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四大體裁,四大文學體裁各自的特點
推薦文章
古代文學體裁有哪些?
文學體裁是指文學作品的類別。它分為散文、小說、詩歌、戲劇四大類。?
1、散文
散文是泛指那些側重于直接表達作者對生活的感受,注重于主觀抒寫的不講究駢偶押韻的文體。
按傳統(tǒng)的說法,散文是與韻文、駢文相區(qū)別的散體文章,也可以這樣說,除了詩、詞、曲、賦以外,一切無韻無律的文章,諸如人物傳記、回憶錄、游記、寓言、神話及記事抒情一類文章,均可列入散文范疇。這是廣義的散文。
狹義的散文,專指用凝練、優(yōu)美、生動的文學語言寫成的敘事、記人、狀物、寫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根據內容和表達方法的不同,散文可分為敘事、抒情、議論三類。敘事散文借敘述事件和描寫人物來表達思想情感;抒情散文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慨嘆山川人物,來激起讀者的愛憎;議論散文以指點人、事的是非曲直來表明作者的觀點、立場和態(tài)度。??
2、小說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具體的環(huán)境描寫,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從而廣泛而深刻地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根據篇幅的長短,小說分為長篇、短篇、中篇和微型小說(或稱“小小說”);按照內容的不同,小說可分為言情小說、歷史小說、科幻小說、武俠小說、譴責小說、心理小說等;按照體例格式,則可分為書信體小說、日記小說、章回體小說、系列小說等。情節(jié)、人物和環(huán)境是小說的三個要素。? ?
中國小說淵源于古代神話傳說,經歷了六朝志怪、唐代傳奇、宋元話本、明清章回小說和“五四”現代小說的發(fā)展過程。? ?
3、戲劇
戲劇是一種綜合性舞臺藝術,是借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雕塑、建筑等藝術手段塑造舞臺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的。? ?在中國,戲劇是戲曲、話劇、歌劇的總稱。也常專指話劇。在西方指話劇。?
按結構及容量劃分,有多幕劇、獨幕劇、連續(xù)劇等; 按題材分,有現代劇、歷史劇、神話劇等:按表演形式分,有戲曲、話劇、歌劇、舞劇、啞劇等; 按反映的沖突性質和感染作用分,有悲劇、喜劇、正劇等。?
4、詩歌? ??
我國最早出現的一種文學體裁,源于原始人的勞動呼聲,是一種有聲韻、有歌詠的文學。? ?古詩多四言,如《詩經》,東漢魏晉以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體和近體之分,“五四”有了新詩。?
詩歌按時代分為古體詩、近體詩和新詩;按表達方式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按內容分為田園詩、山水詩、科學詩和詠物詩四類;按形式分為格律詩、自由詩和散文詩;按來源分為民歌和文人作品。
五、古代文學體裁集錦
1、賦
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它講求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其特點是"鋪采離文,體物寫志"。側重于寫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現于諸子散文中,叫"短賦";
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詩向賦的過渡,叫"騷賦";漢代正式確立了賦的體例,成為"辭賦";魏晉以后,日益向駢文方向發(fā)展,叫做"駢賦";唐代又由駢體轉入了律體叫"律賦";宋代以散文形式寫賦,成為"文賦"。
2、駢文
這種文體,起源于漢魏,形成于南北朝時期,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句相間定句,世稱"四六文"。駢文由于遷就于句式,堆砌辭藻,往往影響內容的表達,韓愈、柳宗元提倡古文運動之后,駢文就漸漸衰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文學體裁
四大體裁
四大文學體裁指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四種文學創(chuàng)作體裁。
四大文學體裁之詩歌
詩是一種具有節(jié)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又稱詩歌。在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它生存于人類的文化傳統(tǒng)之中,我們對于“詩”、“抒情”、“美”這樣的字眼,總是保持著崇高的故意。人類不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這種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
四大文學體裁之散文
散文是一種抒發(fā)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散文與韻文、駢文相對,不追求押韻和句式的工整。這是廣義上的散文。在中國現代文學中,散文指與詩歌、小說、戲劇并行的一種文學體裁。這是狹義上的散文。
四大文學體裁之小說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小說按照表現的內容可分為神話、仙俠、武俠、科幻、懸疑、古傳、當代、浪漫青春、游戲競技等。按照體制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
按照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
四大文學體裁之戲劇
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臺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chuàng)作的腳本,即劇本。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
四大文學體裁分別是什么
四大文學體裁分別是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四種文學創(chuàng)作體裁。文學體裁是指文學作品的具體樣式,它是文學形式的因素之一,簡稱“文體”。
1、詩歌:
傳統(tǒng)的詩是有韻律的文學作品。它通過想像與抒情來表達某種強烈的情感。詩是歷史最悠久的文學形式。中國是世界上詩歌最發(fā)達的國度之一。從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最早的長篇抒情詩《離騷》以來,漢代的樂府,唐宋格律詩,和唐末興起的詞,元曲以及五四以來的新詩,歷代的民間歌謠,構成了中國詩歌無以倫比的巨大傳統(tǒng)。相比之下西方的敘事詩發(fā)達較晚,而結合戲劇,成就很大,例如《荷馬史詩》,《但丁神曲》等。
2、散文:
這是一種沒有嚴格的韻律和篇幅限制的文學形式,與韻文相對。中國的散文從先秦諸子散文發(fā)展而來,代有散文名家名作。其中歷史散文和賦體以及奏議文告等應用文體,對后代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自古是世界上散文最發(fā)達的國度。
3、小說:
這是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通過人物的塑造和情節(jié)、環(huán)境的描述來概括地表現社會生活?!靶≌f”一詞最早記載于《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于大達亦遠矣?!敝袊F代意義上的小說,是從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濫觴,經過漢末六朝的筆記,到唐傳奇宋話本擬話本而成熟,再傳至明清以四大奇書為代表的長篇小說和以聊齋志異為代表的短篇小說。
4、戲?。?/p>
這是另一種古老的文學形式,主要通過不同角色之間的對話來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戲劇可以用于舞臺的表演,也可以閱讀。
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臺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chuàng)作的腳本,即劇本。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臺上當眾表演故事情節(jié)的一種綜合藝術。
四大文學樣式
四大文學樣式分別為:詩歌、戲劇、小說、散文。
文學的四分法
在“四分法”中,詩歌一類包括著“三分法”抒情類中的抒情詩和敘事類中的敘事詩,其所以把這兩者合在一類稱為“詩歌”,乃是因為兩者在塑造形象、組織結構和語言運用上都有著很多共同點。
小說一類,在“三分法”中是屬于敘事類中的一部分。由于它是以人物形象的塑造為中心,在性格刻劃、情節(jié)敘述、環(huán)境描寫、結構安排和語言運用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點,與詩歌、散文比較起來有明顯的區(qū)別,加以這種體裁在現代最為流行,因此,在“四分法”中就把它獨立出來作為一個大類。
散文一類,是指小說、詩歌、戲劇文學之外的一切文學體裁。它的范圍很廣,屬于抒情類的抒情散文可以歸人這一類,屬于敘事類中的游記、雜記、報告文學、傳記等也可以歸入這一類,甚至還包括夾敘夾議的雜文、小品等。
把散文作為獨立的一個大類,是因為這類體裁的作品題材廣闊,風格多樣,它既不同于詩歌、小說和戲劇文學等類的作品,又確具文學的基本特征。同時,這也可以糾正某些對于文學的狹隘理解,防止把一些富有文學價值、具有文學特點的作品排斥于文學之外。至于戲劇文學一類,同“三分法”中的戲劇類完全一樣。
大體分類:
各種文學體裁在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步地形成了各自的特點,這些特點具體地表現為形象塑造、情節(jié)構想和語言運用等方面。各種文學體裁由于在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和效能,因而使得它們彼此相互區(qū)別開來。
歷來的作家、文學評論家,為了研究、掌握各種文學體裁的規(guī)律、特點,以推動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評論的發(fā)展,不斷地對各種文學作品進行歸納分類,于是出現了一些文體分類的理論、著作。
歷來對文學體裁的分類,有各種不同的標準,因而也有各種不同的分類法。我國最早的分類法是兩分法,即把文學體裁按有韻無韻分為韻文與散文兩大類。
但是,“五四運動”以來國內最常見的分類法則是兩種:一種是“三分法”,一種是“四分法”。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又誕生了另外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劇小說,從而產生了“五分法”。
擴展資料:
形成
文學體裁的形成,除了歸根到底為社會生活所決定之外,還與文學傳統(tǒng)的繼承、革新和歷代創(chuàng)作經驗的積累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有密切的關系。世界各民族文學中最早出現的體裁是詩歌,以后小說、戲劇文學才逐漸發(fā)展起來。
這一方面固然是由社會生活內容的日趨豐富和發(fā)展所決定,另一方面也同作家繼承前代的文學傳統(tǒng)、積累創(chuàng)作經驗和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分不開。一個時代、一個作家,如果不能以前人的文學遺產作為基礎,長期地積累創(chuàng)作經驗,井適應時代的要求,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那么,新的文學體裁就不可能產生。
歷史上的中篇、長篇小說、多幕劇以至電影文學等篇幅較大的文學體裁,都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逐步產生的。例如,我國最早產生和發(fā)達的文學體裁是詩歌和散文,而小說和戲曲文學則出現較晚。
在詩歌的發(fā)展過程中,搜集在最早的詩集《詩經》里的,大都是比較簡單的四言體的詩歌,隨后五言體、七言體的詩歌才陸續(xù)產生,到了隋、唐前后則逐漸出現了對偶整齊、音韻和諧的絕句和律詩。這些發(fā)展和演變,無疑是反映著社會生活的發(fā)展和與此相適應的藝術表現技巧的發(fā)展。
古代文學體裁
1、賦
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它講求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其特點是“鋪采文,體物寫志”,側重于寫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現于諸子散文中,叫“短賦”;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詩向賦的過渡,叫“騷賦”;漢代正式確立了賦的體例,稱為“辭賦”。
魏晉以后,日益向駢文方向發(fā)展,叫做“駢賦”;唐代又由駢體轉入律體叫“律賦”;宋代以散文形式寫賦,稱為“文賦”。著名的賦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前赤壁賦》等。
2、駢文
起源于漢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間定句,世稱“四六文”。駢文由于遷就句式,堆砌詞藻,往往影響內容表達,韓、柳提倡古文運動之后,駢文漸衰。著名的有南朝梁吳均寫的《與朱元思書》。
3、原
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這種文體是對某種理論、主張、政治制度或社會習俗,從根本上考察、探討,理論性較強。如韓愈的《原毀》、黃宗羲的《原君》。
4、辯
“辯”即辯是非,別真?zhèn)?,這種文體的特點是批駁一個錯誤論點,或辨析某些事實。如韓愈的《諱辯》、柳宗元的《桐葉封弟辯》。
5、說
古代議論說明一類文章的總稱。它與“論”無大異,所以后來統(tǒng)稱說理辨析之文為論說文?!段恼卤骟w序說》:“說者,釋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們學過的這種體裁的文章有《師說》、《馬說》、《少年中國說》、《捕蛇者說》、《黃生借書說》。
7、論
一種論文文體,按《韻術》:“論者,議也”?!墩衙魑倪x》所載:“論有兩體,一曰史論,乃忠臣于傳末作議論,以斷其人之善惡。如《史記》后的太史公曰……。二政論,則學士大夫議論古今時世人物或評經史之言,正其謬誤”。如《六國論》、《過秦論》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文學體裁
四大文學體裁
四大文學體裁是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是文學創(chuàng)作最為常見和最為高端的四種體裁。詩歌是有韻律的文學作品,通過想象與抒情表達某種強烈的情感。散文是沒有嚴格的韻律和篇幅限制的文學形式。戲劇是為戲劇表演所創(chuàng)作的腳本。小說是敘事性的文學體裁。
四大文學體裁
文學體裁是指文學作品的具體樣式,是文學形式的因素之一,簡稱“文體”。
其他體裁包括:史傳文學、筆記、駢文參見賦、回憶錄、書信、游記、短文、古文、八股文、隨筆、小品文、應用文、書話、詩話、詞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