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車的高三作文
生活中離不開車。車,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車來車往,見證著時代的發(fā)展,承載了世間的真情;車來車往,折射出觀念的變遷,蘊含著人生的哲理。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車的高三作文,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關于車的高三作文1
現(xiàn)代旅行中,我們常?;孟胫囕v能如閃電一般穿越障礙,瞬間直達,我們常為交通的堵塞感到焦躁不安,卻從未想過在遙遠的幾千年前,曾有這樣一位思想者,就乘坐在一輛簡陋而緩慢的木車上,為了自己的理想往返奔走在蒼茫的大地上,不知疲倦,終其一生。
他就是為我們所熟知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鮑鵬山在《風流去》中曾對孔子有過這樣一段描述:在一條浩浩湯湯的河邊,孔子師徒又找不到渡口了,子路上前向河邊的農夫問路,卻只是得到“天下皆亂,舉世皆然,何不避世歸隱,躬耕隴畝”的勸誡。
難道孔子不明白這些嗎?幾十年來,他歷盡艱辛,學而不厭,“十年磨一劍”,卻連“霜刃未曾試”,心中的滿腔豪情與偉大抱負無人言說,也無人理解,如何能沒有感慨,如何能沒有惆悵?但是他卻握緊手中的韁繩,堅守著“君子固窮”的決心,立下了“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的泣血誓言。君子,安能作窮途之哭,那只是無能者的怯懦表現(xiàn)。他不羨慕避世田園、閑云野鶴的自由隱士,也不向往車來車往、燈紅酒綠的俗世生活,他只是孤獨地駕著那輛破舊的木車,周游于列國之中,往來于天地之間,渺小又偉岸。
枯葉鋪地,北風呼嘯。但是這樣一位似乎不可理喻的執(zhí)著者依然在木車上顛沛著,流離著,這在越來越懂得進退有據(jù)的現(xiàn)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議的。然而,正是這樣的倔強,讓世界感到了畏懼。我們從那轆轆的木輪聲中,聽懂了“政治”的真正含義。那是對人生、對土地、對宇宙的求索,他不倦地向各個階層訴說他的思想,訴說他對這個世界的思考。他將自己滿腔的熱情注入《春秋》之中。他顯示了窮卻依然兼濟天下的政治胸懷,用燃燒的激情驅逐了整個冬天的寒冷,破除了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又化作明燈,照亮了亙古的長夜。
木車雖小,卻阻不斷萬丈激情。無數(shù)個孔子般固執(zhí)的思想者正手持韁繩,駕著顛簸的木車,向我們緩緩駛來,載著滿腹思想,駛進茫茫的歷史長河之中,駛向我們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于車來車往中,獨獨見他們正向我們招手,那是欲將自己的絕世思想一吐為快的渴望,亦是愿將我們引向光明未來的義不容辭。
有未來雖遠,卻將不再艱險,唯愿有孔子們駕著木車來“導夫先路”在車來車往中,唯轆轆車聲引領我們走向未來與希望。
關于車的高三作文2
我們都希望“車如流水馬如龍”,卻不愿“門前冷落鞍馬稀?!睆暮螘r起,車變成了權貴奢侈的象征,我們又何時能回到信陵公子驅車進陋巷,流露真情的時代呢。
車是我們的代步工具,但漸漸的,車便成的我們攀比的工具,我們流連于它琳瑯滿目的品牌,卻漸漸淡忘了真情的傳遞。我們享受那份因為車而帶來的虛榮,卻將寶貴的真情漸漸掩埋。社會上富二代攀比豪車,六旬老人刮壞奔馳車街邊痛哭的新聞屢見不鮮。為什么我們會把那份虛無的榮耀看得如此重要,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真情呢?
當冉阿讓把珂賽特從破舊的小旅館中救出,把她抱上那輛顛簸的馬車上時,小珂賽特決定無保留地信任這位素未謀面的紳士并與他共度一生。而冉阿讓也在車里決定永遠收養(yǎng)這個孤兒,履行自己對她母親的。那個風雨交加的晚上,這輛車里流露的真情像是永不熄滅的燭火,一直閃爍到了今天。
而現(xiàn)在這燭火卻被炫耀和攀比蒙蔽了,我們只看見了有價的虛榮,比車之風刮不停,馬達震天響,標志多閃亮,不是魚叉就是小馬,勝利女神更軒昂,你說你開日本車?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物質大發(fā)展,社會大進步,人人都飆車,我們真的幸福嗎?君不見,高速路上,多少輕狂少年成冤魂,十字街口,幾許深心老者變騙子。車本為人服務,現(xiàn)有萬千車奴伺候車子,這是異化,還是荒誕?我們見證的時光的流逝,卻忘記了不變的真情。而真情才是最珍貴的東西。
史鐵生有許多輪椅車,其中有的早已被劃得斑斑駁駁,而他卻視若珍寶,他在《我與地壇》中寫道:“第一輛車,是母親東奔西走找人定制的……這一輛,是他第一次當上編劇,電影廠的朋友們湊錢賣給他的……“可見,留下的并不是車,而是母親對兒子的愛,是朋友對他的支持。不能扔的不是車本身,而是在車背后那無法割舍的深切真情。車是活動著的家,多少家庭的溫馨,多少情侶的甜蜜,多少孩子的淘氣,它為你遮風擋雨,為你留住深情。
車,見證的時光的流逝,時光滾滾,將一輛又一輛,一代又一代的車淘汰,它們消失在歲月的長河中,而用不消散的,確實一代代傳遞下來的真情,車不是虛榮的代名詞,而是真情的載體。車會老舊,但真情永遠不會消失。
關于車的高三作文3
作家曹文軒在其散文《前方》中寫過一句話: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既然如此,一個人就應該做好“吃苦”的準備,所以,無論明天的天氣有多么惡劣,我們這輛“車”都要上路。
路該怎么走?每個人無從知道,但我們心里都有個前方,我們要做的只是開啟引擎、給足油,奔著大方向動起來!我們要自勉,無須懼怕,因為老祖宗早給我們留下了“行車”的智慧:車到山前必有路!
當然,每輛“車”的軌跡都不盡相同,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就說過,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有的人是豪車,先天就有優(yōu)越的條件。他們的家庭給他們提供了一大段坦途。在這樣的順境中如果他們不思進取,那么即使是豪車也無法使夢想之花開放,就如某歌唱家夫婦的兒子李天一,利用父母的優(yōu)勢,過著任性的生活,結果呢?在花一樣的年紀鋃鐺入獄;反之,用好順境可能會做出更大的成就。說到這一點,我很自然地想到了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的獨子——王思聰。王思聰給人的表象,很像一個“_”,然而春秋時期的孔子說過,看一個人要“察其言而觀其行”。王思聰利用了其父的一點優(yōu)勢不錯,但他自己也積極干一番事業(yè),年紀輕輕就贏得了“北京普思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IG電子競技俱樂部創(chuàng)始人、萬達集團董事、網(wǎng)絡紅人”等諸多頭銜,實為當代青年才俊!這不才是“豪車”該有的范兒嗎?
有的人先天條件差了點,家庭無法提供必要的“硬件”,是一輛總要自己找油加的“老爺車”。但這不應該是一些人停止奮斗、偷空搞“葛優(yōu)躺”,甚至等著別人來“拖行”自己的理由?!袄蠣斳嚒备鼞晕冶薏?。眾所周知,李嘉誠是全球華人中的富豪。而他早年發(fā)家歷程卻是充滿艱辛。15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因病去世。為了養(yǎng)活母親和三個弟弟,李嘉誠_中斷學業(yè),開始養(yǎng)家糊口。他當過茶樓的跑堂、做過鐘表店的店員、干過五金廠的推銷員。會看相的同鄉(xiāng)還曾認為他“眼眸無神,骨架瘦弱,未來恐難成大器”。試問:有多少人有李嘉誠一樣的遭遇?退一步講,即使你比李嘉誠更慘,那么你有他肯拼嗎?
夢想總是高高在上,不要希冀自己是一輛可以插上翅膀的“飛車”,一飛沖天,我們依然匍匐在現(xiàn)實的土地上。但我們可以不斷向上,終有一天在云天接壤處,我們會觸摸到我們的夢想!我們會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關于車的高三作文4
放學了,住宿生最期待的一刻。
但,這個時刻不是陽光明媚,微風習習。大半邊天好像被人潑了墨水似的,風在狂吼著,還夾雜著冷冷的細雨。車站邊很多學生都把校服領子拉得老高的,在寒風冷雨中拼命想捉住點溫暖。可是我一點也不覺得冷,我并沒有比他們穿的多,我就是不覺得冷,反而對這“鬼天氣”有好感。雖然心里在默默地念著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心里一點也不覺的憂傷,反而好像有什么溫暖的東西在滋長。
車來了。
是藍色的三號車。
上了車之后,我還是找了那個位置,最后排的靠窗邊的位置。我一直都偏愛那個位置。坐在那里可以看到車里全部光景,可以看到車外如放電影般的風景。
就像現(xiàn)在我靜靜地一個人坐在那里,數(shù)著車上有多少個人我認識。最前面那個是愛笑愛玩愛鬧的“蔥頭”,接著是那個老愛和我拌嘴的家文,還有胖胖的憨厚的家明……我的腦海瞬間都浮現(xiàn)出了那六年的點點滴滴,浮現(xiàn)出了那六年的喜怒哀樂……那些畫面都沒有褪色,鮮明如初,讓人感到那么溫暖,溫暖得想哭。我想叫他們。叫出那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可看到他們的瞬間,我在懷疑那真的是他們么?話都到了嘴邊卻在那瞬間啞然。我把臉別過窗戶邊,窗戶外的天陰暗暗的,路邊的行人來來往往,很多商店的霓虹燈都亮起來了,在我的眼里都成了模糊一片。耳邊突然響起一首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模糊的視線里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清晰的身影,是煒仔。我想叫他,可是無奈我怎么出聲,他都聽不到,我們隔著不僅僅是一塊玻璃的距離,而是我在車里,他在車外,車沒什么理由會為了我想叫一個人而停下了的。我就這樣看著他一點點消失在我的視線,他,我怎么會忘記他呢?那一年,他整整陪了我一年了,陪我度過那辛苦的一年,忍受了我的任性賴皮小脾氣,我們都是受傷的小獸,相互幫對方治療傷口,整整一年了。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我到站了。司機沒看到我要下車,停了一下就準備把車開走,差點把我夾在了門縫。那一刻,像我這樣膽小的人居然沒被嚇到,一點恐懼感的沒有。我只是不敢去驚擾那已經沉睡的回憶,它們像個新生兒那樣酣睡著,純潔得如日本春天那飛舞的櫻花。
下車時,我再往車里看,對上了那些人們的眼睛,我確定是他們了。但車已經開走了。我的心——溫暖且疼痛著。
關于車的高三作文5
父親1983年參加工作,那時,雖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已經開過,改革開放的大幕已經拉開,東方睡獅已漸蘇醒,中國邁開了前進的步伐,但是,積貧積弱的局面,還沒有改變。父親的工資也只有46元,每月被扣除15元伙食費之后,也就只剩下31元了。為了補貼家用,父親在總工會的職工學校里謀得業(yè)余教師的職位。每次上課來回要走十里路.買輛自行車就顯得十分必要了,那時買一輛自行車得150多元,也就是父親積攢半年的工資才能實現(xiàn)這個理想。父親性子急,半年是斷然不能等的,就“寅吃卯糧”吧,于是,他分別從三個同事那里借了點錢,大家給湊了150多元。父親喜滋滋地去百貨公司,人家卻冷冷地跟他要“車票”,沒辦法,父親只得“望車興嘆”了。過些日子,父親學校的一位老先生通過學生家長弄了一張“車票”,買了一輛嶄新的飛鴿牌自行車,從此成為父親的朋友,與父親一起穿梭于熱鬧的街市,來往于單位和職工學校之間,方便了出行,還解決了一些經濟困難。
十多年過去了,父親的車子漸漸地老了,全身沒有了光澤,附加的零部件也都脫落了,車鈴也銹跡斑斑,消失了先前那令人心醉的響聲,屬于它的光鮮時代已經悄然逝去。每每和父親一同出去,它大有自慚形穢的樣子,甚至有時鬧起情緒來,不愿伴父親出門,不是松動鏈條,就是不鼓“勇氣”。父親想,它大概是不想見到那些“風馳電掣”般的電動車、摩托車吧。這時父親每月的收入也有兩三千元了,學校也發(fā)展了,將高三年級從擁擠的城內搬到開闊的郊野,家住老校區(qū),來往上班也有二十里路,每天來往數(shù)次,也太累那只老“飛鴿”了。于是,父親就花一個月的工資,買了一輛當時還很流行的重慶嘉陵摩托車,從此,老“飛鴿”就光榮退休了,那是2000年的春天。
“重慶嘉陵”載著父親,風里來雨里去,或低速慢行在通向送兒女上學的文昌路邊,或高速飛奔在通往新校區(qū)的謝安路上。隨著車速加快,收入也在不斷提高,除工資外,每月的獎金也有1000多元。
父親經常寫稿,稿費也常常寄來,父親的日子在嘉陵的車輪上轉動,忙碌,充實,愉快……如今,學校的停車場上已經排滿了大眾朗逸、一汽速騰、通用別克“….這輛嘉陵,也開始與父親“鬧意見”了,特別是天冷了,任父親腳蹬得生疼,它就硬是不起火……這時,父親就會埋怨它,“這性子,怎能追得上中國崛起的腳步!”最近,昕父親對著“罷工”的嘉陵笑著說:“要是你再不思進取的話,我就要移情‘速騰’,追求中國速度嘍!”
關于車的高三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