮心,沒有比較,沒有名利,他只是追求一個演員的夢。
這部電影講的是個辛酸故事,周星馳想說的也許是《蝙蝠俠:The Dark Knight 》里小丑的那句臺詞:Do you wanna know how I got these scars?本是悲劇,但他卻拍成了一部喜劇,而觀眾也混然不覺。周星馳說過,我搞笑是因為我內(nèi)心憂郁,我要拼命讓自己開心起來。
愛默生舉過一個例子:正當(dāng)喜劇演員卡里尼使整個城的人笑痛肚子的時候,有一個病人去找城里的醫(yī)生,治療他致命的憂郁癥。醫(yī)生勸他到戲院去看卡里尼的表演,他回答:“我就是卡里尼?!?/p>
周星馳在戲里和戲外判若兩人,他的眼神和每部電影背后都有一絲憂郁,他是一個深沉的人,甚少有人看懂他的幽默,理解他的深刻。雖然他總有負面新聞,我相信里面肯定有誤會有炒作有誹謗,但不見他出來澄清過一次,因為他不屑,正如天仇一樣不屑讓看不懂他的人理解他。
可能生活本身就是一場悲劇,生命本身就是無意義的,但我并不愿意承認。生活不是悲劇,它是一場“搏斗”。我們生活來做什么?或者說我們?yōu)槭裁匆羞@生命?羅曼羅蘭的回答是“為的是來征服它”。魯迅的回答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可能這也是周星馳把它拍成喜劇的原因吧,嗯,“努力!奮斗!”
喜劇之王觀后感作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