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歷史知識點歸納(最新完整版),中考歷史知識點歸納最新完整版人教版
推薦文章
中考歷史有哪些重要知識點總結
歷史是中考的一門重要內容,我們在考試前要總結知識點,在心里形成知識體系。下面介紹的是中考歷史重要知識點,僅供參考。
古代史知識點
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
一、春秋爭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
2.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fā)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為號令,逐步成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紀后期,晉楚雙方城濮大戰(zhàn)后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莊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戰(zhàn)國七雄
1.戰(zhàn)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為齊、楚、秦、燕、趙、魏、韓。
2.發(fā)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zhàn)役是長平之戰(zhàn)。長平之戰(zhàn)使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擋秦國。
大變革的時代
一、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時期是我國奴隸制度瓦解時期,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封建制度的形成時期。
2.我國農業(yè)發(fā)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遲春秋末年使用,戰(zhàn)國推廣。鐵農具:春秋出現,戰(zhàn)國推廣。
二、著名的都江堰
戰(zhàn)國時期,李冰為秦國修筑的都江堰是舉世聞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三、商鞅變法
1.時間、地點:公元前356年,秦國。
2.內容: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zhàn),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不斷增強,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秦王掃六合
一、秦統(tǒng)一六國和中央集權統(tǒng)治的建立
1.滅六國時間: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xù)滅掉六國。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3.中央集權統(tǒng)治的建立
(1)目的:為了加強統(tǒng)治創(chuàng)立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2)最高統(tǒng)治者是皇帝,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jiān)察
(3)地方推行郡縣制度。(縣制起源于商鞅變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經濟上:統(tǒng)一貨幣(統(tǒng)一使用圓開方孔銅錢)、度量衡。
3.文化上:統(tǒng)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guī)范文字)
4.思想上:焚書坑儒。
5.軍事上:反擊匈奴,北筑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南鑿靈渠,開發(fā)南疆。
6.秦統(tǒng)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度。
世界史知識點
1.文藝復興運動最先興起的國家是:意大利。
2.文藝復興的實質是:一場反封建、反神學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
3.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是:人文主義。(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寓義)
4.被稱為由舊時代走向新時代的第一位詩人是:但丁。代表作是《神曲》。
5.達·芬奇代表作有《蒙娜麗莎》和《最后的晚餐》。
6.1492年,到達古巴、海地,發(fā)現美洲大陸的航海家是:哥倫布
7.1498年,到達印度,第一個找到從西歐直通東方國家的新航路的航海家是:達·伽馬。
8.1519~1522年,實現人類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證明地球是圓的科學真理的是:麥哲倫船隊
9.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領導力量: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領導人:克倫威爾
10.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fā)標志:1640年議會的重新召開。
1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處死的國王是:查理一世
1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的標志是:1688年的光榮革命。
13.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利,1689年英國議會頒布的文件是《權利法案》
14.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政權建立的是:《權利法案》的頒布。
15.標志著北美獨立戰(zhàn)爭的開始爆發(fā)的事件是:列克星頓的槍聲。
16.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領導人是:華盛頓。
17.標志北美13個殖民地擺脫英國殖民統(tǒng)治宣告獨立的事件是:《獨立宣言》的發(fā)表
18.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轉折點:薩拉托加大捷
19.被稱為“美國國父”的人物是:華盛頓
20.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爆發(fā))的標志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攻占巴士底獄。
21.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頒布的重要文件是:《人權宣言》
22.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政治口號是:“自由、平等、博愛”
23.法國大革命中處死的國王是:路易十六
24.法國大革命的高潮是:雅各賓派專政(領導人:羅伯斯比爾)
25.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資產階級軍事帝國)的是:拿破侖。
26.最早進行黑奴貿易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27.17世紀中葉以后,成為最大的黑奴販子的是:英國。
28.到19世紀,殖民地已遍及世界各地,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國家是:英國。
29.拉丁美洲獨立戰(zhàn)爭中被稱為“拉丁美洲解放者”的是:玻利瓦爾。
30.印度反英民族起義中的杰出女英雄是:章西女王

中考歷史必備知識點有哪些
在中考歷史中,有很多知識都比較容易產生混淆,下面是中考歷史重點知識點的總結,供大家參考。
一.夏、商、西周奴隸制王朝
1、約公元前21世紀,禹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這表明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通過推舉選出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辦法叫禪讓制)。
2、約公元前16世紀,湯滅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時盤庚遷都至殷并使統(tǒng)治穩(wěn)定下來。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發(fā)現的最大青銅器。(記熟書P12的司母戊鼎圖)湖南寧鄉(xiāng)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銅器中的精品。
4、約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發(fā)兵滅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實行分封制,春秋時期,分封制開始瓦解。戰(zhàn)國時期,分封制逐漸被郡縣制取代。秦時實行中央集權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為中央政府最高統(tǒng)治機構。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機構:中央實行一省制: 元朝廢除三省,設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設樞密院,為最高軍事機構,同時設宣政院,統(tǒng)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qū);地方實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東由中書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
二.春秋戰(zhàn)國
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戰(zhàn)國時期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1、東周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開始到公元前476年結束。戰(zhàn)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諸侯是齊國的齊桓公,他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使國家日益強大。最后一個霸主是越王勾踐。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3、戰(zhàn)國時期的主要諸侯國有齊、楚、秦、燕、趙、魏、韓,史稱“戰(zhàn)國七雄”(各主要諸侯國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東齊、上中下是趙魏韓)。趙、魏、韓是由春秋時期的晉國分裂而來的。
4、秦國成為戰(zhàn)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主要原因是實行商鞅變法,戰(zhàn)國時,地處最西邊的諸侯是秦國。
5、我國最早的音樂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現鐵農具的時期是春秋時期
6、戰(zhàn)國時,秦國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變成“水汗從人,不知饑饉”,有“天府之國”美稱。
7、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漢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時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稱鐘鼎文。雕塑藝術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已發(fā)展到很高水平。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商朝。
8、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樸素辯證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經》里;莊子是戰(zhàn)國時道家學派的繼承人物。
9、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詩經》,編訂了《春秋》,其言行記載在《論語》中;戰(zhàn)國時期的孟子是孔子學說的繼承人物,他們主張實行“仁政”,認為“民為貴,君為輕”,反對連年不斷的兼并戰(zhàn)爭。
10、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墨子,他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zhàn)爭。
三.三國兩晉南北朝
1、曹操以少勝多為其統(tǒng)一北方奠定基礎的戰(zhàn)役是官渡之戰(zhàn)。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同孫權、劉備的聯(lián)軍在赤壁決戰(zhàn),大敗而歸,史稱赤壁之戰(zhàn),而此戰(zhàn)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2、220年,曹丕建立魏國,定都在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國,史稱蜀漢;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定都建業(yè)。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熟記三國鼎立形勢圖中魏、蜀、吳三國的位置和都城)
3、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亮是著名的政治家。
5、230年,孫權派衛(wèi)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夷洲和大陸的聯(lián)系。
6、265年,司馬炎建立西晉,定都洛陽;280年,西晉統(tǒng)一全國,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的分裂局面;316年,匈奴首領劉淵率兵攻入洛陽,西晉滅亡。
7、公元317年,司馬睿建立東晉,定都建康;383年,前秦苻堅率大軍南下進攻東晉,在淝水之戰(zhàn)中,東晉軍隊以少勝多,擊敗前秦軍隊。
8、南朝的四個政權依次是宋、齊、梁、陳,都城均在建康。
9、南朝時,揚州、荊州是江南生產絲織品最多的地方,涌現了建康、江陵等重要商業(yè)城市,番禺(今廣州)成為海外貿易中心,
10、東漢、魏、晉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大量南遷,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fā)展。吳國境內絕大多數山越人從山區(qū)遷到平原,和漢族人民一道開發(fā)江南。農業(yè)有所發(fā)展,但仍然比不上北方。主要的少數民族有匈奴、鮮卑、羯、氐、羌(5個)
四.五代、遼、宋、夏、金等政權
1、唐朝滅亡后的50多年里,中原地區(qū)先后出現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朝代,總稱五代。
2、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宋太祖)發(fā)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定都開封。
3、916年,契丹國首領耶律阿保機統(tǒng)一各部,在上京稱帝,建立契丹國后,契丹改國號為遼;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我國西北地區(qū)由黨項族建立并定都興慶的政權);
4、1115,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定都會寧。1127年,金滅亡北宋;1127年,趙構建立南宋,定都臨安。
5、訂立“澶淵之盟”的雙方是遼與宋
6、南宋的抗金名將有岳飛和韓世忠等,岳飛于1140年在郾城之戰(zhàn)中大敗金兵。
7、北宋時發(fā)明了插秧農具“秧馬”;還出現了牛轉翻車;政府把從越南引進的占城稻由福建推廣到北方一些地方。南宋時,農業(yè)生產技術進步,太湖流域一帶的水稻產量很高,當時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
8、北宋的開封和南宋的臨安都有夜市、曉市,還出現了娛樂場所“瓦肆(瓦子)”;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區(qū)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五.赤壁之戰(zhàn)
1、形勢:曹操基本上統(tǒng)一了北方,想要統(tǒng)一全國;南方劉備、孫權勢力有所發(fā)展。
2、時間:公元208年
3、作戰(zhàn)雙方:曹操VS孫劉聯(lián)軍
4、結果:孫劉聯(lián)軍以少勝多,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六.新中國成立以來科學成就
(一)兩彈一星
1、1964.6.4,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2、1964年6月,中近程導彈飛行試驗成功。
3、1966年10月,中近程核彈頭爆炸成功。
4、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
5、1999年,我國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升上太空。
(二)其它成就
1、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世界上最大水利上工程——三峽大壩
(三)重大高新技術發(fā)展計劃——863計劃
1、出臺的背景:(國際形勢)
2、出臺的時間:1986年3月
3、發(fā)起人:王淦昌、王大珩、場嘉墀、陳芳允
4、涉及領域:生、航、信、激、自動化、能、新材料、海洋高技術
七.馬克思和恩格斯
1、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條件:空想社會主義理論;親自參加工人運動,不斷總結經驗。
2、馬克思主義誕生
時間:1848年, 標志: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了《共產黨宣言》
3、《共產黨宣言》:
內容:分析了階級和階級斗爭在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提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美好理想;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共同推翻資產階級統(tǒng)治。
意義: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第一部較為完整而系統(tǒng)地闡述科學社。
中考歷史知識點歸納 重要考點整理總結
初中生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一定要注重知識點的整理,下面我為大家總結了中考歷史知識點,僅供參考。
中考歷史鴉片戰(zhàn)爭知識點
1.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了工業(yè)革命,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推銷工業(yè)品,掠奪中國廉價的工業(yè)原料。
2.英國向中國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中英貿易逆差。
3.虎門銷煙:
時間: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
經過:1839年6月,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二百多萬斤鴉片,在廣東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意義: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zhàn)爭的導火線。
4.(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發(fā)生時間: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2100萬元;
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6.鴉片戰(zhàn)爭影響:
①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英《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初中歷史辛亥革命知識點
1.背景:《辛丑條約》簽訂,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迅速
2.時間:1911年(舊歷辛亥年)
3.代表人物:孫中山等
4.主張:以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主)為綱領,試圖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5.革命活動:1894年成立興中會;1905年建立中國同盟會(中國第一個統(tǒng)一的資產階級政黨),提出較為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三民主義(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1911年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的標志);1912年建立中華民國;頒布《臨時約法》。
6.失敗標志: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
7.意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結束了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它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8.啟示:辛亥革命的失敗,證明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當時中國是行不通的。
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總結
獨立戰(zhàn)爭的意義?
美國獨立戰(zhàn)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實現了國家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對以后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
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tǒng)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
法國大革命期間頒布《人權宣言》,內容: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工業(yè)革命的影響:
①工業(yè)革命創(chuàng)造的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②工業(yè)革命后,資本主義最終戰(zhàn)勝了封建主義,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tǒng)治。
③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
工業(yè)革命的啟示?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推動社會的進步。
(2)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勇于創(chuàng)新,努力探索科學奧秘的精神品質。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總結的中考歷史知識點,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考歷史必考知識點總結梳理
隋朝
1.貢獻:①隋朝在前一時期民族融合和南北經濟發(fā)展的基礎上,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重新實現了國家統(tǒng)一。②隋朝在借鑒前代的制度的基礎上,開創(chuàng)了三省六部制,完善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對唐朝及以后的歷代王朝產生了重要影響。③隋朝開鑿的大運河,促進了運河沿岸城市經濟的發(fā)展,加強了南北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鞏固了國家統(tǒng)一。④隋朝經濟的繁榮和國力的強盛,開啟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盛世局面。
2.教訓:①由于隋煬帝的暴政激化了階級矛盾,隋朝在農民起義的大風暴中覆亡,其教訓為唐初統(tǒng)治者所接受,促進了唐朝前期的繁榮。②統(tǒng)治者應認識到人民是國家的根本,只有人民豐衣足食,生活富裕,國家的政權才能鞏固。
天下和同為一家
1.天可汗
(1)民族政策: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他因此贏得少數民族的尊敬,被尊稱為"天可汗"。
(2)管理西域:自唐太宗到武則天時,唐朝先后設立了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分別管理天山以南和天山以北地區(qū)。
2.唐蕃和親
(1)背景:松贊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希望學習唐朝的統(tǒng)治經驗,幾次派使者到長安,請求與唐朝和親。
(2)概況:641年,文成公主奉命前往吐蕃,與松贊干布成親。
(3)影響:密切了唐朝與吐蕃的關系,促進了吐蕃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發(fā)展。
3.南詔與渤海
(1)與南詔關系:唐玄宗時,唐朝封今云南地區(qū)的南詔政權首領為"云南王"。
(2)與渤海關系:唐玄宗封生活在東北松花江和黑龍江流域的靺鞨族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
大運河的開鑿
1.目的:為了加強對南方地區(qū)的統(tǒng)治
2.開通:605-610年,隋煬帝征發(fā)數百萬勞力,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人工運河的基礎上,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運河。
3.概況: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達余杭
4.地位:全長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5.作用:①積極: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經濟的發(fā)展,加強了南北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鞏固了國家統(tǒng)一。②消極:致使勞役征發(fā)過急過重,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
元朝的大一統(tǒng)
1.元朝的建立和統(tǒng)一
①1270年忽必烈即蒙古大汗位。②1271年忽必烈正式定國號為"大元"
③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④1276年元軍占領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
⑤1279年元軍攻滅南宋流亡政權,統(tǒng)一了全國。
2.文天祥抗元:①抗元的正義性:反對蒙古的掠奪和虐殺,是正義的。
②元朝統(tǒng)一的進步性:結束了中國長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③文天祥的精神:大義凜然、堅貞不屈和高風亮節(jié)等,值得繼承和發(fā)揚。
3.元朝的民族政策
(1)政策: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國各族人分為不同的等級。
(2)目的:為了維護蒙古族的特權,強化統(tǒng)治。
(3)后果:加深了民族矛盾,激起了各族人民的不斷反抗和起義,促使元朝統(tǒng)治走向崩潰。
4.元朝的制度
(1)經濟:改革蒙古舊制,重視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
(2)政治:①中央:設立中書省,同時管理大都及周圍地區(qū)②地方:設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③西藏是特別行政區(qū),由宣政院管理,從此正式成為中國的一個行政區(qū)④元朝后期設立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5.元朝的對外交往
①大都:是元朝的政治中心,同時是世界性的商業(yè)大都市②馬可·波羅:《馬可·波羅行紀》
③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商鞅變法
1.背景:戰(zhàn)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增強。
2.目的:為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以求富國強兵,在兼并戰(zhàn)爭中獲勝。
3.時間: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
4.內容:
(1)政治:
①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②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
③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
④嚴明法度,禁止私斗。
(2)經濟:
①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②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統(tǒng)一度量衡。
(3)軍事:獎勵軍工,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
5.意義:①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②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新航路的開辟
1.目的:去東方尋找財富。
新航路開辟背景(或原因):
(1)根本原因:西歐各國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2)具體原因:①西歐國家對財富的渴望。②《馬可波羅行紀》的在歐洲廣為流傳,激起西歐對東方的向往。③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壟斷了東西方貿易。④奧斯曼土耳其控制東西方之間的商路。(發(fā)展、尋找、壟斷、控制)
(3)條件:①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探尋新航路。②人們開始相信地球是圓的。③航海技術的進步。(指南針、大型海船)
2.最早開辟新航路的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3.哥倫布發(fā)現美洲新大陸:1492年哥倫布的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古巴和海地。
經過:四個航海家的航行情況:1487年,迪亞士率領船隊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并繞過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進入印度洋;1492年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等地,發(fā)現了美洲大陸,但他自以為到達了印度,因此稱當地的居民為印第安人;1497-1498年,達·伽馬沿迪亞士開辟的航路,航行到印度,第一個找到了通往東方的最短的新航路;1519-1522年,麥哲倫第一次完成了環(huán)球航行,從而在實踐上證明了地球是圓的。
4.意義:
(1)它是繼鄭和遠洋航行之后人類航行史上的又一壯舉。
(2)它密切了世界各大國之間的聯(lián)系,把世界逐漸結為一體,對歐洲以至世界的發(fā)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3)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國最早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加速了歐洲的早期資本積累,促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和發(fā)展。也給亞非拉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4)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的航運中心、商業(yè)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西歐大西洋沿岸。意大利逐漸衰落,荷、英等國的資本主義發(fā)展起來。
第一次工業(yè)革命
1.時間: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上半期。開始國:英國。開始部門:棉紡織部門。
2.背景(條件)
①英國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確立,為率先進行工業(yè)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②海外殖民地擴張為英國提供了資本、原料,同時也擴大了市場③18世紀中期,手工工場的生產供不應求④手工工場積累了技術與經驗⑤圈地運動提供了勞動力⑥倫敦成為歐洲的科學研究中心⑦英國政府重視科學研究并倡導科學研究與經濟活動相結合。
3.原因:
(1)根本原因:英國建立了資產階級統(tǒng)治。
(2)直接原因:18世紀,英國的海外市場迅速擴大,手工工場生產的產品供不應求,推動了生產技術的改進。
4.過程:
(1)開始的標志:(考試不作要求)
(2)發(fā)展:瓦特改良蒸汽機(最主要標志)。①時間:1785年。作為動力帶動機器,首先在紡織部門使用。
②意義:從此,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5.歷史意義:
(1)最大的后果: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生產力。
(2)使社會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①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的影響:工業(yè)革命以后,資本主義最終戰(zhàn)勝封建主義。②對世界格局變化的影響:率先完成工業(yè)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確立對世界的統(tǒng)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
第二次工業(yè)革命
1.時間:19世紀70年代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
2.背景:政治上,資本主義制度已經在世界范圍內確立;經濟上,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fā)展,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對商品需求擴大;科技上,出現一系列科技發(fā)明。
3.主要發(fā)明
(1)電力的廣泛應用(它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主要標志):①德國人西門子發(fā)明發(fā)電機②美國人愛迪生發(fā)明耐用碳絲燈泡,為世界帶來了光明(他還發(fā)明了很多電器產品,正式注冊的就有一千三百種之多,被譽為“發(fā)明大王”)
(2)內燃機: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等人設計出內燃機(卡爾·本茨被稱為“汽車之父”)
(3)新交通工具:汽車、飛機(以內燃機為動力,本茨在1885年試制汽車成功。意義:汽車的大量使用,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制成飛機,并試飛成功。意義:飛機已成為人們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加強了人們在物質文化上的交流,縮短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距離)
(4)新通訊手段:無線電報、有線電報、有線電話等。 (一).中考歷史必考知識點整理匯總 (二).中考歷史必考知識點總結歸納 (三).2020上海中考歷史科目報名工作的通知 (四).2019濟南市中考政治歷史試卷答案及WORD文字版下載難度解析 (五).2019德州市中考政治歷史試卷答案及WORD文字版下載難度解析 (六).2019濟寧市中考政治歷史試卷答案及WORD文字版下載難度解析 (七).2019年中考思想品德歷史試卷答案及word文字版下載及難度點評 (八).住煙省人大代表支招傳統(tǒng)文化傳承煙臺歷史納入中考 (九).2020年南京中考歷史試題難度難不難點評和答案解析 (十).2020年蘭州中考歷史試題難度難不難點評和答案解析 ;
中考歷史知識點歸納 輕松記住所有歷史難點!
初中生學習歷史要注意知識點的總結歸納,下面我為大家總結了中考歷史 知識點 ,僅供大家參考。
初中生必背的歷史知識點
1.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間:1856-1860年
2.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目的: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
3.主兇:英法聯(lián)軍,幫兇:美俄。
4.列強侵華罪行:
①英法聯(lián)軍:占領北京后搶劫并火燒圓明園。
②俄國: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
③美國:華爾的洋槍隊,鎮(zhèn)壓中國的太平天國農****動。
5.太平天國運動:
①爆發(fā)時間、地點、領導人: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領導太平天國運動
②定都:1853年占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
③抗擊洋槍隊:A:1860年,李秀成指揮的青浦大捷,大敗洋槍隊。
中考歷史常見知識點
1. 云南元謀人 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
2. 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是 會不會制造工具。
3. 距今約70—20萬年的北京人生活在 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擊石器,使用天然火,過著群居生活,是早期人類原始社會。
4. 我國是世界上發(fā)現 遠古人類遺址 最多的國家。
5. 山頂洞人 距今約三萬年前,在北京人活動過的地區(qū)生活,仍用打擊石器,但已掌握 磨光和鉆孔技術,會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獵為生。他們生活的集體也進入母系氏族公社時期。
6. 氏族:是由 血緣關系 結合起來的,由一個共同的祖先繁衍下來他們居住在一起,共同勞動、共同生活,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的這樣一種集體。
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知識點
1.時間:1900年
2.目的:為鎮(zhèn)壓中國的義和團運動,維護在華權益
3.經過: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聯(lián)軍在西摩爾率領下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8月中旬,八國聯(lián)軍攻占北京。(列強第二次洗劫、焚燒北京)
4.結果:1901年,清政府被與列強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①《辛丑條約》主要內容:A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賠款最多的一次),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B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最能說明清政府已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C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D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②影響: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總結的中考 歷史 知識點歸納,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考歷史知識點內容小結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對于考試而言,每天進步一點點,基礎扎實一點點,通過考試就會更容易一點點。下面給大家?guī)硪恍╆P于中考歷史知識點內容小 總結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考歷史知識點內容1
1.鴉片戰(zhàn)爭的直接原因——林則徐虎門銷煙。
2.鴉片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yè)品、掠奪廉價的工業(yè)原料。
3.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本原因——英法等列強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4.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的原因——鴉片戰(zhàn)爭激化了中國社會的階級矛盾
5.日本發(fā)動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
6.八國聯(lián)軍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進一步瓜分中國
7、八國聯(lián)軍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的直接原因——為了鎮(zhèn)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
8.中國近代史清朝屢戰(zhàn)屢敗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落后、腐朽。
9.洋務運動的直接目的——師夷長技以制夷
10.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維護清朝的統(tǒng)治
11.戊戌變法運動的目的——救亡圖存,發(fā)展資本主義,挽救民族危機。
12.戊戌變法運動失敗的原因——沒有依靠和充分的發(fā)動廣大人民群眾,維新派手中無實權,只沒有實權的光緒帝。
13、戊戌變法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xié)性
14.辛亥革命的目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15、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xié)性
16.五四運動爆發(fā)的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北洋軍閥政府黑暗政治的必然結果。
17.五四運動爆發(fā)的直接原因——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
18.黃埔軍校的辦學宗旨——要培養(yǎng)有理想、不怕犧牲,以救國救民為已任的新一代軍人。
19、黃埔軍校的辦學目的——創(chuàng)建革命軍,以挽救中國的危亡
20.北伐戰(zhàn)爭的目的——-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統(tǒng)一全國
21.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長征的根本原因——“左”傾錯誤
22.長征勝利的原因——以-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紅軍的英勇善戰(zhàn);人民群眾的支持
23.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的借口——1931年9月18日,柳條湖事件
24.東北三省淪陷的原因——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25.西安事變的目的——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
26.西安事變發(fā)生的根本原因——中國的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的主要矛盾
27.日本發(fā)動七七事變的借口——日軍在盧溝橋附近舉行軍事演習
28.中國共產黨發(fā)動百團大戰(zhàn)的目的——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
29.抗日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實現全民族抗戰(zhàn)
30.蔣介石進行重慶談判的目的——為了進一步贏得準備內戰(zhàn)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
31.中國共產黨進行重慶談判的目的——為了盡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
32.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迅速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因為人民解放戰(zhàn)爭是一場順應了抗戰(zhàn)后和平與民主的歷史發(fā)展趨勢和民意的戰(zhàn)爭。
33.渡江戰(zhàn)役的目標——殲滅一切-,解放全國人民
34.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原因——是由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有一支由黨領導的革命軍隊,開展武裝斗爭;組織了一個最廣泛的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戰(zhàn)斗;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為指導。
35.我國進行抗美援朝的原因——美國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了中國的安全;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
中考歷史知識點內容2
一、我國最早的人類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是會不會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課華夏之祖
一、華夏之祖——黃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黃帝
二、堯舜禹的“禪讓”
1.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奴隸制度開始了。我國奴隸社會開始于公元前21世紀。
2.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 立夏 朝,是我國歷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建立。
第四課夏、商、西周的興亡
一、夏朝的興衰
1.禹死后,把王位傳給他的兒子啟,使世襲制度代替禪讓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zhàn)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zhàn)。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為了鞏固統(tǒng)治,西周實行分封制。
2.內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yōu)橹T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zhèn)守疆土,戰(zhàn)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zhàn)。
3.作用:開發(fā)了邊遠地區(qū),加強了統(tǒng)治,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第五課燦爛的青銅文明
1.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已經出現了青銅器。商朝是我國青銅 文化 的燦爛時期。的青銅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偉)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與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qū)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矚目。
中考歷史知識點內容3
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一、中國夢宏偉藍圖
(一)提出:2012年11月-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二)基本內涵:國家富強(前提)、民族振興(核心)、人民幸福(根本)。
(三)實現途徑:走中國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四)“兩個一百年”: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
(一)內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二)影響:是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總方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三、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一)科學判斷:我國經濟發(fā)展進入速度變化、結構優(yōu)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tài)。
(二)應對舉措
1.創(chuàng)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優(yōu)化升級產業(yè)結構,積極推進科技創(chuàng)新。
2.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籌建和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qū)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3.影響:使中國在實現國家重大戰(zhàn)略發(fā)展目標、主辦國際盛會、應對突發(fā)事件、戰(zhàn)勝重大自然災害等方面具備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精神力量。(原因:中國綜合國力強大)
中考歷史知識點內容小總結相關 文章 :
★ 歷史知識點梳理總結
★ 2020中考歷史總復習考點整理
★ 中考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 初中歷史全部知識點總結
★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
★ 中考歷史復習
★ 初中歷史必備知識點梳理歸納
★ 初中核心歷史知識點整理歸納
★ 人教版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
★ 中考歷史總復習提綱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