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高中作文

    5U文學網 > 作文 > 高中作文 > 文言文必背350個詞匯,文言文詞匯積累精選

    文言文必背350個詞匯,文言文詞匯積累精選

    | admin

    高中語文文言文必備實詞

    1. 高中文言文必背實詞、虛詞及其意思

    【實詞】實詞有實在意義,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 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代詞六類。在文言文中,實詞是大量的,掌握較多的文言實詞,是提高閱讀文言文能力的關鍵。學習文言實詞,應特別注意它在語法上的三個主要特點:一是一詞多義,二是詞義的古今變化,三是詞性的活用。

    【虛詞】虛詞沒有實在意義,一般不能充當句子成分,不能單獨回答問題。(少數(shù)副詞如“不”、“也許”、“沒有”等可以單獨回答問題),只能配合實詞造句,表示種種語法關系。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五類。文言虛詞在整個文言詞語中雖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語法作用卻很大。

    2. 高中語文??嫉囊话偃畟€文言實詞

    120個 需要的話,給你發(fā)過去高考120個文言實詞詞義及課文例句整理1、愛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愛護)2、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歡,愛好)3、齊國雖褊小我何愛一牛(愛惜,吝惜)4、向使三國各愛其地(愛惜,吝惜)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愛慕,欣賞)6、古之遺愛也(恩惠)7、愛而不見,搔首躑躅(隱蔽,躲藏)2、安1、風雨不動安如山?(安穩(wěn))2、何故置某于安閑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寢(安逸)4、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安撫,撫慰)5、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安置、安放)6、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哪里)7、衣食所安(養(yǎng)生)8、既來之,則安之(使---安)3、被1、禹,湯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表示被動)3、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發(fā)行吟澤畔(通“披”散開)5、一日晝寢帳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shù)州(覆蓋)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違背)2、焉用亡鄰以倍鄭(增加)3、五則攻之,倍則分之(一倍,加倍)4、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越發(fā)、更加)5、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莖干)2、蓋亦反其本矣(根本?;A)3、此之謂失其本心(本來,原來)4、今存其本不忍廢,道中手自鈔錄(版本,稿本)5、是無難,別具本間章(臣子給皇帝的奏章或書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詞,書冊的計量單位)7、此之謂失其本心(天賦的善心)8、本未倒置(樹根,樹梢,引申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敗之跡(推究本源、考查)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邊界地方)2、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庸俗,淺陋,鄙俗)3、鄙人?自稱的謙詞4孔子鄙其小器(輕視)7、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兵器,軍械)2、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士兵,軍隊)3、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戰(zhàn)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殺人)5、兵符:古代派兵用的憑證8、病1、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疾病)2、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點)4、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擔心,憂慮)5、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損害)6、今人乃以儉相詬病(責備、羞辱)9、察1、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仔細看,觀察)2、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考慮)3、雖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潔白的樣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則無魚(精明)10、朝chao1、朝服衣冠(zhao早晨)2、相如每朝時,常稱?。ǔ?,朝拜)3、強國請服,弱國入朝(朝見,朝拜)4、于是入朝見威王(朝庭)5、兩朝開濟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聽朝(朝政)7坐南向北(對、向)11、曾1、曾不能毀山之一毛(用作加強語氣,有時相當于“連----都----”或“竟”、竟然“)2、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ㄔ洠?、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竟然)4、是高、曾時為一倍(與自己隔兩代的親屬)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12、乘cheng1、乘犢車,從吏卒(駕車,坐車,騎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著,憑借)3、自京師乘風雪(趁,冒著)4、以乘韋先,牛二十犒師(四)5、比至陳,車六七百乘,(sheng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6、乘鄂渚而反顧兮(登上)13、誠1、帝感其誠(真心真意)2、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實在,的確)3、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tǒng)兵數(shù)萬(果真,如果)4、帝感其誠(誠心,誠意)14、除1、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臺階)2、為漢家除殘去穢(清除,去掉)3、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拜官授職)6、不徐不疾(遲緩)7、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慢慢地,緩緩地)15、辭1、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言詞,言語)2、皆好辭而以賦見稱(文詞,文學)3、動以朝廷為辭(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推辭)5、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告別,辭別)6、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古代的一種文體)7、大禮不辭小讓(講究,計教)8、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辭令:應酬的言辭)9、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辭謝,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辭伐罪企(命令)16、從1、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跟隨,隨從)2、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聽從,順從)3、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向---學習)4、樊噲從良坐(依傍)5、從此道至吾軍(由,自)6、弟走從軍阿姨死(參與)7、其從如云(隨從的人)8、欲不可從(放縱)9、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zong次于最親的親屬)10、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通“縱”。

    東西為橫,南北為縱。合縱:戰(zhàn)國時期六國聯(lián)合反對秦國的策略)11、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從事,官名)12、可以便宜從事,向必稟我(辦事)13、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從容,舒緩,不急迫)17、殆1、知彼知已,百戰(zhàn)不殆(危險)2、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近于,幾乎)3、酈元之所見聞,。

    3. 高中語文文言文中常用的120個實詞及18個虛詞的用法

    高三語文二輪復習資料:120個文言實詞匯總語文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實詞為120個。

    實詞的義項比較多,記憶起來比較困難。推導大都從詞的本義或古代最常見的意義出發(fā),其它的義項則說明它與本義的關系,這樣實詞的義項就形成了一個網絡,很方便記憶,而且還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失為學習實詞的好方法。

    (推導提示 成語助記■) 一、愛 “愛”在古代常有“吝嗇,舍不得”的意義,“舍不得”自然就會“喜歡”并加 以“愛護”嘍。由“喜歡”可推出“親愛的,心愛的”(如“愛女”) ■愛莫能助 愛屋及烏 節(jié)用愛民 愛不釋手 愛毛反裘 二、安 “安”的本義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會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動義“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養(yǎng)”“安撫、安慰”等義。

    ■居安思危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既來之,則安之 安之若素 安然無恙 安土重遷 安居樂業(yè) 安身立命 三、被 “被”的本義就是“被子”?!氨蛔印辈徽恰案采w”在身上取暖的嗎?由“覆蓋”義引申出“遭受”等義,“穿”不也是把衣服“覆蓋”在身上嗎? ■被堅執(zhí)銳 澤被后世 被發(fā)左衽 被褐懷珠 被甲枕戈 扇枕溫被 四、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義, “倍”的原義是“反”,即“背向、背著”,故而又可 引申為“違背”,這一義項意義與“背”同。

    ■事半功倍 鄉(xiāng)利倍義 倍道而行 五、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詞語“根本”)比喻為“基礎、本原”之 義;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虛化而為“本 來、原來”之義。 ■追本溯源 舍本逐末 本性難移 變本加厲 英雄本色 無本之木 六、鄙 “鄙”原義為“邊邑”,邊境自然環(huán)境“鄙陋”,故有“鄙陋”之義,“鄙陋”自然會受到“輕視”;后也常用作自謙之詞,如“鄙人”。

    ■肉食者鄙 卑鄙齷齪 貴遠鄙近 七、兵 “兵”的本義為“兵器、武器”。引申為“持兵器的人,士兵、軍隊”“軍事、戰(zhàn)爭”當然跟兵器武器有關。

    由“戰(zhàn)爭、軍事”義引申出“侵略”“戰(zhàn)略,戰(zhàn)術”等義。 ■短兵相接 兵不血刃 兵不厭詐 兵強馬壯 兵出無名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兵臨城下 兵戎相見 哀兵必勝 按兵不動 厲兵秣馬 八、病 “病”原義為“重病”,取其比喻義為“缺點、毛病”;得了重病就會感到“困苦”并為之“擔心、憂慮”。

    ■病入膏肓 蚌病成珠 貧病交攻 無病 *** 同病相憐 愁潘病沈 九、察 “察”本義為“觀察、仔細觀看”,這樣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變得“清楚、明白”。 ■察言觀色 明察秋毫 習焉不察 靜觀默察 十、朝 “朝”本義為“早晨”,讀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見君主,故有“朝見”之義;由“朝見”而有“朝廷、朝代”之義;“朝見”其使動義即為“使朝見”。

    ■朝三暮四 改朝換代 朝秦暮楚 朝野上下 朝不保夕 朝成夕毀 朝聞夕死 朝歌夜弦 朝發(fā)夕至 朝令夕改 六朝金粉 只爭朝夕 班師回朝 枵腹終朝 十一、曾 隔兩代的親屬叫“曾”;后借為“增”義。虛化為“曾經”(念céng)。

    ■似曾相識 曾經滄海 曾幾何時 曾母投杼 曾參殺人 十二、乘 “乘”本義是“駕車、乘車”;由這一意義引申出“乘船”之義;“乘車”必先“登”車,故有此義;上了車,人與車相接,故有“連接”義;人上了車,人便有了“憑借”。做名詞時指“兵車”,后又作量詞以計算車馬,一“乘”計有一車四馬,故又有“四”之義。

    ■乘人之危 乘堅策肥 乘龍快婿 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衣輕乘肥 因利乘便 有機可乘 十三、誠 “誠”本義是指“真心,不詭詐”,故引申出“真實的”;進一步虛化為副詞“實在,的確”“果真”等義。 ■誠惶誠恐 開誠布公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心悅誠服 十四、除 “除”本義為“臺階”。

    又特指“宮殿上的臺階”;“任命、授職、不正是在“宮殿上的臺階”下進行的嗎?“臺階”要經常打掃,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義;歲月“去掉”,則是歲月“流逝、過去”了。 ■除舊布新 斬草除根 興利除弊 清宮除道 安良除暴 十五、辭 “辭”在古代有兩種基本義(寫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

    由“口供”引申為一般的“話、言辭”。既是“話”,一種可能成為“借口”,落下“口實”;一種則因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辭”,也就自然成為“一種文體”(如“楚辭”) ■不辭而別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辭不達意 辭微旨遠 卑辭厚幣 一辭莫贊 假人辭色 大放厥辭 萬死不辭 一面之辭 義不容辭 以文害辭 溢美之辭 十六、從 從”的本義是“跟隨”,引申出“歸順”、“參與”、“隨從”等義。

    “追趕”正是緊緊“跟隨”敵人的形象?!半S從”乃是較親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親的人”也是順理成章。

    ■從壁上觀 從長計議 從善如流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從一而終 過從甚密 合從連橫 三從四德 力不從心 棄筆從戎 何去何從 擇善而從 十七、殆 殆”本義是“危險”,它與“精神疲倦”、“懈怠”的意義有著因果關系,它們之間是一種因果引申。后又虛化為表猜測的副詞。

    ■百戰(zhàn)不殆 殆無孑遺 車殆馬煩 知止不殆 殆無虛日 十八、當 當”原義是“面對、對著”?!白钃酢碑斎灰懊鎸Α?,對。

    4. 高中文言文常見實詞及常見意思

    1、哀 ①傷心,悲痛,哀嘆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前赤壁賦》 杜鵑啼血猿哀鳴 《〈琵琶行〉并序》 ②同情,憐憫 君將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說》 ③傷悼(為……哀嘆) 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 《秦晉崤之戰(zhàn)》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阿房宮賦》 2、愛 ①喜歡,喜愛 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 《種樹郭橐駝傳》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宮賦》 ②愛護,愛惜,顧惜 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 《延陵季子將西聘晉》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師說》 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 《〈指南錄〉后序》 ③吝惜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過秦論》 ④同情 愛其二毛,則如服焉 《左傳·子魚論戰(zhàn)》 ⑤愛戴 袁有守多惠政,民甚愛之 《書博雞者事》 ○6吝嗇 百姓甚以王為愛也 《齊桓晉文之事》 3、安 ①安定,安逸,安適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諫太宗十思疏》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歸去來兮辭》 ②使……安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種樹郭橐駝傳》 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諫太宗十思疏》 ③哪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前赤壁賦》 ④怎么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夢游天姥吟留別》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史記·陳涉世家》 庶人安得共之 《黃州快哉亭記》 ⑤安慰 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容 京中安不得身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4、按 ①用手壓或摁 項王按劍而跽曰(按劍:以手撫劍,預示擊劍之勢)《鴻門宴》 按劍坐于席上 《群英會蔣干中計》 ②壓抑,止住 偃然按兵不動 《荀子·王制》 ③巡行,巡視 按榆溪舊塞 《史記·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 ④追究,查究 按誅五人 《五人墓碑記》 5、案 ①幾案,短長桌 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項脊軒志》 ②通"按"審察,察看 召有司案圖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古代一種短腿的托盤 有心待與他舉案齊眉 《長亭送別》 6、拔 ①超越,超過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夢游天姥吟留別》 ②攻下 其后秦伐趙,拔石城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拔出 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 《鴻門宴》 因拔刀斫前奏案 《鴻門宴》 ③提拔 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 《陳情表》 是以先帝間拔以遺陛下 《出師表》 7、白 ①白色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蒹葭》 白首不見招 《詠史》 不知東方之既白(白:顯出白色,指天亮)《前赤壁賦》 ②清楚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訓儉示康》 ③下對上告訴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 《蘇武傳》 ④潔白 要留清白在人間(以石灰等等潔白喻作者正直的人生)《石灰吟》 ⑤明白,昭雪 然使君冤未白 《書博雞者事》 8、敗 ①破敗 于敗堵叢草處,探石發(fā)穴 《促織》 ②敗壞,毀壞 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 《訓儉示康》 ③失敗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也 《過秦論》 抑本其成敗之跡《伶官傳序》 ④打敗 夏四月辛巳,敗秦師于肴 《秦晉肴之戰(zhàn)》 ⑤凋殘,衰落 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余烈 《秋聲賦》 9、拜 ①表示恭敬的一種禮節(jié) 問者爇香于鼎,再拜……成妻納錢案上,焚拜如前人《促織》 拜送書于庭(拜:行過叩拜禮)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拜謝 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拜:拜領)《秦晉肴之戰(zhàn)》 ③拜見,拜會 拜夫人于堂上 《左忠毅公逸事》 ④授予名位或官職 拜為上卿,以勇氣聞于諸侯 《廉頗藺相如列傳》 詔書特下,拜臣郎中 《陳情表》 ⑤接受任命 于是辭相印不拜 《指南錄后序》 ○6拜上,呈上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陳情表》。

    5. 求高中語文,120個文言實詞,有回必采,全要

    1. 愛吳廣素愛人(愛護,加惠)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觸》(喜愛)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師》(喜愛)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阿》(喜歡)使秦復愛六國之人《阿》(愛護)而臣衰,竊愛憐之《觸》(憐愛)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過》(吝惜)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齊》(吝嗇)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邶風?靜女》(通“薆”,隱蔽)2. 安君者,知人安民(安撫)衣食所安,弗敢專也《曹》(安享,感到舒適)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怎么)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諫》(安穩(wěn),安定)君安與項伯有故(怎么)如寡人者,安與知恥《勾》(怎么,哪里)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季》(安定)既來之,則安之《季》(使……安穩(wěn))風雨不動安如山(安穩(wěn))項王曰:“沛公安在?(哪里)3.被澤被后世(施及,加于……之上,引申為蒙受)被火之后,無處安身(遭受)文天祥被執(zhí)于五坡嶺(介詞,表被動)被發(fā)行吟澤畔《屈》(通“披”)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陳》(通“披”,穿)凝霜被野草(覆蓋)操吳戈兮被犀甲(穿)4.倍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加倍)倍以結之, *** 不倍(背叛背棄)愿伯俱言之不敢倍德也《鴻》(違背)5.本本在冀州之南《愚》(副詞,本來)墨之道,兼愛為本(根本,基礎)若止印二三本,未為簡易《活》(量詞,冊)6. 鄙齊孝公伐我北鄙(邊境)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報》(平庸,卑微)鄙臣不敢以死為戲(自謙,代詞)蜀之鄙有二僧《為》(邊境)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鄭伯克段于鄢》(邊境)(譯文:太叔段使原來屬于鄭國的西邊和北邊的邊邑也屬于自己。

    貳:一分為二)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淺陋)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地位低下)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邊境)越國以鄙遠《燭》(以……為邊境)7.兵可汗大點兵(軍隊)兵刃既接《寡》(兵器)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觸》(軍隊)勒兵,下令軍中《信》(軍隊)8.病君之病在腸胃(疾?。┚硬o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擔心,憂慮)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病》(患?。┫蛭岵粸樗挂?,則久已病矣《捕》(困苦不堪)9.察徐而察之《石》(細看,觀察)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明察,了解)微察公子《信》(觀察)人又能以身之察察《屈》(潔白的樣子)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陳》(考察,舉薦)10.朝于是入朝見威王《鄒》(朝廷)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朝代)期年不聽朝(朝政)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岳》(早晨)能謗譏于市朝《鄒》(朝廷)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上朝,朝見)11.曾曾益其所不能《愚》(通“增”增加)相逢何必曾相識(曾經)曾不若孀妻弱子《愚》(竟然,簡直)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觸》(竟然,簡直)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信》(竟然,簡直)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蘭》)(竟然) 12.乘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乘坐)可以乘虛直抵其城(趁機)乘彼垝垣,以望復關《衛(wèi)風 氓》(登上)13.誠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假如,果真)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保ù_實)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啜泣而就也《祭》(假如,果真)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也《祭》(確實)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諫》(假如,果真)可謂智力孤為,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六》(確實)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祭》(真誠的心意)14.除灑掃庭除(臺階)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五》(修治,整理)詔書特下,拜臣郎中,承蒙國恩,除臣冼馬《陳》(任命官職)15.辭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鴻》(告別,辭別)臣等不肖,請辭去《廉》(告別,辭別)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廉》(道歉)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屈》(言辭,文辭)欲加之罪,其無辭乎(托辭,說辭)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告別)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季》(托詞,辯解之辭)歸去來兮辭(古代一種文體)16.從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狼》(跟隨)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 順從,跟隨)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聽從)從是以后不敢復言(介詞,由)于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過》(通“縱”締結盟約)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屈》(通“縱”締結盟約)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桃》(介詞,由)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鴻》(使……跟從)17.殆驪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石》(大概,恐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通“怠”,懈?。┣已嘹w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六》(幾乎,近乎)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莊子 秋水》(危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危險)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為此也《報》(大概,恐怕)農者殆則土地荒(通“怠”,懈?。?8.當當窗理云鬢(對著,向著)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抵擋,抵御)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抵擋,抵御)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捕》(兩者相抵)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過》(方,值)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出》。

    高中文言文重點詞匯138個

    官員到某地任職,做一些相關的政事,實行一定的政策,會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貶評論。于是官員與百姓、官員與官員、官員與國君(帝王)之間就會有許多“動作”發(fā)生。

    詣:到,去。

    勸:①鼓勵,獎勵;②受到鼓勵、獎勵。

    課:考核、督促、征收。

    風、化:教育感化。

    按、案:巡視,巡行;考察,核實,查明。

    游:①游玩,游覽;②旅行,外出求學或求官;③交際,交往。

    趣、趨:①小步走,跑;又引申為趕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劾:舉報,檢舉,揭發(fā)。

    白:告訴,報告。常用于官吏之間。

    短:進讒言,說壞話。

    害:嫉妒。

    聞:①聽說,聽見;②使知道,報告給……知道。(對于義項②要特別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統(tǒng)治者——國君,強化了這一點,閱讀時就不至于認為下文中國君和主人公發(fā)生的事件顯得突兀。怎么國君知道了并參加進來了呢?其實就是“聞”字在起作用。如“沒死以聞”,“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折:指斥,指責,駁斥。

    讓:①責備,責怪;②謙讓,辭讓。

    黨:偏袒,伙同,包庇。

    矯:假托,假傳。

    質:作人質;抵押。

    次:①臨時駐扎(用于軍隊);②住宿,停留(用于個人)。

    輸:繳納(貢品或賦稅)——由“輸送、運輸”引申。

    當:判刑,判罪。后多帶表示懲罰意義的詞語。

    坐:①因……犯罪或錯誤,觸犯;②牽連,定罪。

    多:贊揚,欣賞?!案摺①F”等字,若帶賓語,就是意動,也意譯為此。

    少:批評,輕視,看不起。

    這是一些常見的單音動詞。我們基本可以按照官員行為、他官(官場)反應、社會評價三個層面來掌握。

    二、官職人物常用詞

    1.表官職的

    宰相:總攬政務的大官。宰,主持,相,輔佐。

    御史大夫:其權力僅次丞相。

    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中書?。褐醒胄姓C要機關。

    尚書:六部最高行政長官。

    太尉:軍事首腦。

    郎中:尚書屬下部員。

    宦官:宮廷內侍,又稱太監(jiān)。

    侍郎侍中:官庚侍衛(wèi)。

    校尉:漢代軍事長官。

    翰林學士:管文件,圖書,侍讀。

    太史:記史,管文收。

    國子監(jiān):中央教育機構。

    中考文言文重點篇目必背詞語解釋和句子翻譯

    初中全部文言文的重點詞語解釋

    因為要中考了

    然后有些詞語歸納不到我來幫你解答 ,5分太少了吧?

    1、《論語》十則(七年級上冊)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 案

    1、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1、同“悅”,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2、多次進行自我檢查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罔:迷惑。殆:危害

    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齊:相同

    5、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女:通“汝”,你。是,這。知,通“智”,聰明。

    6、溫故而知新

    6、故,舊的知識

    7、士不可以不弘毅

    7、弘毅:寬廣,剛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寫出這課至今還用的成語。

    溫故而知新、任重道遠、死而后已、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⒓核挥?,勿施于人?/p>

    2、口技(七年級下冊)

    一、解釋加點的詞 答案

    1、京口有善口技者 擅長

    2、會賓客大宴 會:適逢。 宴:舉行宴會

    3、施八尺屏障 設置:安放

    4、少頃 少頃:一會兒

    5、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但:只 聞:聽見

    6、其夫囈語 囈語:說夢話

    7、滿坐寂然 “坐”同“座”

    8、婦撫兒乳 撫:撫摸 。乳:喂奶

    9、眾妙畢備 畢:全

    10、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意:心情 。少:稍微。 舒:松弛。稍稍:漸漸

    11、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間:夾雜

    12、雖人有百手 雖:即使

    13、不能名其一處也 名:說出

    14、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股:大腿 。 走:跑

    15、群響畢絕 畢:全 。 絕:盡、消失

    3、桃花源記(八年級上冊)

    一、 詞語解釋

    緣溪行 沿著 落英繽紛 落花

    甚異之 詫異 豁然開朗 開闊的樣子

    儼然 整齊的樣子 阡陌交通 交錯相通

    黃發(fā)垂髫 老人小孩 怡然 喜悅的樣子

    具答之 詳盡 咸來問訊 都

    率妻子邑人 妻子兒女 絕境 與世隔絕的地方

    不復出焉 再 無論魏晉 更不必說

    延至其家 邀請 處處志之 作標記

    欣然前往 高興的樣子 無問津者 渡口

    4、三峽(八年級上冊)

    一、解釋 答案

    1、重巖疊嶂 高聳險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上

    3、乘奔御風 奔:這里指快跑的馬

    4、素湍綠潭 湍:急流的水

    5、不見曦月 曦:陽光,這里指太陽

    6、霜旦 下霜的早晨

    7、飛漱 沖刷

    8、屬引凄異 屬引:接連不斷

    9、或王命急宣 或:有時

    10、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雖:即使

    11、良多趣味 良:真,實在

    5、陋室銘(八年級上冊)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名:出名 靈:成為靈異的水

    2、斯是陋室 斯:這

    3、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品德

    4、無絲竹之亂耳 絲竹:這里指奏樂的聲音。亂:使……亂。

    5、無案牘之勞形 案牘:官府的文書。勞形:使身體勞累。

    6、何陋之有? 何:什么。

    6、愛蓮說(八年級上冊)

    一、指出加點詞的意義 答案

    1、可愛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漣而不妖。 濯:洗。妖:美麗而不端莊。

    3、不蔓不枝。 蔓:長枝蔓。枝:長枝節(jié)。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褻:親近而不莊重。

    5、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鮮:少。

    6、宜乎眾矣。 宜:應當。

    7、記承天寺夜游(八年級上冊)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念:想到。 遂:于是。 至:

    2、相與步于中庭 相與:共同,一起

    3、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只是

    4、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交橫:交錯,縱橫。 蓋:原來是

    5、月色入戶 戶:窗戶

    8、小石潭記(八年級下冊)

    一、詞語:

    1. 水尤清冽 尤:格外。

    2.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道:道路。見:出現(xiàn)。

    3. 為坻,為嶼,為嵁 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不平的巖石。

    4. 潭中魚可百許頭 可:大約。

    5. 佁然不動 佁然:呆呆的樣子。

    6.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居:停留。

    7. 隸而從者 隸:跟從。

    8.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9. 下見小潭 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 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無所依 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斗:像北斗星一樣。蛇:像蛇那樣。

    13. 其岸勢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

    14. 似與游者相樂 樂:逗樂。

    15. 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凄:使-----凄涼。寒:使-----寒冷。

    16. 記之而去 去:離開。

    、岳陽樓記(八年級下冊)

    1)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謫:封建官員降職或遠調

    2) 越明年 越:到了

    3)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乃:于是。制:規(guī)模。

    4)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于:在;其:它的。

    5) 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我;以:來。

    6) 予觀夫巴陵勝狀 夫:那。勝狀:勝景。

    7) 銜遠山,吞長江 銜:銜接。

    8) 橫無際涯,朝暉夕陰 涯:邊。暉:日光。

    9)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大觀:雄偉景象。

    10) 前人之述備矣 述:描述。備:詳盡

    11)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然則:既然這樣,那么……。極:盡。

    12) 遷客騷人 遷客:降職遠調的人;騷人:詩人。

    13) 霪雨霏霏 霪雨:連綿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14) 連月不開 開:放晴。國:京城。

    15) 薄暮冥冥;去國懷鄉(xiāng) ?。浩冉?。去:離開。

    16) 春和景明;沙鷗翔集 景:日光。集:棲止。

    17) 岸芷汀蘭;此樂何極 芷: 小草;?。盒≈?。極:窮盡。

    18) 寵辱偕忘 寵:榮耀。偕:一起。

    19) 把酒臨風 把:持。

    20)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

    21) 或異兩者之為 或:或許。為:指兩種心情。

    22) 廟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4) 微斯人(登斯樓也),吾誰與歸 微:沒有;斯:這。歸:歸依。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26) 不以物喜 以:因為。心曠神怡 怡:愉快。

    27)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

    28)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這洞庭湖上。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被降職外調的官員和不得志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9)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被貶離開京城,懷念家鄉(xiāng),擔心遭到誹謗和諷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盡是蕭條的景象,必將感慨橫生而十分悲傷的了。

    30)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快,一切榮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風吹拂中舉杯痛飲,高興到了極點。

    31)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兩者之為,何哉? 我曾經探究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們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跟上面說的那兩種表現(xiàn)不同, 這是什么緣故呢?

    3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3)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為平民百姓憂慮,退處江湖就替君主擔憂。

    34)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大概人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吧。

    35) 【通假字】(1)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同“囑”,囑托。 (2)百廢具興 具同“俱”,全。

    10、醉翁亭記(八年級下冊)

    一、詞語解釋:

    1. 環(huán)滁皆山也;環(huán)而攻之 環(huán):環(huán)繞。環(huán):包圍。

    2.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樣子。秀:秀麗。

    3. 瀉出于兩峰之間者 瀉:飛瀉。

    4. 翼然臨于泉上者 翼然:像鳥張開翅膀的樣子。臨:靠近。

    5. 名之者誰 名:給……命名。

    6. 飲少輒醉 輒:就。

    7.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8.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9. 云歸而巖穴暝 歸:聚集。

    10.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歸:回家。從:跟從。

    11. 吾誰與歸 歸:歸依。

    12.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芳:香花。秀:繁榮滋長。

    13. 至于負者歌于途 負者:背著東西的人。

    14. 休于樹 于:在。

    15. 山肴野蔌 肴:野味。蔌:菜蔬。

    16. 宴酣之樂 酣:盡興的喝酒。

    17. 非絲非竹 絲:弦樂器。竹:管樂器。

    18. 弈者勝 弈:下棋。

    19. 觥籌交錯 ?。壕票;I:酒籌。

    20. 頹然乎其間者 頹然:醉醺醺的樣子。乎:于。

    21. 樹林陰翳 翳:遮蓋。

    22. 鳴聲上下 上:樹的上部。下:樹的下部。

    23. 太守謂誰 謂:是。

    11、送東陽馬生序(八年級下冊)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答案

    1、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致:買

    2、援疑質理 援:提出 質:詢問

    3、益慕圣賢之道 慕:仰慕

    4、俟其欣悅 俟:等到

    5、滕人持湯沃灌,以衾以覆 湯:熱水 覆:蒙蓋

    6、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再:兩頓

    7、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走:跑 逾約:超過期限

    8、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通“肢” 肢體

    9、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通“報” 穿著

    12、馬說(八年級下冊)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 策:駕馭 道:方法

    2、執(zhí)策而臨之 策:鞭子 臨:對著

    3、其真無馬邪 其:難道

    4、其真不知馬也 其:恐怕

    5、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餐 石: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6、食之不能盡其材 食:喂 材:才能

    7、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是:這樣

    8、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樣

    9、 才美不外見 見:通“現(xiàn)” 表現(xiàn)出來

    10、故雖有名馬 雖: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

    13、與朱元思書(八年級下冊)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答案

    1、 風煙俱凈 俱:全,都

    2、 從流飄蕩 從:隨著

    3、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縹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比得過 奔:飛奔的馬

    5、負勢競上 負:憑依

    6、蟬則千轉不窮 轉:通“囀” 叫

    7、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到 息:平息

    8、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經綸:經營 反:通“返” 返回

    9、橫柯上蔽 柯:樹干

    二、翻譯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那空間的煙霧都消散盡凈,天和山呈現(xiàn)相同的顏色。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飛箭還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飛奔的馬。

    3、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那一座座高山)憑依高峻的形勢爭著向上,爭著向高處和遠處伸展。

    4、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鳶飛到天上一樣極力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他那熱衷功名得祿的心。

    5、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忙于經營俗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

    6、 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稀疏的樹木枝條相互交叉掩映,有時偶爾也見到(一絲)陽光

    三、閱讀課本,回答問題 答案

    1、本文總領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寫水流勢湍急,《三峽》一文中的哪句話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文中“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怎么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贊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請找出文章里具體描繪富春江的“異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從聽覺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體語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6、鳶飛戾天者息心和經綸世務者忘反的原因分別是什么? 望峰

    窺谷

    14、出師表(九年級上冊)

    崩殂 死(皇帝)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實在;時

    蓋追先帝殊遇 原來是;優(yōu)待,厚遇 以光先帝遺德 發(fā)揚光大

    恢弘志士之氣 發(fā)揚擴大 陟罰臧否 善惡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顯示;治 是以先帝簡拔 因此

    以遺陛下 給予 悉以咨之 都;詢問

    親賢臣,遠小人 親近;疏遠 痛恨于桓靈也 痛心遺憾

    躬耕 親自 猥自枉屈 降低身份

    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由是感激 感動,激動

    遂許先帝 于是;答應 二十有一年 通“又”,表余數(shù)

    夙夜憂嘆 早晚 恐托付不效 實現(xiàn)

    深入不毛 不長草(的地方) 庶竭駑鈍 差不多;比喻才能平庸

    托臣以以討賊興復之效 重任 以彰其咎 表明,顯揚;過失

    咨諏善道 詢問 臨表涕零 流下眼淚

    句子翻譯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不應當隨便看輕自己,說一些不恰當?shù)脑?,以致堵塞人們向您竭誠進諫的道路。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獎懲功過、好壞,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異。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家會有司論其刑賞。 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條法令以及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應該交給主管的官,判定他們受罰或受賞。

    必能使行和睦,優(yōu)劣得所。 一定能夠使軍隊團結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旺發(fā)達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后漢傾覆衰敗的原因。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因此我很感激,于是答應先帝愿意為他奔走效勞。

    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 陛下也應自行謀劃,以詢問(治國的)好道理,考察,采納正確的意見。

    關鍵問題

    本文中諸葛亮主要向劉備提出了哪三條建議? 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

    本文主要表達了什么情感? 蘊含著作者對先帝的感恩圖報之情,表達其竭力效忠劉備父子的心愿。

    15、愚公移山(九年級下冊)

    一、指出加點的詞的含義 答 案

    1、方七百里,高萬仞。 方:指面積,方圓。

    2、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懲:苦于。迂:曲折,繞遠。

    3、聚室而謀。 謀:商量。

    4、吾與汝畢力平險。 汝:你們。

    5、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指:通“直”。

    6、雜然相許。 雜然:紛紛,許:贊同。

    7、其妻獻疑曰。 獻疑:提出疑問。

    8、且焉置土石。 且:況且。焉,疑問代詞。置:安放。

    9、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易:交換。反:通“返”。

    10、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聰明。

    11、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窮匱:窮盡。

    12、何苦而不平? 苦:愁。

    13、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通“無”。

    14、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二、翻譯下列句子。 答 案

    1、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進來都要繞遠路。

    2、且焉置土石? 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節(jié),始一返焉。 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呢。

    4、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聰明了。

    5、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還不如寡婦和弱小的孩子。

    三、回答下列問題。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直通豫南,達于漢陰。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對移山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 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對丈夫的關心而“獻疑”的,她不反對移山,所以提出移山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譏笑,阻止移山,也體現(xiàn)了他智非真智。

    4、文章中兩個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對舉,有何深意? 從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實上,“大智若愚”,他有遠大的抱負,移山是為了造福后代,他認識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的力量是“無窮匱”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靜止的眼光看問題,斷定人在自然面前無能為力,實為“鼠目寸光”。

    16、:魚我所欲也(九年級下冊)

    一、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二者不可得兼 同時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禍患,災難。辟: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如

    4、賢者能勿喪耳 不丟掉

    5、蹴爾而與之 用腳踢

    6、萬鐘則不辯禮儀而受之 通“辨”,辨別。

    7、萬鐘于我何加焉 有什么益處

    8、妻妾之奉 侍奉

    9、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通“德”,感激。與:通“歟”,語氣詞。

    10、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通“向”,從前。

    11、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放棄。

    12、此之謂失其本心 本性,天性

    二、翻譯下列句子

    1、舍生而取義者也 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3、呼爾而與之 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

    4、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

    5、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從前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

    6、此之謂失其本心 這就叫做喪失了人的本性。

    三、回答問題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論點? 舍生而取義

    比喻

    2、“魚”與“熊掌”分別比喻什么? “魚”比喻“生”,“熊掌”比喻“義”。

    3、本文主要贊揚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贊揚了“舍生取義”,批判了“見利忘義”。

    3、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 因為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損人格。

    4、寫出一兩個你所知道的舍生取義的歷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17、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九年級下冊)

    一、詞語解釋

    舜發(fā)于 被任用 人恒過 常;犯過失

    傅說舉于 被選拔 衡于慮 同“橫”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責任,擔子;這 而后作 奮起

    苦其心志 使┅┅痛苦 征于色 顏色

    勞其筋骨 使┅┅勞累 發(fā)于聲 吟詠嘆息

    鋨其體膚 使┅┅饑餓 而后喻 了解

    空乏其身 使┅┅貧困 法家拂士 同“弼”

    亂其所為 使┅┅錯亂 入則 在里面。指國內

    所以動心忍性 用來;使┅┅驚動;使┅┅堅韌; 出則 在外面。指國外

    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曾同“增”

    二、 翻譯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經這樣的人

    必先苦其必志,勞其筋骨 一定要使他的內心痛苦,筋骨勞累

    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使他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

    行拂亂其所為 使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以不斷增長他的才干。

    人恒過,然后能改 人常犯過失,然后才能改正

    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內心憂困,思慮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

    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一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色上顯露出來,在吟詠嘆息聲中表現(xiàn)出來,然后才能為人們所了解。)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一個國家)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國外沒有敵國外患,這個國家就往往會導致滅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這樣,人們才會明白,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fā)展,享受安樂使人委靡死亡。

    三、中心內容

    孟子認為人才是艱苦環(huán)境造就的,有了艱苦環(huán)境的磨練,才能使人性格堅韌、頑強,才能擔負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論點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本文的論點是什么?答: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 本文開頭所列舉的六個著名的歷史人物,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答:都是在經歷了一番艱難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

    3、在作者看來,一個人經受了艱難困苦的磨練,將會有怎樣的益處?

    答: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文中由個人升華到國家,論證“死于安樂”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答: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18、鄒忌諷齊王納諫(九年級下冊)

    一、詞語解釋

    1、鄒忌諷齊王納諫 諷:諷諫。納:接受。

    2、鄒忌修八尺有余。 修:長,這里指高。有,“又”。

    3、朝服衣冠,窺鏡。 服:穿戴。窺:照。

    4、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 復:又一次。

    5、明日,徐公來,孰視之。 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細。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認為??????美。私:偏愛。

    7、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蔽:愛蒙蔽,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過者。 面刺:當面指責。

    9、能謗譏于市朝。 謗譏:議論。市朝:公眾場合。

    10、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 間進:偶然進諫。

    二、翻譯下列句子。 答 案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個更美麗?

    2、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第二天,徐公來了,仔細地看徐公,自認為不如徐公美麗。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對我有所求,都認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出我的過失的人,授給上等獎賞;

    7、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能在公共場所指責我的人,傳到我的耳中來的,授給下等獎賞。

    8、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旨令剛下達,大臣們都來朝廷進諫,宮門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之后,常常斷續(xù)有人來進言規(guī)勸,滿一年后,即使有人想進言,也沒有什么可進諫了。

    三、回答下列問題。

    1、鄒忌以什么事聯(lián)想到國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鄒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與徐公誰美的問題。

    2、鄒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對自己的評價? 他認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梢娝凶灾鳌?/p>

    3、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在“諷”齊王時,很講技巧,先以“閨房小事”談自己的體會,然后以類比的方式委婉進諫。

    4、諷諫的結果如何? 齊王接受了諫言,并發(fā)布政令,廣開言路,懸賞納諫,始而“門庭若市”,繼而“時時而間進”,最后“無可進者”,終于“戰(zhàn)勝于朝廷”。

    5、鄒忌成功的說服齊王,他的勸說方式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么啟示? 他的勸說方式,即委婉勸說,它的優(yōu)點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勸說者,使之受到啟發(fā)、明白道理,從而樂于接受。今天的人際交往仍值得借鑒這種做法。

    19、曹劌論戰(zhàn)(九年級下冊)

    一、指出加點的詞的含義 答 案

    1、十年春,齊師伐我。 伐:攻打

    2、肉食者鄙。 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淺。

    3、又何間焉? 間:參與

    一、指出加點的詞的含義 答 案

    4、小惠未 ,弗敢專也 :通“遍”,遍及,普遍。

    5、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犧牲:指豬、牛、羊等。加:虛報。信:實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賜福,保佑。

    7、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獄:案件。雖:即使。

    8、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 可以:可以憑借

    9、既克,公問其故。 克:戰(zhàn)勝

    10、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作:振作。再:第二次。

    11、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測:估計。伏:埋伏。

    二、翻譯句子 答 案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細察,也一定要依據(jù)實情來處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恩小惠,還不能得到神靈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會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就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后,勇氣就沒有了。

    3、夫戰(zhàn),勇氣也。 作戰(zhàn),靠的是勇氣。

    3、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梢詰{借這個云打一仗。如果作戰(zhàn)請讓我跟隨你去。

    三、回答下列問題。

    1、“曹劌請見”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2、表現(xiàn)魯莊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屬也”具體指什么?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4、文中的“將鼓”“將弛”表現(xiàn)了魯莊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現(xiàn)了曹劌什么? “將鼓”“將弛”表現(xiàn)了魯莊公急躁冒進;“未可”“可矣”表現(xiàn)了曹劌胸有成竹,從容不迫。

    5、曹劌分析取勝的原因有兩條:一條是選擇有利于進攻的時機,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條是把握有利于追擊的時機,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轍亂旗靡。

    6、本文的成語是什么?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氣。

    7、如何評價曹劌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個深謀遠慮的軍事家,論戰(zhàn)表現(xiàn)出他的勇氣,作戰(zhàn)“下視其轍”“登軾而望”,充分體現(xiàn)了他審慎和豐富的軍事經驗。

    文言文重點詞匯500個是什么?

    1、詣:到,去。

    2、勸:鼓勵,獎勵;受到鼓勵、獎勵。

    3、課:考核、督促、征收。

    4、風、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視,巡行;考察,核實,查明。

    6、游:游玩,游覽;旅行,外出求學或求官;交際,交往。

    7、趣、趨:小步走,跑;又引申為趕快,迅速;通“促”,催促。

    8、劾:舉報,檢舉,揭發(fā)。

    9、白:告訴,報告。常用于官吏之間。

    10、短:進讒言,說壞話。

    11、害:嫉妒。

    12、聞:聽說,聽見;使知道,報告給……知道。

    13、折:指斥,指責,駁斥。

    14、讓:責備,責怪;謙讓,辭讓。

    15、黨:偏袒,伙同,包庇。

    16、矯:假托,假傳。

    17、質:作人質;抵押。

    18、次:臨時駐扎(用于軍隊);住宿,停留(用于個人)。

    19、輸:繳納(貢品或賦稅)――由“輸送、運輸”引申。

    20、當:判刑,判罪。后多帶表示懲罰意義的`詞語。

    350字經典古詞,古文

    《夢游天姥吟留別》1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2。

    越人3語天姥,云霞明滅4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5,勢拔五岳掩赤城6。

    天臺一萬八千丈7,對此欲倒東南傾8。

    我欲因之9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10。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11。

    謝公12宿處今尚在,淥13水蕩漾清14猿啼。

    腳著謝公屐15,身登青云梯16。

    半壁見海日17,空中聞天雞18。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19。

    熊咆龍吟殷巖泉20,栗深林兮驚層巔21。

    云青青22兮欲雨,水澹澹23兮生煙。

    列缺24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25。

    青冥浩蕩26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27。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28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29,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30驚起而長嗟。

    惟覺31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32。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33。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34。

    安能摧眉折腰35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2]

    高中文言文??急痴b

    1. 高中語文必背文言文篇目

    高中語文必背文言文篇目有:

    聲聲慢(尋尋覓覓)、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永遇樂(千古江山)、揚州慢并序、長亭送別(節(jié)選)、逍遙游(節(jié)選)、勸學(節(jié)選)、屈原列傳(節(jié)選)、陳情表、滕王閣序(節(jié)選)、師說、阿房宮賦、六國論。

    游褒禪山記、前赤壁賦氓、離騷(節(jié)選)、迢迢牽牛星、短歌行(對酒當歌)、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山居秋暝、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兵車行、蜀相、客至、登高、登岳陽樓、石頭城、琵琶行序、李憑箜篌引。

    過華清官(長安回望繡成堆)、錦瑟、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雨霖鈴(寒蟬凄切)、桂枝香(登臨送目)、念奴嬌(大江東去)、鵲橋仙(纖云弄巧)。

    擴展資料:

    我國的古典詩文包含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美德與情操,是融匯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學等諸多知識的結晶,兼容了德育、智育、美育等功能。

    同時,經典古詩文又是中國文化的最好載體。大量閱讀古詩文,必將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必將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必將幫助我們完善自身人格修養(yǎng)、提高文化品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高中生必背文言文40篇

    2. 高考必背文言文短句

    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1-5)規(guī)定背誦篇目總集總目錄: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1)1、《沁園春?長沙》2、《雨巷》3、《再別康橋》4、《燭之武退秦師》5、《荊軻刺秦王》(第8段)6、《記念劉和珍君》(第2、4節(jié))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2)1、《詩經?氓》*2、《離騷》(節(jié)選)3、詩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4、《蘭亭集序》5、《赤壁賦》6、《游褒禪山記》(第2、3段)*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東南飛》(開頭到“千萬不復全”)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3)1、《蜀道難》2、《秋興八首》(其一)3、《詠懷古跡》(其三)4、《登高》*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國也》7、《勸學》8、《過秦論》(第3、4、5段)*9、《錦瑟》*10、《馬嵬》(其二)*11、《師說》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4)1、《念奴嬌?赤壁懷古》2、《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3、《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5、《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6、《聲聲慢?尋尋覓覓》7、《廉頗藺相如列傳》(后5段)*8、《長亭送別?碧云天》*9、《望海潮?東南形勝》*10、《雨霖鈴?寒蟬凄切》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5)1、《歸去來兮辭》(并序)2、《滕王閣序》(第2、3段)3、《陳情表》*4、《逍遙游》(誦讀)注:前面加*的為原教材規(guī)定背誦篇目,但新課標未要求背誦。

    第一冊(必修1)沁園春?長沙( *** 1925年)獨立寒秋, / 湘江北去, / 橘子洲頭。 / 看萬山紅遍, / 層林盡染; / 漫江碧透, / 百舸爭流。

    / 鷹擊長空, / 魚翔淺底, / 萬物霜天競自由。 / 悵寥廓, / 問蒼茫大地, / 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 恰同學少年, /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 揮斥方遒。

    / 指點江山, / 激揚文字, /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 / 到中流擊水, / 浪遏飛舟? 雨巷(戴望舒)撐著油紙傘,獨自 / 彷徨在悠長、悠長 / 又寂寥的雨巷, / 我希望逢著 / 一個丁香一樣的 /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 丁香一樣的顏色, / 丁香一樣的芬芳, / 丁香一樣的憂愁, / 在雨中哀怨, /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 撐著油紙傘 / 像我一樣, / 像我一樣地 / 默默彳亍著 / 冷漠,凄清,又惆悵。她靜默地走近 / 走近,又投出 / 太息一般的眼光, / 她飄過 / 像夢一般的, / 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 一枝丁香的, / 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 到了頹圮的籬墻, / 走盡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 / 消了她的顏色, / 散了她的芬芳, / 消散了,甚至她的 / 太息般的眼光, /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 彷徨在悠長,悠長 / 又寂寥的雨巷, /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的 / 結著愁怨的姑娘。再別康橋(徐志摩)輕輕的我走了, / 正如我輕輕的來; /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 是夕陽中的新娘; /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軟泥上的青荇, /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榆陰下的一潭, /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泛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p>

    亦去之。荊軻刺秦王(《戰(zhàn)國策》)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

    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記念劉和珍君(魯迅)二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我們還在這樣的世上活著;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3. 高中必背的古文

    1 高中必背文言文二十篇 一、寡人之于國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

    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p>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艿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

    ’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二、勸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車柔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車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三、逍遙游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鯤之大,大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

    《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船也無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及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天閼者,而后及今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湌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糖;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天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安鳥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shù)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

    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

    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期已矣。

    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

    --------------------------------------------------- 2 高中必背文言文二十篇 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數(shù)數(shù)然也。

    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已,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四、鄒忌風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之美麗者也。

    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人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4. 高中文言文都要背哪些

    初中:論語十則;桃花源記;陋室銘;愛蓮說;三峽;記承天寺夜游;送東陽馬生序;岳陽樓記;醉翁亭記;出師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魚我所欲;關雎;蒹葭;觀滄海;飲酒;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次北固山下;使至塞上;聞王昌林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行路難;望岳;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錢塘湖春行;觀刈麥;雁門太守行;赤壁;泊秦淮;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夜雨寄北;無題(李商隱);相見歡;漁家傲秋思;浣溪沙(晏殊);登飛來峰;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游山西村;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過零丁洋;天凈沙秋思;山坡羊潼關懷古;己亥雜詩;山居秋暝高中:氓(必修一);離騷(必修一);阿房宮賦(必修二);逍遙游(必修二);赤壁賦(必修二);蜀道難(必修三);登高(必修三);琵琶行(必修三);錦瑟(必修三);虞美人(必修三);念嬌奴赤壁懷古(必修三);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必修三);勸學(必修四);師說(必修四)。

    5. 高中文言文必背

    高考語文背誦與默寫篇目 (一)古文(11篇) 1 《勸學》 荀子 2 《過秦論》 賈誼 3 《師說》 韓愈 4 《阿房宮賦》 杜牧 5 《六國論》 蘇洵 6 《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7 《石鐘山記》 蘇軾 8 《前赤壁賦》 蘇軾 9 《離騷》屈原 10 滕王閣序 (唐)王勃 11《屈原列傳》《史記》 (二)詩詞曲(35首) 1 《氓》 《詩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 。

    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偨侵?,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3 《歸園田居》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4 《孔雀東南飛》 漢樂府 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

    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里?!?/p>

    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靶聥D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

    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p>

    出門登車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

    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新婦謂府吏:“感君區(qū)區(qū)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

    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迸e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

    5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6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7 《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8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9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長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0 《兵車行》 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驈氖灞狈篮樱阒了氖鳡I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11。

    6. 求高中人教版語文必修一必修二中得古文易考句子快期末考試了以前背

    第4課 燭之武退秦師1.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2.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3.既然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4.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第五課 荊軻刺秦王1.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2.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3.父母宗族,皆為戮沒.4.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zhèn) 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5.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6. 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第六課 鴻門宴1、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2、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3.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4、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5、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常以身翼蔽沛公.6、四人持劍盾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必修二第八課 蘭亭集序1.\x09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2.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3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4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5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第九課《赤壁賦》〉重點句翻譯:1、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2、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lí)婦.3.\x09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6、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7、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8、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9.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10.蓋將自其變著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7. 高中要背誦的古詩文

    共64篇。

    荀子《勸學》、莊子《逍遙游》、韓愈《師說》、杜牧《阿房宮賦》、蘇軾《赤壁賦》、《詩經?衛(wèi)風?氓》、《離騷》、李白《蜀道難》、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隱《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辛棄疾《永遇樂》(千古江山)。初中50篇:《孔子語錄》、孟子《魚我所欲也》、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左傳?曹劌論戰(zhàn)》、《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諸葛亮《出師表》、陶潛《桃花源記》、酈道元《三峽》、韓愈《雜說(四)》、劉禹錫《陋室銘》、柳宗元《小石潭記》、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周敦頤《愛蓮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詩經?關雎》、《詩經?蒹葭》、曹操《觀滄?!?、陶潛《飲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灣《次北固山下》、王維《使至塞上》、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行路難》、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白居易《觀刈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李賀《雁門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隱《夜雨寄北》、李商隱《無題》、李煜《相見歡》、范仲淹《漁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飛來峰》、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水調歌頭》、陸游《游山西村》、辛棄疾《破陣子》、文天祥《過零丁洋》、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懷古》、龔自珍《己亥雜詩》。

    8. 高中所有必背古詩文篇目

    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1-5)規(guī)定背誦篇目總集

    總目錄:

    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園春?長沙》2、《雨巷》3、《再別康橋》4、《燭之武退秦師》

    5、《荊軻刺秦王》(第8段)6、《記念劉和珍君》(第2、4節(jié))

    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2)

    1、《詩經?氓》*2、《離騷》(節(jié)選)

    3、詩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

    4、《蘭亭集序》5、《赤壁賦》6、《游褒禪山記》(第2、3段)

    *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東南飛》(開頭到“千萬不復全”)

    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3)

    1、《蜀道難》2、《秋興八首》(其一)3、《詠懷古跡》(其三)4、《登高》

    *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國也》7、《勸學》8、《過秦論》(第3、4、5段)

    *9、《錦瑟》*10、《馬嵬》(其二)*11、《師說》

    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嬌?赤壁懷古》2、《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3、《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5、《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6、《聲聲慢穿儲扁肥壯堵憋瑟鉑雞8226;尋尋覓覓》

    7、《廉頗藺相如列傳》(后5段)

    *8、《長亭送別?碧云天》*9、《望海潮?東南形勝》*10、《雨霖鈴?寒蟬凄切》

    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5)

    1、《歸去來兮辭》(并序)2、《滕王閣序》(第2、3段)3、《陳情表》

    *4、《逍遙游》(誦讀)

    22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