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觀后感范文
《我的姐姐》這部影片圍繞著女主人公姐姐究竟是去追求個人事業(yè)發(fā)展還是撫養(yǎng)幼弟的艱難抉擇逐步展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我的姐姐觀后感,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p>
我的姐姐觀后感1
一個人的命運,往往要從上一代開始說起。安然的姑媽,生活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她和弟弟一同考上中專,可家里只能供得起一個。于是媽媽狠心斬斷她上學的念想。因為她是姐姐,更因為她是女孩。
后來,姑媽打算和朋友去俄羅斯做生意,剛到莫斯科,就接到媽媽的電話。說弟弟生了個女兒,要她回來幫忙。即使心中有萬千的不愿意,姑媽還是回來了,因為她是姐姐,因為她是女人。
所以,自從安然的父母死后,姑媽總是教育安然:
“你是姐姐,所以你得撫養(yǎng)弟弟,你是女孩,所以要放棄考研的夢想,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p>
歷史總是出奇的相似,安然的父母也重男輕女,所以才有了比她小十多歲的弟弟安子恒。為了要二胎,父親給安然偽造了殘疾證明,處于對女孩的討厭,父親甚至不允許她穿裙子,否則就是一頓毒打。在安然的記憶中,她經(jīng)常被爸爸打。但是在安子恒的記憶中,爸爸卻從來不打他,還總是給他做紅燒肉吃。當?shù)艿軐憬阏f:
“我們兩個的爸爸好像不是一個人?!睍r,我潸然淚下,驚嘆世間真有這樣對子女如此區(qū)別對待的父母,也明白不是所有的父愛都如山般高大厚重。
可喜的是,安然沒有走姑媽的老路,她從小學會了獨立,拼命讀書,拼命存錢,拼命逃離束縛自己的環(huán)境。最后,終于成功了,能去北京,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也算這個家庭走上了新高度。
可見,堅持主見,獨立生活,對一個人來說絕對必要。
當然,安然也繼承了姑媽的責任心,所以最終沒有把弟弟交給領養(yǎng)家庭,畢竟是親姐弟,有感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看片過程中,多次落淚,不愧為一部好作品,揭露現(xiàn)實,反映生活,演技動人,甚是喜愛。
我的姐姐觀后感2
電影《我的姐姐》在提前鎖定清明假期票房冠軍的同時,打破包括中國影史清明檔劇情片票房紀錄在內的7項影史紀錄。
作為一種陳舊的“文化枷鎖”,重男輕女不僅讓姐姐們在家庭資源配置中處于弱勢地位,也讓姐姐們承受著更多的負擔和壓力。在一些父母的腦海中,存在著一種“代價論”:兒子能夠完成血脈延續(xù)的任務,是一個家庭的希望;為了讓兒子生活得更好一些,父母乃至姐姐妹妹為此付出一些成本、做出一些犧牲都是必要的?,F(xiàn)代化進程的滾滾車輪,讓這種家庭本位的價值觀念和個人本位的價值觀念產(chǎn)生了激烈的碰撞與沖突。
家里重男輕女,姐姐從小受盡委屈。為了幫父母得到生育二胎的資格,姐姐不得不在童年假裝殘疾人;為了讓姐姐早點畢業(yè)結婚養(yǎng)家,父母生硬、冰冷地篡改了她的高考志愿……向往北京、向往讀研的姐姐,憧憬著逃脫“文化枷鎖”的束縛、展翅飛翔的美好圖景;然而,父母車禍雙亡,相差20歲的年幼弟弟需要撫養(yǎng),讓她面臨著艱難抉擇。
究竟是燃燒自己去照亮弟弟的人生道路,還是堅持“走自己的路”,姐姐不僅承受著原生家庭遺留的傷害與痛苦,也面臨著世俗的眼光、親屬的施壓。作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姐姐對傳統(tǒng)的男尊女卑的性別秩序并不認同,現(xiàn)代化的男女人格平等已經(jīng)在她腦海中形成?!段业慕憬恪吠ㄟ^戲劇沖突的方式,呈現(xiàn)了急劇的社會變遷給中國大地帶來的深刻變化。
一項調查顯示,有近20%的網(wǎng)友表示,如果相親對方不是獨生女,甚至是家中姐姐時,會毫不猶豫拒絕。不論是“有弟弟相親被拒”,還是“現(xiàn)實版樊勝美”,一些家庭做不到平等,導致資源配置和情感天平不夠均衡;重男輕女不僅導致姐姐們沒有得到足夠的愛與關心,也可能導致弟弟們缺乏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精神之“鈣”。
究竟是成全自己,還是“長姐如母”,《我的姐姐》在影片的最后設置了一個開放式結尾;不論做哪種選擇,都會有得有失,有的選擇即使現(xiàn)在不后悔,將來或許也會后悔,人生哪有那么容易的選擇題。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難有兩全其美的“選擇”;即使是姐姐帶著弟弟去北京讀研,也會面臨著經(jīng)濟壓力、無人照看、入托入學等現(xiàn)實困難。
影片《我的姐姐》的意義,不僅在于它擊中了現(xiàn)實痛感,也在于它帶給我們的討論和反思——親情的厚度固然有先天的血緣因素,也和后天的情感互動密不可分;只有提升對愛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打破“文化枷鎖”去實現(xiàn)平等,姐姐和弟弟才會生活得更好。畢竟,每個人都需要愛與被愛,姐姐和弟弟同樣需要“愛的救贖”。
我的姐姐觀后感3
《我的姐姐》是一個好電影,概括起來就是一對年齡跨度18歲的姐弟倆因為父母發(fā)生意外從陌生、相互嫌棄到彼此接納的故事。而姐姐到底應該服從自己的內心去追求個人夢想還是承擔起撫養(yǎng)弟弟的責任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
每個人一生都會面臨這樣的價值觀抉擇:到底以個人價值為核心還是以家庭價值為核心。套在電影中,如果姐姐以家庭價值為核心,那么撫養(yǎng)弟弟就責無旁貸。但姐姐卻是典型的現(xiàn)代年輕人,她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也隨著飛速發(fā)展的社會一起成長著,她有明確的夢想,她迫切希望實現(xiàn)個人價值,不愿以犧牲個人價值為前提去成就家庭責任。
作為觀眾,我也隨著情節(jié)很糾結。同樣是二十多歲的女孩子,我能與姐姐共情,我能理解在寡不敵眾的眾多親戚的圍攻中她的不易,不希望她就此妥協(xié),支持她說不。但看到那么小的弟弟,一次一次的說“姐姐我只有你了”的時候,又何其不忍的希望姐姐回應他“姐姐不會離開你,我們永遠在一起”。幸好,電影是開放式結局,留給觀眾的不是任何一種“殘忍”,而是任何可能都有可能存在的希望。
毋庸置疑,影片還想討論一種帶有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重男輕女”文化。片中的父母為了要個男孩讓姐姐假裝殘疾獲取二胎指標,偷偷改填女兒的志愿想讓女兒早日賺錢養(yǎng)家。無獨有偶,姑媽也曾為了成全她的弟弟,也就是片中姐弟倆的爸爸犧牲了自己的學業(yè)、事業(yè),而且覺得這一切是理所應當?shù)模驗樽约荷鷣砭褪墙憬?。但幸運的是,“套娃不是非要裝在一個套子里”,姐姐不是姑媽。姐姐的變化,姐姐對個人價值的追求正是我們現(xiàn)代社會變化的縮影,是當今社會價值觀、世界觀現(xiàn)代化進程的縮影。每個人都能真切的感受到,一個平等的社會秩序正在形成。
如果你去看這部電影,可能你也會為它流上許多淚。但我更愿相信那不是悲情,是正能量。你我都能感覺到,我們的這個世界正在越變越好。
我的姐姐觀后感4
一場車禍,導致一場重大變故,父母意外離世讓故事主角安然面臨一個抉擇,是放棄考研夢想全力撫養(yǎng)自己未見幾面的弟弟還是堅持夢想去北京發(fā)展。
影片中的幾個角色都帶有悲情色彩,人物形象也很飽滿。安然,姑媽,舅舅。他們其實都有自己的難處。
安然從小的遭遇就很不幸,由于生活的城市重男輕女,安然父母為了生兒子,讓安然裝瘸,騙別人女兒有殘疾。洗澡被親戚偷看。這些都給安然的童年造成創(chuàng)傷。這也是為什么安然不想留在這個城市的原因。
姑媽,童年時也和安然有過相同的經(jīng)歷,不受疼愛,睡覺被蚊子咬醒發(fā)現(xiàn)母親晚上偷偷切西瓜給弟弟吃,這些都在烙姑媽的腦海里,由于這些重男輕女意識的灌輸與潛移默化。姑媽也漸漸習慣且接受。若不是安然對這一近乎法則的質疑與對抗,估計最后也難以讓姑媽走出來。
縱觀整部影片,安然和弟弟的相處模式的變化是值得回味的,演員之間的默契配合讓我覺得情感表達十分到位。從“我不管”到“我要管”,張子楓對安然角色的情感的塑造拿捏恰到好處。
其實,影片中值得探討的點還有很多,特別是姑媽和安然一起吃西瓜對話那場戲,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的。在這我也就不一樣列舉了。
我的姐姐觀后感5
電影《我的姐姐》由殷若聽執(zhí)導,游曉穎編劇,張子楓領銜主演,肖央特別主演,朱媛媛、段博文、梁靖康主演,金遙源、王圣迪特別介紹出演,于4月2日全國上映。
這是一部現(xiàn)實題材的親情電影,電影《我的姐姐》講述成長于重男輕女家庭環(huán)境中的姐弟倆,原本關系冷漠疏離,但在父母車禍離世后,面臨撫養(yǎng)弟弟還是追求個人獨立生活抉擇的姐姐,重新意識到了親情深處血濃于水的意義。
張子楓在劇中飾演安然,受原生家庭影響,帶著情感創(chuàng)傷,性格獨立且強勢,渴望走出去,闖出去,生活中面對不公平時,她直來直往,勇敢說不。即使含著淚,也會也會大口吃飯,她說“一個從小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女孩子,當她被人欺負的時候,她打的贏要打,打不贏也要打”這句話給我很深的印象,也使我相信她在將來面對任何困難中也能夠有這份勇氣與信心,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同時電影故事題材新穎吸引人,也是國內市場很少的家庭女性題材電影,可能很多人一想到女人就應該坐在家里帶孩子,干家務。這部電影所呈現(xiàn)出來姐姐性格獨立且強勢,想走出去,闖出去。不甘于現(xiàn)在的狀態(tài),這恰恰與中國式獨立女性相呼應,心中有自己的追求,做事情偏向于強勢。
電影中的一處弟弟和姐姐的對話,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你等等我不行嗎;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個啊;我只有你了。面對二胎弟弟,弟弟從出生,姐姐就沒有被當成自己人,這也反映從中國式傳統(tǒng)思想重男輕女的思想觀,為了延續(xù)香火,不惜使孩子生活存在不公平。但是面對父母離世,只剩姐姐和弟弟相依為命。人類之間,有著連綿的情感,但是深刻,有凝聚力的,是親,是愛,是親情。親情人類永恒的話題,影片圍繞姐弟兩展開了中國式親情深處的普遍矛盾與溫暖。
我的姐姐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