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教案模板

    5U文學網(wǎng) > 實用文 > 教學資料 > 教案模板 > 小學課間教育教學教案

    小學課間教育教學教案

    | 發(fā)昌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guī)淼男W課間教育教學教案7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小學課間教育教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jīng)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

    難點: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征的歸納總結。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直尺1把,三角尺1塊,釘子板,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幻燈片播放正方形、長方形圖片,吸引興趣

    2.在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你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發(fā)學生思考。

    二、實際操作,驗證猜想

    1、觀察 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們有什么特點呢? 你有辦法證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嗎?同桌交流。

    2、操作驗證 (1)拿出自己的學具,用自己的辦法驗證。 (2)把自己的猜想和驗證向小組匯報。

    3、反饋 (1)對長方形的邊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相機板書。 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比等) 相機教學“對邊”。 指一指長方形的對邊在哪里,一個長方形有幾組對邊? 長的一條邊,請你給它起個名字,你會叫它什么?短的一條邊呢? (2)對長方形的角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相機板書。 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邊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相機板書。 怎樣來證明? 正方形的邊你會叫它什么? (4)正方形的角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相機板書。 怎樣來證明?

    4、歸納 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練習:

    1、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長方形,再把這個長方形變成一個正方形,再說說它們的特點。

    2、在書上p64第7題的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再說說小青菜提的問題。

    3、完成書上p64第4題。 先自己拼一拼,再與同桌交流一下。 (1)用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2)用1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再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嗎?

    三、課堂小結

    向同學們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的習題

    2.把不理解的地方標畫在書上。

    小學課間教育教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探索8+7等于幾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yǎng)探究、思考的意識和習慣。通過算法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3.使學生能運用知識解決生活里的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的作用,初步培養(yǎng)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游戲?qū)?,激發(fā)興趣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做游戲嗎?現(xiàn)在我們來玩一玩,好不好?

    師一邊拍手一邊有節(jié)奏地說:小朋友,我問你,9和幾湊滿十?

    學生:邵老師,告訴你,9和1湊滿十……

    [評析: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為新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口令游戲不但復習了10的組成,也為學生探索8、7加幾的算法提供了依據(jù)。]

    二、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小號圖。

    (1)提問:這是一幅小號圖,誰能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怎樣列式?

    [評析:讓學生先說一說圖意,再提出問題,旨在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2)提問:8+7等于幾?你能從圖上看出來嗎?在小組里說一說。

    (3)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交流,可能會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個一個數(shù)出來的。

    ②左邊8個加2個是10個,10個加5個是15。

    ③右邊7個加3個是10個,10個加5個是15個。

    ④兩個盒子一共20格,現(xiàn)在空掉5格,就是15個。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學生在交流第②、③種方法時電腦動畫演示小號移動的過程。

    [評析:教師充分利用主題圖的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索8+7的計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學生的三種認知水平:第①種算法表現(xiàn)出動作把握傾向,認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種算法表現(xiàn)出圖形把握傾向,這些學生對圖形有較強的觀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種算法表現(xiàn)出符號把握傾向,這些學生具有抽象思維能力,認知水平較高。]

    2.教學小棒圖。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辦法計算8+7=15,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樣想的?

    小青椒是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的,請你們在小組里說一說,它是怎樣想的?指名說一說。

    動畫演示,學生填出方框里的數(shù)。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點不一樣,請你們在小組里說一說它又是怎樣想的?指名交流。

    [評析:設置一個幫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讓學生填出方框里的數(shù),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助人為樂的美德,同時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fā)展。]

    (3)這兩種方法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小結:這兩種方法都是湊十法"。

    3.(1)教學"想想做做"第1題。

    請小朋友先用學具擺一擺,再計算。學生完成后交流。

    (2)(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下面我們來做個"圈十"游戲。先圈出10個,再計算。

    (3)教學"想一想"。提問:不看圖、不擺小棒,你們會這樣想嗎?請你在書上填一填。

    提問:計算8+9還可以想哪些有聯(lián)系的算式?"

    誰來說一說。學生可能想到:

    ①因為9+8=17,所以8+9=17。

    ②因為9+9=18,所以8+9=17。

    ③因為8+10=18,所以8+9=17。

    ④因為17-9=8,所以8+9=17。

    [評析:讓不同的學生表現(xiàn)不同的思維過程,使他們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感受成功的快樂,同時使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4)小結:我們計算8+9的時候可以想以前學過的算式,這個辦法真不錯。(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你能很快算出這些題的得數(shù)嗎?

    學生口答。

    [評析:通過題組對比,使學生認識到較小數(shù)加較大數(shù),可以利用學過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數(shù),同時體會兩個數(shù)相加,交換位置,和不變。]

    三、尋找規(guī)律,鞏固新知

    1.電腦出示"8加幾"的題目,學生口答,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只要把加上的數(shù)分成2和幾,就知道得數(shù)是十幾。小結:發(fā)現(xiàn)了這個規(guī)律,就會算得又對又快。

    [評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讓他們?nèi)ビ^察、比較,從而發(fā)現(xiàn)8加幾得數(shù)的規(guī)律,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探究、思考的習慣。]

    2.電腦出示"7加幾"的題目。提問:那么7加幾有這樣的規(guī)律嗎?誰能很快算出這些題目的得數(shù)?

    3.組織口算比賽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勢。

    四、聯(lián)系生活,解決問題

    提問:光會計算還不夠,我們還得學會開動腦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你們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裝了9個,第二袋裝了8個,第三袋裝了6個。幼兒園王阿姨要為班上15個小朋友準備點心,你覺得買哪兩盒比較合適?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

    小結:運用數(shù)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且,只要肯動腦筋,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種。

    總結

    [評析:教師從現(xiàn)實生活中提出了一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學生需要在具體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計和判斷。問題解決的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增強了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發(fā)展了求異思維,培養(yǎng)了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精神。]

    總評:本課的'教學,沒有嚴謹?shù)挠嬎惴椒ǖ闹v解和反復的、規(guī)范化的算理語言的訓練。教師允許學生用適合自己思維特點的形式思考,探索計算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學生在獲得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生動的和個性化的過程。

    小學課間教育教學教案篇3

    教學要求:

    1 自主學會字詞,能理解本文“一技之長”等詞語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抓住重點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帶有12的句子,感受句子的深刻含義。

    3 能發(fā)揮想像,寫一段隊長對礦工們講的話。

    4認識礦工們長期幫助受難工友的家屬又嚴守秘密的高尚品格,感受人間的真情和溫暖。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引入課題

    1、老師要寫(板書:秘密)同學們跟寫,你們知道秘密是什么意思?(學生交流)

    2、出示課題:《37共同的秘密》“共同”加重。齊讀課題。

    3、師: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4、媒體出示課文插圖,學生質(zhì)疑。

    (預設問題:哪些人共同的秘密?共同的秘密是什么?這個秘密被揭穿了嗎?為什么這個秘密要大家共同遵守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你們提得很好!那么課文圍繞共同的秘密講述了一件什么事呢?快速讀讀課文。

    出示填空:為了 幫助礦工妻子維持生計 。12個礦工約定 每天去她的餛飩攤吃一碗餛飩 ,并且這個約定一直堅持了十幾年。板書(12個礦工——約定)

    2、學生交流完成填空。

    現(xiàn)在你們知道了,這共同的秘密是什么呢?齊讀

    三、精讀課文,體會感情

    1、學習課文1、2小節(jié)

    師:那么他們?yōu)槭裁磿鲞@個約定呢?

    出示(引讀):課文的1、2小節(jié)

    (1)理解“閉塞”、“一技之長”

    (2)得知這一情況的礦工隊長會怎么想呢?他會對礦工們說些什么?

    想象說話:礦工隊長想: 于是,他跟12個礦工說:“”礦工們聽了隊長的提議后,都同意了。

    (3)師小結過渡

    2、師:那么他們又是如何來遵守彼此間的約定的呢?請同學們根據(jù)學習要求,學習課文的3——8小節(jié)。

    學習要求: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3——8小節(jié),用浪線將他們遵守約定的句子畫出來,有感情的讀一讀。

    (2)圈出關鍵詞語,想想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交流出示(隨機)

    預設:

    (1)8毛錢一碗的餛飩熱氣騰騰,開張第一天就一下來了12個人。

    通過關鍵詞語“一下”“第一天”“12個人”體會12個礦工都信守了約定,如期到來。

    指導朗讀,

    (2)隨著時間的推移,吃餛飩的人越來越多。最多時可達二三十人,而最少時從未少過12人,而且風霜雨雪從不間斷。

    通過關鍵詞句“最少時從未少過12人”體會礦工信守承諾,沒有一個人失約。

    抓“從不間斷、風霜雨雪”體會到礦工們一直堅持著。(板書)風霜雨雪 從不間斷)

    你們試試你覺得怎么讀,指導朗讀

    師引讀第4節(jié)

    理解“礦工們?yōu)槭裁词冀K不和至親的妻子說出這個秘密”。

    生交流

    師小結:礦工們以工友家屬可接受的方式幫助她,他們的付出不求回報,也不愿讓接受幫助的人知道他們的幫助,維護了受幫助人的尊嚴,也體現(xiàn)了工友間樸素的兄弟情誼。

    學習第5節(jié):

    出示第5小節(jié)

    A 隨機點評學生朗讀,抓“彌留之際”理解

    B 學生質(zhì)疑、交流

    C師小結、引讀隊長對妻子所說的話

    (3)出示:來去匆匆的人流不斷,而時光變幻之間不變的是不多不少的12個人。

    通過關鍵詞語“不變、時光變化”體會礦工們一直在堅守著約定。

    師小結:是啊,不斷變幻的是——時間,不變的是——12個人的這份善良心。板書:(世間變幻 愛心不變)

    指導朗讀

    (4)出示:前來光臨餛飩攤的人,盡管年輕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但從未少過12個人。

    師:為什么有年輕的代替了年老的情況?女人代替了男人又是怎么回事?

    請展開想象,說一說。

    出示:老礦工要退休了,他對兒子說:“ 。”于是,年輕的代替了年老的;一位礦工累倒了,他對妻子說:“ ?!庇谑?,女人代替了男人,但從未少過12人。

    師指導體會這個秘密早已成了12個家庭的秘密

    師:這個共同的秘密還僅僅是12個礦工的嗎?這個秘密僅僅是每天去吃一碗餛飩嗎?交流

    師小結:正是有了十二個礦工12顆無私支援遇難礦友的高尚的心靈,才有了愛心的接力傳承,才有了世界上最無私的愛。

    指導朗讀

    (5)穿透十幾年歲月滄桑,依然閃亮的是12顆金燦燦的愛心。

    師引讀理解礦工們長時間堅守約定幫助遇難礦工的妻子。

    (6)師:看著這幾句話,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共同點嗎?

    (7)再次串讀5句話,思考“12”代表的意義、

    生交流,隨機板書:真情、溫暖、善良……

    4、學習第7節(jié)

    師:遇難礦工的妻子面對他們的傾力幫助,她又是怎樣做的?

    ①朗讀體會第7小節(jié),你體會到了什么?

    ②師小結 板書:(畫愛心)

    四、總結全文

    1、師小結(放音樂):這份共同的秘密是一種無私的援助,它源于人世間最無私的愛。這愛,支起了她簡陋的餛飩攤;這愛,重新點燃了她倆生活的希望;這愛,在人們的手中接力傳承;這愛,生生不息,代代相傳;這愛,茹星星點火,從人們心底升起,深深引起了我們每個人的思索……讓這個感人的故事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

    2、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音樂高潮)

    板書: 37 共同的秘密

    12個礦工——--------------- 約定

    風霜雨雪 真情 從不間斷

    世間變幻 12份 溫暖 愛心不變

    善良

    ……

    小學課間教育教學教案篇4

    【學習要求】

    1、學會生字詞,會用“快活地”造句;進行“感嘆句”和“疑問句”句式的訓練。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初步了解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預習學案:了解蝌蚪長成青蛙 的基本過程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激發(fā)學習情緒。自學課文。結合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詞。試讀課文。理清層次、分段。范讀課文。復習生字詞。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朗讀全文。簡要復述。

    教導學案:

    第一課時

    一、導語,激發(fā)學習情緒

    這兩天,小朋友們都在觀察小蝌蚪,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青蛙。)可是小蝌蚪卻不認識自己的媽媽,它們就去找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

    (揭示課題,“蝌蚪”(kē dǒu))

    二、自學課文

    揭示自學要點:

    1、小蝌蚪為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的?

    2、最后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它們的媽媽是什么樣兒的?

    三、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詞

    結合學生回答上面的兩個問題,出示下列詞語。

    鯉魚 讓學生看插圖,認識鯉魚的模樣。

    guī

    烏龜  提示學生注意“龜”的下半部是“”不是“電”,“L”一筆上面不出頭。

    dūn

    蹲  可指名一學生做“蹲”的姿勢;發(fā)音強調(diào)韻母是un;教學字形時,提示學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里面的一短橫不能丟。

    披   讓學生聯(lián)詞。(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綠色的新裝、披星戴月。)

    碧綠  讓學生組詞造句。。(例: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珍珠撒在碧玉盤里。)

    shāng

    衣裳  “裳”指導學生發(fā)輕聲,后鼻音。

    四、試讀課文

    可采取全班輪讀的方式進行。(一人讀一句,或一人讀一節(jié))

    五、理清層次,分段

    根據(jù)本課教材的特點,先啟發(fā)學生找出主要段落,然后再給全篇課文分段。

    (學生如有困難可先默讀)

    提問:課文中寫小蝌蚪找媽媽,寫了幾個小節(jié)?(二、三兩節(jié)。)

    中間這兩節(jié)是寫小蝌蚪找媽媽,那么這一段前面一節(jié)(第一節(jié))寫的什么?這一段后兩節(jié)寫的是什么?這樣,課文分成幾段?

    課文可分成三段: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2、小蝌蚪找媽媽。

    3、小蝌蚪找到了媽媽。

    六、范讀課文

    請小朋友們把書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媽媽》的插圖??春煤舐犂蠋熥x課文。老師讀到哪兒,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圖上有關的地方。

    (老師范讀全文。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

    七、復習生字詞

    用小卡片全班輪讀。(一人識一個,聯(lián)一個詞)

    快讀。(要學生迅速讀出字音)

    寫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

    二、講讀課文

    第一段:

    的小蝌蚪的剪紙,貼在的原來的水草圖上),你們看,這時候的小蝌蚪和原來的樣子有什么變化?(引導觀察進行比較)。

    2、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見鯉魚媽媽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揭示鯉魚媽媽的剪紙貼在水草圖上,取下未長腳的小蝌蚪)。這時候,小蝌蚪會想起誰呢?(想起自己的媽媽。)哪個小朋友能說一句話,后面用上疑問號,把小蝌蚪想媽媽的心情表達出來?

    例句:誰是我的媽媽呢?

    我的媽媽是什么樣兒的呢?

    我們的媽媽在哪兒呢?

    ……

    3、小蝌蚪想媽媽,就去向鯉魚媽媽打聽。小蝌蚪怎么問的?鯉魚媽媽怎么回答的?請一個小朋友讀小蝌蚪的話,一個小朋友讀鯉魚媽媽的話,大家讀敘述的話。

    4、小蝌蚪照著鯉魚媽媽的話去找自己的媽媽。小蝌蚪找呀找呀,你們看這時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樣子又有什么不同?

    (揭示長了四條腿、拖著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紙,貼在水草圖上,讓學生比較。)

    5、指點:小蝌蚪先長出的是后腿,后長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游著,他們看見了烏龜(取下先貼上的鯉魚剪紙和才長后腿的小蝌蚪的剪紙,再貼上長了四條腿的小蝌蚪和烏龜?shù)募艏?,小蝌蚪會怎么想的?

    6、小蝌蚪是怎么對著烏龜喊媽媽的?烏龜又怎么說的?現(xiàn)在請女同學讀小蝌蚪的話,男同學讀烏龜?shù)脑?,老師讀敘述的話。

    7、你們想,小蝌蚪怎么會把烏龜當著媽媽的?學生回答后加以指點:青蛙是四腿、闊嘴巴,但不等于四條腿闊嘴巴的就是青蛙。

    8、現(xiàn)在,你們評一評,鯉魚和烏龜?shù)脑捳l說得全面?(引導學生做出判斷)。

    第三段:

    1、小蝌蚪聽了烏龜?shù)脑挘秩フ覌寢?,過了幾天,小蝌蚪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貼上脫掉尾巴的小青蛙的剪紙)

    2、(取下原先長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紙)小蝌蚪這次怎么把青蛙認定是自己的媽媽的?

    復習讀:鯉魚媽媽和烏龜?shù)脑挕?/p>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該多高興啊!你們想,小蝌蚪會對青蛙媽媽說些什么?誰能說一句話,后面用感嘆號,把小蝌蚪找到媽媽的喜悅心情表達出來?

    例句:媽媽,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媽媽,原來你在這兒啊!

    媽媽,我們終于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媽媽見面了,大家都非常高興,它們的話該怎么讀呢?請一個小朋友讀小蝌蚪的話,一個朋友讀媽媽的話。

    5、青蛙的樣子,課文上是怎么描寫的?讓學生比較。

    課文上描寫的:

    荷葉上蹲著一只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雙大眼睛。

    換一個說法:

    荷葉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顏色是綠的,肚皮上的顏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來的。

    這兩段話意思差不多,你們說,哪一段寫得好?

    (課文上寫得好,覺得青蛙很美很可愛。)

    齊讀這一段話。

    6、那么課文上是怎樣把青蛙寫得可愛的呢?我們看,寫青蛙的動作,用了哪些詞兒?

    (板書:蹲  披  露   鼓 )

    7、啟發(fā):這些表示青蛙動作的詞,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著一對大眼睛”換成“瞪著一對大眼睛”,怎么樣?

    8、這是寫青蛙的動作。你們再看,寫青蛙身上顏色也是很講究的。誰能把這些詞兒找出來?

    (板書:碧綠的 雪白的)

    9、比較:

    青蛙披著綠的衣裳,露著白的肚皮。

    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

    10、指導朗讀。突出四個動詞和這兩個形容詞。

    11、小朋友,想一想,為什么要把青蛙寫得這么美呢?

    12、講述:因為青蛙是益蟲。一只青蛙年能捉一萬五千多條害蟲,我們小朋友要好好保護青蛙。

    13、現(xiàn)在小蝌蚪已經(jīng)長成了青蛙,它們和媽媽一起捉蟲了,同學們看看圖,再自己讀讀課文。

    (學生自學課文最后一節(jié))

    14、出示卡片:蹲  蹬

    讓學生認讀,并區(qū)別其含義。

    三、朗讀全文

    四、課堂檢測:

    小蝌蚪怎么找媽媽的,我們知道了,在找媽媽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小蝌蚪是怎么長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長成青蛙的呢?誰能簡單地說說?

    學生默讀,準備復述。

    〔板書設計〕

    小蝌蚪找媽媽───青蛙長尾巴

    兩條后腿    披 碧綠的

    兩條前腿    露 雪白的

    尾巴變短    鼓

    尾巴不見了   蹲

    小學課間教育教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認識11個生字,讀記有關生詞。積累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3.理清課文層次,了解作者的觀察和表達方法。

    4.感悟作者的語言美。積累語言。

    過程與方法

    1.借助工具書,認識生字,理解詞語。

    2.通過默讀,自讀自悟或合作探究、討論交流,理清課文內(nèi)容,理清作者的敘述層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悟美的能力,受到美的熏陶。激發(fā)對自然、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理清課文層次,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的語言美,學習作者的觀察和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

    幻燈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品讀、美讀。

    教學流程:

    一、情趣導入

    二、圖片感知

    展示圖片,使學生直觀感受黃山“云?!薄叭粘觥钡膲延^景象。

    師相機對部分圖片做簡單的解說,進一步加深印象。

    三、整體感知

    那么作者是怎樣向我們描繪黃山云海日出的呢?

    1.學生朗讀課文。

    (1)標出自然段。

    (2)認讀生字,同桌相互檢查。

    (3)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

    (4)同桌分段輪讀課文,讀通讀順。

    2.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來寫的?

    3.理清文章層次。

    四、合作探究

    師:本篇課文以寫景為主,輔以抒情。請大家在閱讀中感悟吧!

    1.默讀“云海”和“日出”兩部分,把喜歡的句子畫上記號。(動態(tài)美的畫上“—”,靜態(tài)的畫上“﹏”)

    2.品讀,感悟景物的特點。

    (云海:變幻莫測、景象萬千 日出:瞬息萬變、美麗壯觀)

    3.邊讀邊現(xiàn)象,感悟作者的語言美和描寫的意境美。

    4.再次默讀,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一是觀察和描寫有一定的順序。二是動態(tài)和靜態(tài)描寫相結合。三是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和擬人句。)

    小學課間教育教學教案篇6

    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一些重點詞句的意思,如“路是自己走出來的!”“鋪路”

    2.概括三個小故事主要內(nèi)容,通過學習課文內(nèi)容感受徐帥樸實無華、平易近人、嚴格要求子女甘為人民的公仆的崇高品質(zhì)。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與人合作交流能力

    2.把握人物的角色的形象特點,分角色朗讀課文.

    3.通過試換小標題,訓練學生從文章中抓出重點句的能力

    情感目標

    1.使學生從徐帥教育子女的話中受到自立自強的思想教育。

    2.通過學習課文內(nèi)容和觀看視頻課件,感受徐帥樸實無華,人民公仆的光輝形象,使少先隊員增強對老一輩革命家的崇敬和愛戴之情,繼承革命前輩的革命傳統(tǒng)和優(yōu)秀品質(zhì)。

    教學重點:

    重點研讀《看門老人》,《路是自己走出來的》這兩個故事,感受徐帥樸實無華,人民公仆的光輝形象。

    教學難點:

    1.正確理解和體會三個小故事中蘊涵深意的詞句,如“路是自己走出來的!”“鋪路”等。

    2.使學生體會到徐帥樸實無華、平易近人、嚴格要求子女的崇高品質(zhì)皆源于時時用“人民的公仆”來勉勵自已, 甘為人民的公仆是這一切品質(zhì)形成的內(nèi)在原因.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座右銘演示導入:

    1. 師板書:人民的公仆。試問生什么是人民的公仆?明確:同學們,人民的公仆就是能夠嚴于律已,平易近人,心系百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

    2.師述;曾經(jīng)有這樣一位共和國的元帥,他親筆書寫了“人民的公仆”5個大字,并把這5個大字懸掛在辦公室的墻上,做為自己的座右銘來時刻勉勵自己。大家知道他是誰嗎?

    3.(演示徐向前元帥頭像)他就是我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的徐向前元帥,徐向前元帥革命一生,功高蓋世,但從不居功自傲,始終保持著革命者樸實無華的本色.,為此人民也親切的稱他為(生答預設:布衣元帥)

    二、新授

    (一)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1.快速瀏覽課文,看看這篇課文講了有關布衣元帥的幾個小故事,每個小故事的標題是什么?

    2.現(xiàn)在就讓我們走進這三個小故事,去感受一位共和國元帥的布衣情懷和公仆形象!自由朗讀課文,思考:結合小標題說一說每個小故事寫了件什么事?哪個故事最能體現(xiàn)題目說的“布衣元帥”?

    (二)精讀第二個故事《看門老人》

    現(xiàn)在就讓我們隨一位曾在徐帥身邊工作過的干部和他的新娘一起去看望徐帥。

    1.默讀“看門老人”這個故事,看看新娘在去見徐帥時想到了什么?令她沒想到的是什么?在想到和沒想到之間你又體會到了什么?可以動筆畫一畫,做下標注.完成自學要求后同桌之間可以交流一下

    2.學生匯報,師相機指導

    (1)不但新娘會這么想,我們每個人都會這么想。

    (2)可是令新娘沒想到的是什么?(引導學生從徐帥的住處、衣著、態(tài)度幾方面去回答,并體會出樸實無華,生活儉樸,平易近人)故事中寫新娘用了幾個沒想到(令學生讀讀后師引讀:新娘怎么也沒想到,新娘做夢也沒想到,體現(xiàn)引讀)

    3.換小標題“比普通人還普通呢!(敬愛的徐帥啊,您的樸實無華,您的生活儉樸,您的平易近人,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了您比普通人還普通的布衣情懷,難怪人們會親切的稱您為——布衣元帥,那么通過今天我們的學習,我們也要親切的稱您為-------布衣元帥。)

    (三)學生分角色讀第一和第三故事(重點研讀故事三)

    1.小組內(nèi)分角色朗讀第一個故事《一塊地毯》和第三個故事《路是自已走出來的!“》,從徐帥和秘書,徐帥和女兒的對話中,你又分別體會到了什么?

    2.學生匯報(一心想著國家建設,棄小家,顧大家;對子女嚴格要求,如“告誡”“審問”“繼續(xù)追問”“常?!薄胺磸徒忉尅?

    3.換第一個故事的小標題“每元錢都應該用到建設上”

    在故事三的教學中教師相機點撥:

    (1)引導體會“路是自己走出來的!(人生的路是靠自己走出來的!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只要我們有成功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終能在人生這條路上,走出一片燦爛輝煌的成功來!同學們!人生的路是靠自己走的,不是因為別人,學會自立學會自強,自己才是人生的主宰者。徐帥的這句話教育子女,教育身邊的人,教育我們)

    (2)“鋪路”(文中有:靠著爸爸的名聲要房子;搞不正當?shù)幕顒訛閭€人謀取好處)

    (3)引導體會“審問”分角色讀審問對話(教師引導學生讀的評價)教師換位與學生延續(xù)繼續(xù)追問(續(xù)審)

    三、總結升華

    同學們,今天我們看到了一位不圖享樂,心系國家的元帥,他認為每元錢都應該用到建設上,今天我們看到了一位平易近人,樸實無華的元帥,他比普通人還普通,今天我們看到了一位嚴格要求子女的元帥,他告誡子女“路是自已走出來的!”,他就是我們敬愛的徐向前元帥,(同學們,老師不僅要問,你認為徐帥能做到這些的根源是什么?因為他的心里時刻牢記,他要做“人民的公仆”)敬愛的徐帥啊!“人民的公仆”是您的座右銘,我們現(xiàn)在可以高聲的說,您堪稱“人民的公仆”

    四、課件演示結束

    同學們,徐帥雖然已經(jīng)離我們而去了,但是他生前那平易近人,樸實無華的高大形象卻始終在人們的腦海中浮現(xiàn),大家想看一下徐帥生前的音容笑貌嗎?

    課件《布衣元帥》

    敬愛的徐帥,您一生金戈鐵馬,叱咤風云,戰(zhàn)功赫赫。然而,您功高不自傲,位高不自矜,德高不自居,您心系百姓,樸實無華,“人民的公仆”就是您一生品質(zhì)的寫照。敬愛的徐帥啊,您是一座巍峨的山,永遠聳立在我們心中!請起立少先隊員們!敬愛的徐帥啊!請接受少先隊員最真摯的敬禮(音樂:我們是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

    小學課間教育教學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沉靜、悠然、垂釣、絕妙、機智、光芒”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流利背誦文中的古詩。

    3、對照1、2自然段,結合古詩,想象“秋江獨釣圖”的情景,領悟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意境美。

    4、詩文結合,抓重點詞體會紀曉嵐的機智。

    教學重點:詩文結合想象“秋江獨釣圖”的情景,領悟蘊藏著的詩情畫意。

    教學難點:體會紀曉嵐的機智。

    教學準備:CAI課件 教學課時:2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新課。

    1、在清朝有個博學多才、于書無所不通的學士,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通過《紀曉嵐吟詩》這個有趣的故事,走近紀曉嵐。

    2、看老師寫課題,(師板書課題邊寫邊提示):紀的右邊是自己的己,不能出頭,曉字的右上角不要加點。誰來讀課題。讀得不錯,大家一起讀!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預設:紀曉嵐吟了一首什么詩?紀曉嵐為什么要吟詩?紀曉嵐在怎樣的情況下吟詩?)根據(jù)學生的質(zhì)疑,在課題旁邊打上問號。

    二、初讀課文。

    1、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繼續(xù)往下學習。在這篇課文里,有這樣一些詞語,有信心讀準嗎?自己先試著讀一讀。課件出示:沉靜、江畔、垂釣、機智、漁翁、光芒。

    誰來讀給大家聽?強調(diào)翁的韻母是eng而不是ong(你的這個后鼻韻母eng讀得真好!)、pan畔。

    全班同學一起讀!

    在課文中,還有一些四字詞語,誰想讀?課件出示:目不轉睛、活蹦亂跳、生動傳神、一篙一櫓。

    知道篙和櫓是什么樣子的嗎?讓我們來看一看。篙和櫓都是撐船用的器物,篙還將船固定住呢,在古代,它們非常常見。

    男女生比賽來讀讀吧?看誰讀得更好些。男生讀一個,女生讀一個。男生先來。

    2、接下來請大家自由地朗讀課文,讀完后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紀曉嵐在江邊陪乾隆皇帝散步時,乾隆皇帝突然要他當場作一首七言絕句,且詩中必須用上十個“一”字為難他。紀曉嵐就地取材,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吟唱出一首絕妙的“秋江獨釣”古詩。) 只點一個說!夸獎紀曉嵐,夸的是什么?引導下一環(huán)節(jié)。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乾隆皇帝連聲說好,夸贊:好一幅“秋江獨釣圖”!

    1、先來看看這首詩是怎樣描繪這幅“秋江獨釣圖”的? (課件出示古詩),指學生讀詩。①音讀得準②讀流暢了③師范讀,讀出節(jié)奏、味道④再點讀,讀出了詩情畫意。⑤全班一起讀,讀出悠然的美感。

    紀曉嵐看著江上的漁舟悠然吟詩,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呢?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第一至二自然段,(課件出示)邊讀邊用橫線劃出這部分寫了哪些景物?

    2、誰來說說?(課件出示)

    你從這些景物中感受到什么呢?(是秋天的景物,而且都很美)

    3、原來是一幅美麗沉靜的秋江圖啊!(板書:秋江)!讓我們來美美地讀一讀!

    4、乾隆皇帝和紀曉嵐看到的除了這美麗、沉靜的秋江之外,還有什么?(有位漁翁,他在垂釣)你來讀句子!

    5、果然是“漁翁獨釣”啊!(板書:獨釣)

    6、一開始,老漁翁平靜而專注地等待著,不久,一條活蹦亂跳的金色大鯉魚終于上鉤了,你又讀出了什么?(讀出了他的高興)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

    7、在美麗沉靜的秋江之上,還有位老漁翁在垂釣,這樣的美景有多么濃的詩情畫意啊!我們再來讀一讀!指名分別讀!

    8、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畫面吧!

    (課件出示音樂)落日金輝;蘆花秋風;江畔一葉扁舟,一個老漁翁,靜靜地等待著,好!魚兒上鉤了,剎那間,水響魚躍,笑聲朗朗,被秋風飛播得很遠……

    9、同學們此時你能用一句話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嗎?(說語句描寫秋江垂釣的美妙,景美如畫,景美如詩)難怪乾隆皇帝說他看到的這個情景很有詩意呢!

    紀曉嵐很快用28個字,把這眼前的美景濃縮成一首絕句——課件出示。這首詩中寫了哪些景物呢?我們將它與1、2自然段對比著來找一找吧!引導學生找,要有過程!女生讀語句,男生讀詩句。

    大家讀得真美,難怪乾隆皇帝說好一幅“秋江獨釣圖”!

    六、領悟機智

    學生快速默讀第三—五自然段:乾隆皇帝為什么要連聲說這詩寫得好呢?

    預設幾個原因:——

    1、預設1:好在用了10個“一”字

    2、預設2:一丈很長,一寸很短,對比很巧妙,以及簡單寫出漁翁垂釣

    3、預設3:詩的靜態(tài)動態(tài)對比 神態(tài)傳神

    4、預設4:占字用得好,更為重要的是:寫出了乾隆心中的美景與得意

    5、乾隆皇帝“故意”也難不?。菏畟€一,28字絕句——來回幾步,悠然吟唱

    (預設1:好在用了10個“一”字)怎么好?我們來看看這十個一字都寫了哪些景物?

    (出示:一篙一櫓一漁舟。用你自己的一句話說出來,三個物件,教師小結:點出了釣魚的地點)

    (出示:一丈長竿一寸鉤。一丈有多長?從哪里到哪里?表面上寫釣魚的情態(tài),實際上隱匿了釣魚的老翁。)

    (出示:一拍一呼復一笑。釣到魚高興時的神情,一系列的動作。教師小結:老漁翁是多么快樂、陶醉、自得啊!))

    (出示:一人獨占一江秋。老漁翁的喜悅之情給這江面帶來了一份生機與活力。)

    按照乾隆皇帝的要求,紀曉嵐反復使用了十個一字,這十個一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巧妙的嵌入,恰到好處。還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景象,這是多么奇妙啊!誰想讀?

    還有誰說說好在哪里?

    (預設2:一丈很長,一寸很短,對比很巧妙)

    魚竿的長和釣鉤的短都寫在這七個字中了。

    你還體會到什么?

    (預設3:詩的前兩行寫的是靜態(tài)的物,詩的第三行寫漁翁釣到魚十分得意的神情盡現(xiàn)在三個動作中。)

    這物與人,這靜與動,又形成了對比,何等巧妙啊!誰更想讀?

    你還想到了什么?

    (預設4:占字用得好,一個“占”字把老人獨自在江邊釣魚的情態(tài),描寫得生動傳神。)一個占字將老漁翁與秋江景色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老漁翁給秋江帶來了一份生機,帶來了一份獨有的美麗。如此絕妙啊!誰越發(fā)想讀?

    多么美妙的秋江獨釣圖啊,多么絕妙的一首好詩啊!男生讀,(妙詩)女生再讀!全班同學一起讀!

    5、乾隆皇帝文學造詣很高,他可是這世上詩作最多的人,一生作詩四萬多首,原本想要故意為難紀曉嵐的乾隆皇帝得到了滿意的答案,他不禁點頭笑道——誰想讀?(好!好!好一幅“秋江獨釣圖”!好一個機智的紀曉嵐啊!)

    你在這句話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乾隆皇帝一連用了四個好字)

    我們先來看看前兩個“好”字。為什么要兩用兩次?(學生回答,教師收攏:原來乾隆皇帝反復叫好,這是表達了他的由衷稱贊啊!還有什么好?讀出——

    (秋江獨釣圖也好)怎么好?(學生自由回答,說一次就讀一次!營造反復回環(huán)的氛圍)

    是啊,景美,詩絕,怎能不讓人叫好?誰想讀?

    還有什么好?(預設:紀曉嵐的機智也讓人叫好)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他的機智?

    第一層次(面對乾隆皇帝的故意為難,紀曉嵐望著江上的漁舟,只來來回回地走了幾步,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悠然地吟唱起來)你看,紀曉嵐的那份悠閑自得、成竹在胸真是顯出他的機智過人啊!誰想讀?還有誰想讀?

    第二層次(他寫的這首絕句28個字巧妙地嵌入10個一字,而且把老漁翁釣魚時的情態(tài)寫得生動傳神,所以他機智)誰想讀?還有誰想讀?

    第三層次(若學生答不出來,教師提示:大家請看這句詩——一人獨占一江秋,你讀出的是何人獨占了這一江秋色?同學們,乾隆皇帝在位63年,這63年,政治安定,國事繁榮,從他的祖父康熙到他統(tǒng)治的年間,史稱“康乾盛世”。此時此刻,他看著這秋江的沉靜,這漁翁的喜悅,他的心中一定涌起了一位帝王的滿足與自豪。他會怎么想呢?(指名談體會,學生能說出來!)獨占一江秋的不僅是漁翁,更是這位乾隆皇帝!紀曉嵐多么的機智啊!他說到了乾隆皇帝的心坎上,怪不得乾隆皇帝會這樣贊賞紀曉嵐,誰想讀?

    這何止一江秋啊!更是大清美好的河山!還有誰想讀?

    紀曉嵐借漁翁的高興寫出了乾隆皇帝的得意之情,他是多么機智啊!誰再來讀?

    精煉的語言傳達了他豐富的感受,把這幾句話連起來讀!

    乾隆皇帝為神州有這樣機智的人才而感到驕傲與自豪,他不禁點頭笑道——大家一起讀!

    6、紀曉嵐天資穎悟,才華過人,他悠然吟唱出的一首七絕,就這樣勾勒出了秋江獨釣的美景,就這樣一語道破了乾隆皇帝的心事,讓我們一起帶著這份自豪與佩服之情再來吟唱這首詩吧!——生讀(板書:輕吟)

    7、把這首絕妙的好詩永遠留在我們的腦海中吧!增加點難度,只留下一字,誰會背?

    再增加點難度,看著板書,咱們一起背背!學到這里,我想咱們的問題也都有了答案!擦去問號。

    七、拓展

    關于紀曉嵐的軼聞趣事還有很多。老師這就有一個。一天,乾隆皇帝正在和紀曉嵐閑談,皇帝說:愛卿,現(xiàn)在正讀什么書?”紀曉嵐答道:“臣正讀《全唐詩》。”“《全唐詩》你最熟悉哪一首,能背誦吧?”紀曉嵐背的正是咱們前不久學的唐朝詩人杜牧寫的《清明》,來,我們一起背誦一遍。(生背)

    乾隆皇帝聽后說:你能把這首七言絕句變成六言詩嗎?稍加思索,紀曉嵐答道:清明節(jié)雨紛紛,路上人欲斷魂。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指杏花村。

    乾隆皇帝又問了:“你能把它改成五言詩嗎?一會兒,紀曉嵐答道:清明時節(jié)雨,行人欲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乾隆皇帝又接著問:”能否改成四言詩、三言詩、詞、劇本呢?機智的紀曉嵐都一一作了回答,請同學們課下去琢磨琢磨,咱們下節(jié)課再來交流!

    八、板書設計

    紀曉嵐吟詩

    秋 妙

    江 詩

    獨 輕

    釣 吟

    建議:

    如下只作為以上預設過程中,老師的扣抓點 或者評價語言引用之;

    同學們,此時此刻,他的心中恐怕早就有詩了,但他是怎樣說的?

    (預設回答:他要紀曉嵐當場作詩)教師故作驚訝:這么短的時間就要吟出一首詩來!真難!還有什么?

    (預設回答:還要在28個字中用10個一字)教師繼續(xù)渲染氣氛:古人作詩可是忌諱重復用字的,乾隆皇帝要紀曉嵐把個“一”字重復使用十次,這該怎么寫啊?太難了!

    讀到這里,你會怎么想?(作這首詩真是太難了!乾隆皇帝故意為難紀曉嵐,他想考考紀曉嵐呀。)

    18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