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傳承的高三作文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而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更有責任傳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傳承的高三作文5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傳承的高三作文1
“魚不可脫于淵,大國利器不可以示人。”在現(xiàn)今社會,國之利器是國家強盛的象征,是值得我們拿來夸耀并自豪的。國之利器,在于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我們從小便開始書寫方塊字,一撇一橫間,我們體味著是非真假,美丑善惡;我們朗誦詩詞歌賦,于唐詩宋詞間,感受著文人墨客的才情。2014年北京語文高考分值由150分提升至180分,英語分值由150份降至100分,這一舉措是國家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傳統(tǒng)文化,大國利器,母語教學,隨著中國改革的進行,傳統(tǒng)文化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雄于歐洲則國雄于歐洲?!备呖贾贫鹊母母镉欣谂囵B(yǎng)青少年的愛國精神,增強對國家數(shù)千年歷史的了解。在各國都很重視外語教學的現(xiàn)今社會,外語教學固然值得肯定,但我們更應該注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
在韓國對端午節(jié)申遺的沖擊下,國家越來越注視傳統(tǒng)文化,各地興建孔子學院也是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的一個良好表現(xiàn)。國之利器,是文化。設想有一天,我們不再書寫方塊字,不再說著字腔方圓的漢語,這難道不是預示著一個民族的衰亡嗎?
“漢字書寫大會”掀起一股猛烈的文化浪潮,科技在發(fā)展,外來文化在入侵我們的生活,“提筆忘字”不僅預示著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對母語的疏離,更意味著我們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文化見證了時代的更替,事物的興衰,它從千年前向我們款款走來,帶著書卷的香氣,引起我們對文化的渴求。
新華網稱:“降低英語分值絕非放慢向外部學習?!敝袊趶娛?,但未來仍有一段路要走。對于外來文化,我們應正確對待,盲目拒絕只會象腐朽的清廷一樣自取滅亡,唯有堅守自我的同時,吸引外來文化的精華,將其變?yōu)槲覀兊酿B(yǎng)料,國家才會更興盛。
《人民日報》評論部主任陳吉寧說:“無論怎樣,請記得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樣中國就怎樣,你有光明中國便不在黑暗?!蔽覀兪亲鎳髽渖闲律l(fā)的嫩芽,充滿著無限的活力與朝氣,手握大國利器,讓我們再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下,為祖國建設出力!
大國利器,文化傳承;文化傳承,在我少年!
關于傳承的高三作文2
中華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讓梨”等典故無不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至高無上的美德,更說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文化之都。但是中華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們忘卻,人們對它不管不問,正所謂:此道今人棄如土。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國家也不例外。而中華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獨一無二的瑰寶,我們都是中國人,自然要理所當然地繼承我們祖先給予我們的一筆豐厚的禮物,就像我們是中國人,就要說中國話一樣,和諧的社會需要中華美德來構建,來填充這個空虛的世界,否則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枯燥無味,這正是中華美德給予我們的,一顆中國心。
想想這句名言吧:忘記過去就等于背叛。如果你真的對中華美德棄而不管,你就等于背叛了中華民族的祖先,雖然這是一個愈發(fā)進步的社會,但是不是因為進步了,就可以把中華美德像扔垃圾一樣遺棄呢?然后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國文化,而自己家鄉(xiāng)的文化卻遭到冷漠呢?那么,你到底還是不是龍的傳人,還是不是一條地地道道的中國龍?如果是的話,你又怎能甘心,做一只外國驢呢?
啊!讓我們保持一顆純正的中國心吧,并且是一顆有著中華美德的中國心!要永遠記住,你是個中國人,要學習中國文化,中國美德!
雷鋒叔叔永遠值得我們崇敬,因為他身上有許多我們所沒有的中華美德。中華美德人人都可以擁有,關鍵是看你想不想擁有,團結同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謙虛好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為爸爸媽媽洗一次腳你也擁有了中華美德……中華美德就在細微之處,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發(fā)現(xiàn)它。
“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勢在必行。這是保護中國文化的一次行動,讓我們保護好那一顆中國心,不要讓它日積月累沒有了往日的風采!請不要只展望未來而忘記過去,過去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回味的地方!
關于傳承的高三作文3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從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發(fā)明甲骨文開始,一直到今天的人類文明,無一不證明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個民族如果沒有了精神血脈,這個民族也將趨向滅亡。傳承中華文化,共建精神家園,是每個中國人的歷史責任,更是時不我待的需要。
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共建精神家園,要從我做起從小抓起。從一年級開始,我就似懂非懂地閱讀了《中華上下五天年》了解了從夏商周一直到民國跌宕起伏的歷史,歷史造就的人物以及他們的思想和作品,明白了中國為什么是文明古國之一,知道中國有孔子。孟子。老子等圣人。對中華文化產生了興趣。
二年級時開始背誦《三字經》?!禵_規(guī)》里面講了古代的君臣之道,孝敬父母之道,尊敬師長之道,兄弟相處之道,朋友相處之道等等君子處世之道。以及我們坐。立。行待人接物的姿態(tài)。,讓我對中華文化的精髓有了初步了解,讓我領略一番中華五千天年歷史文化積淀的魅力。接著我又閱讀過《論語》?!洞髮W》和一些有關傳統(tǒng)文化的讀本,雖然閱讀起來比較費勁,但從里面能學到做人的基本道理,也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濃厚底蘊和內涵!
傳統(tǒng)文化曾一度被改革開放的浪潮沖淡,所幸的是現(xiàn)在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中華文化的傳承。比如我們的小學課本就增加了《傳統(tǒng)文化》和《經典閱讀》課,這樣對每個孩子都進行了《傳統(tǒng)文化》的啟蒙教育,大大激發(fā)了我們傳承中華文化的興趣和積極性。很多電視臺都推出了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節(jié)目如《漢字聽寫大賽》?!冻烧Z大賽》都讓參賽者和觀眾對傳統(tǒng)文化有了能厚的興趣,不自覺的翻開書籍和字典查閱。
中華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血脈,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傳承中華文化,共建精神家園,是每個中國人責無旁貸的任務!
關于傳承的高三作文4
中華?文化?這樣太多太多的字眼演繹在我們00后的心中。中華上下,泱泱大國。五千多年,華夏子孫。愛國博大精通這些詞語我們時不時就掛在嘴邊。但是,真正的愛國我們做到了嗎?近些年的穿越劇,把人迷的神魂顛倒,可你們不知道,滿族統(tǒng)治中國二百八十六年,所謂穿越劇不正是大大詆毀了我們中國的顏面??墒?,我們并沒有阻止,反而是更加去擁護它。有的人,大為夸贊這穿越劇。有的人,為此也付出了生命。她們傻傻的相信:皇宮貴族會來救她們。上海的一個十歲的小姑娘,自己上吊,渴望的只是五阿哥來救自己。結局,換來的只是家人的心痛和我們的不理解。
當然,還不僅如此。我們在乎的并不是什么看穿越劇,而我們缺乏的是對文化的理解。如果看了它,那就會輕信它。歷史這一門課程,是多么重要。難道,我們只因電視上的一面之詞就信了嗎?它要誤導多少孩子?對歷史的篡位理解,這由誰來說話?無辜的孩子,無辜的人們,受了這些歷史的誤解??墒牵瑲v史就是隨隨便便亂改的嗎?其次,還有流入中國節(jié)日的外國節(jié)日。萬圣節(jié),外國的節(jié)日,我們中國人自己來慶祝。圣誕節(jié),外國的節(jié)日,可我們自己偏偏要慶祝。不是開party,就是上街購物,以此來慶祝。所流入的西方文化,自己本國人卻沒有重視。走在街上,難道就沒有洋人的東西嗎?我們并不是歧視西方文化,而是,東方文化消弱了,西方文化強大了。
禮儀方面,原來,中國的禮儀是的,無國能及的。歌德也曾說過:有一種內在的禮貌,它是同愛聯(lián)系在一起的。它會在行為的外表上產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禮貌。禮貌,是最重要的。你的舉止,無時無刻不體現(xiàn)著你的教養(yǎng)以及一個國家的內涵。隨便一句禮貌用語,譬如:您好。對不起。謝謝。請____X。都會讓人從心里感到溫暖,到現(xiàn)在,每個人的舉止要好有壞。日本也比我們中國做得好,所以,禮儀也是體現(xiàn)一個人,一個國家的最基本的要素。一向注重長處的日本人,也給了我們一個教材。在國外,他們不僅在很好的發(fā)揚自己國家的文化,并在努力鉆研著《孫子兵法》和《論語》的真諦。
中國人在國外學來了馬克思主義,就更應該繼續(xù)從西方的發(fā)展歷學習經驗,來強大自己寶貴經驗以及教訓。在我們東方,學生們是最有禮貌的。放眼去展首北京,你會看見,公交車站牌有許多老奶奶或老爺爺在維持秩序,舉著小紅旗,嘴里不時的喊著:大家準備好,公交車進站了。那一句句再也平常不過的話,讓身在北京的人們感到了分外的親切。這些志愿者們,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堅守在崗位之上文明在漸漸的提升,公交車上黃色座椅上的老人那一個個慈祥的笑容,地鐵站里工作人員一次又一次的講解,這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不正是我們文化提升的見證嗎?它們成為了我們文化的路標,帶領著我們駛向文化寶殿的彼岸。在如此發(fā)達的21世紀,我們需要的是高素質的知識型人才,之所以把高素質放在前面,是為了強調文明、禮儀、幫助、關愛、感恩等素質的重要性。而這些素質就是直接或間接的來自中國文化,這些中國文化,就是大家所說的國學。
中華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21世紀中國文化,就在我們手中!讓我們共同傳承,讓我們發(fā)揚光大!傳統(tǒng)禮儀的批判與傳承中國素稱禮儀之邦之稱,禮在社會無時不在,出行有禮,坐臥有禮,宴飲有禮,婚喪有禮,壽誕有禮,祭祀有禮,征戰(zhàn)有禮等等。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應被有批判的繼承,而非一票否決。禮是文明和野蠻的分水嶺,禮是人與人交往的方式,禮還是日常生活的準則。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__;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左傳中有言道: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民之所以生也;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
足可見禮儀在文明社會和民生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經歷了千年的歷史洗濯和沉淀的,那些優(yōu)秀的文化價值禮儀不應被摒棄,而應被完善、繼承和發(fā)揚。駐德全權大使吳紅波曾被德國記者問道德國人能從中國學到什么?,吳紅波答道:謙虛。譬如:中國人完成一個項目,他不會突出自己的作用,他首先講得是他的團隊,他的導師,較少提到自己,自卑尊人便是中國禮制精神原則所在。所謂自卑不是要故裝卑微自己,而是放低姿態(tài),謙恭待人。若要好,大敬小。這種誠敬謙讓,合眾修身的禮儀原則在當代社會仍值得提倡。傳統(tǒng)禮儀還傳播了許多優(yōu)秀的基本價值觀,如敬、恕、誠、信、仁、愛。在現(xiàn)代功利主義教學模式下,我們早已忘了傳什么道,中國應該傳什么道。而禮儀文化卻給我們提供一個精神平臺來領會這些優(yōu)秀的精神內核。
著名文學史者劉夢溪指出:敬、恕、誠信、仁、愛等,應成為中華兒女的文化識別符號。然而,傳統(tǒng)禮儀也有其閉塞成舊的一面。如古時女子以纖小玉足為美,從小裹腳造成女子足部骨骼被硬性彎折,嚴重影響了其正常的生理活動;兒女應聽父母媒約,指腹為婚是謹守孝道的錯誤觀念也使許多有情人分隔天涯。傳統(tǒng)禮儀的封建思想一定程度框限了思想的自由,也阻礙了社會文明的進一步發(fā)展。中華禮儀文化雖有落后、陳舊弊端,但究其本質是對現(xiàn)代社會極有現(xiàn)實意義的優(yōu)秀精神遺產,永不過時。擇善而之,其不善而改之,讓其成為國人深層價值的根。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我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表現(xiàn)在各個方面。蒼頡造字,神農創(chuàng)歷日,算數(shù)作于隸首,律呂造自伶?zhèn)悾褶r嘗百草,后稷播百谷,燧人氏鉆木取火,有巢氏構木為巢,周公作指南車,錢樂作渾天儀,周公獨自禮樂,蕭何造立律條,堯帝作圍棋,武王作象棋凡今人之利用,皆古圣賢之前民。
中華文化還教導我們怎樣為人處事,強調千經萬典,孝悌為先。推崇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強調為人要誠實守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強調要謙虛好學,三人行,必有我?guī)?。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強調要嚴律守己,寬于待人,要從善如流,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等等等等。中華文化是全體炎黃子孫包括大陸人民和臺灣人民以及世界各地的華人引以自豪,取之不盡的共同瑰寶。海峽兩岸要共同努力弘揚中華文化。我是一個小學生,我不僅要從中華文化里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而且還要保護和弘揚中華文化。我平時認真學習語文,學習古典詩詞和現(xiàn)代精美散文。
我特別注意把音讀準,我們作為南方人,發(fā)音本來就不太準,很難分清前鼻音和后鼻音,翹舌音和平舌音。我不但努力向老師學,還認真向中央電視臺的播音員學。我不僅自己力求發(fā)音準確,做到字正腔圓,而且還努力糾正周圍的人發(fā)音不準確的現(xiàn)象。這不是我好為人師,而是為了維護祖國的語言。另一方面,我還注意把字寫對,努力消滅錯別字。漢字是一種方塊字,奧妙無窮,一個大字加一點,由于點的位置不同,太太就可能變成狗。因此寫漢字千萬不能馬虎。我下定決心,要永遠努力下去。
大陸和臺灣人民都屬于中華民族,很多臺灣同胞的根還在大陸。我們同種同文,本來就是一家人。在溫總理的倡議下,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原本由臺灣和浙江各保存一半,后來珠聯(lián)璧合,公開展出,一時傳為佳話。祖國統(tǒng)一,江山一統(tǒng),兩岸合力,將更有利于弘揚中華文化!
關于傳承的高三作文5
中國,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一個有著燦爛文化的偉大民族。縱觀當今世界,昔日的四大文明古國已經有三個離我們遠去,埃及人不會講埃及語,印度人不懂得印度文明,巴比倫就連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都沒有了,而中華文明,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也似乎岌岌可危.同學們,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需要我們獻出一份力。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什么?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要是道家、墨家、法家與儒家的文化。中國古代文化是異常燦爛、無比光輝的。拿青銅器來說,拿陶瓷來說,拿絲綢來說,都居世界的前列。拿創(chuàng)造發(fā)明來說,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這“四大發(fā)明”更是其他民族所趕不上的。
再來說說我們蘇州,蘇州園林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它綜合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書畫,給人一種古典的美。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蘇州的傳統(tǒng)小吃也十分有名,海棠糕、梅花糕、豆腐干等等,這些傳統(tǒng)小吃使人垂涎三尺,也是其他民族無與倫比的。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我們千萬不能讓它在歲月的車輪中慢慢地消亡。因此,我們要關注傳統(tǒng),繼承民族文化,讓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新煥發(fā)新的活力。作為一個炎黃子孫,我們應該如何來繼承、發(fā)展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呢?
也許,你會認為老祖宗留下的傳統(tǒng)已經過時了。但只要我們宣傳、宏揚民族傳統(tǒng)中優(yōu)秀的部分,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華。然后,根據(jù)時代的要求,構建新時代的民族道德標準,便可更好地繼承傳統(tǒng)文化。
據(jù)說,今年有許多刺繡大師要繡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五福娃,他們巧妙地利用蘇繡來宣傳奧運,這樣一來就可以很好的將刺繡這一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前一階段,蘇州評彈“走”進了許多中學的校園,這使我們拓展了視野,增長了知識,也更加了解了蘇州的傳統(tǒng)文化。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世界的瑰寶,千萬不能讓它淹沒在時代的潮流之中。作為一個炎黃子孫,我們應該從現(xiàn)在做起,從我做起,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同學們,讓我們用一顆赤誠的心去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為民族的傳統(tǒng)注入新的芬芳。
關于傳承的高三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