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
編寫教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改變原先的教學計劃和方法,滿腔熱忱地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針對疑點積極引導。為了大家學習方便,小編特地準備了六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5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歡迎借鑒學習!
六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1
教學內容:欣賞歌曲《啊,高山》。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鼓勵青少年努力學習科學,攀登科學的頂峰。
2、初步學會八六拍的指揮圖式。
教學難點:聽音樂給歌曲劃拍子。
教學重點:初步學會八六拍的指揮圖式。
教學過程:
一、欣賞歌曲《啊,高山》。
(1)、初聽《啊,高山》錄音。
(2)、歌中的“高山”是指什么?(高山是指科學的高峰)
教師介紹:這首歌的歌詞是受馬克思的名言啟發(fā)而創(chuàng)作的。馬克思的名言是“登向科學高峰是沒有平坦的路可走的,只有不畏艱險,敢于沿著崎嶇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登上光輝的峰頂?!?/p>
(3)、八六拍的含義,即以八分音符為單位拍,一小節(jié)內有六拍。
八六拍的強弱規(guī)律:強、弱、弱、次強、弱、弱。
(4)、學生練習八六拍的指揮圖式。
(5)、有感情的朗讀歌詞,隨錄音范唱做揮拍練習(第一樂段)。
(6)、學生簡單唱歌曲,感受歌曲第一部分音樂具有敘述性,優(yōu)美而平靜。
(7)、第二部分為兩個樂段,四四拍。
(8)、第二樂段在“啊,高山”富有想象的音調后,節(jié)奏突變,使用附點和八分休止符,連續(xù)的x.__0節(jié)奏型表現(xiàn)了青少年向科學高峰進軍的頑強意志。
(9)、第二樂段歌詞是__的名言,音樂變得寬廣起來。
(10)、歌曲后半部分節(jié)拍變化了
二、復聽《啊,高山》.
(1)、前半部分學生可輕身跟唱。
(2)、學生自己劃拍。
三、教師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遨游了銀河,引發(fā)了我們對太空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此外,還學習了新的節(jié)拍:八六拍。
六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2
教學內容:唱歌《當五環(huán)旗傳到北京的時候》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當五環(huán)旗傳到北京的時候》。
2.了解奧林匹克五環(huán)標志的含義。
3.通過歌曲的學習,啟發(fā)學生立志從小鍛煉,長大后報效祖國的決心。
教學重點:處理歌曲《當五環(huán)旗傳到北京的時候》。
教學難點:唱出歌曲的樂段情緒對比。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
1、學生跟范唱錄音帶復習歌詞,教師糾正。
2、學生分小組練習旋律。
3、學生跟伴奏帶練習歌曲旋律。
二、處理歌曲。
1、第一樂段用進行曲的風格演唱歌曲,激昂向上。
2、第二樂段抒情,與第一樂段形成對比。
3、唱出學生立志從小鍛煉,長大后報效祖國的決心。
4、用教師處理和學生理解完整跟伴奏帶練習歌詞。
三、豎笛練習。
1、自己練習歌曲旋律,教師指導。
2、集體分樂段練習歌曲旋律。
3、用豎笛完整地演奏歌曲。
4、教師小結。
教師按“北京歡迎你”把學生分為五組搜集有關奧運會的資料。
六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3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欣賞《天邊有顆閃亮的星》
2、學唱歌曲《杜鵑花》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歌劇《黨的女兒》的劇情。
2、欣賞劇中玉梅的唱段《天邊有顆閃亮的星》。
3、學唱最后一幕的唱段《杜鵑花》。
【教學過程】
1、導入
教師可在課前讓學生查找有關歌劇《黨的女兒》的劇情介紹。
師:你們在課前查找的歌劇《黨的女兒》的資料,可以與同學們交流一下嗎?
同學們交流課前查找的資料,老師補充。
2、欣賞歌曲
(1)初次聽賞歌曲。
(2)聽完后老師提出問題。
師:歌劇中唱到的"閃亮的星""小花""青松"分別指的是什么?
(3)復聽歌曲
3、欣賞第五場和第六場的同名歌曲
4、分析總結歌曲在不同的場次出現(xiàn)時,為什么演唱形式會有所不同?這種不同對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有什么幫助?
5、學唱《杜鵑花》
(1)欣賞歌曲《杜鵑花》
(2)學生看譜在心里默唱
(3)教師提醒學生注意,歌曲的節(jié)奏是5/4拍。
(4)隨錄音小聲哼唱。
(5)全體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杜鵑花》。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卡門序曲》
【教學目標】
1、了解歌劇《卡門》的劇情。
2、欣賞管弦樂合奏《卡門序曲》。
【教學過程】
1、導入
教師可在課前讓學生查找有關歌劇《卡門》的劇情介紹。
2、欣賞管弦樂合奏《卡門序曲》。
(1)教師出示主部主題,并引導學生欣賞主部主題。
(2)教師出示第一插部主題并引導學生欣賞:
師:這段音樂有什么變化?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場景?學生回答,并隨錄音演唱第一插部的主題。
(3)教師出示第二插部主題并引導學生欣賞:
(4)完整欣賞管弦樂合奏《卡門序曲》。
(5)為樂曲劃分段落。]
3、欣賞歌劇中的其他選曲《斗牛士之歌》
(1)教師簡介歌曲背景。
(2)欣賞這首歌曲的視頻資料。
4、再次欣賞管弦樂合奏《卡門序曲》。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街頭少年》
【教學目標】
1、欣賞童聲合唱《街頭少年》。
2、了解作曲家比才。
【教學過程】
1、導入
可由學生簡介歌曲背景。
2、欣賞歌曲《街頭少年》
(1)出自完整聽賞。
(2)欣賞并學唱主題A。
(3)欣賞并學唱主題B。
(4)完整欣賞歌曲。
3、簡介作曲家比才
4、復習比才創(chuàng)作的其他樂曲
(1)復習、欣賞《間奏曲》
(2)復習欣賞《小步舞曲》
5、再次完整欣賞《街頭少年》
六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4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我愛銀河》。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感受合唱歌曲和諧、優(yōu)美的音樂情緒。
2、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
教學重點:學會歌曲,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知識。
教學難點:用悠長的氣息表現(xiàn)歌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本單元的標題是“星空暢想”。星空能引起人無數的遐想,自古到今,
關于星空有著很多美麗的神話故事,你們知道嗎?(牛郎織女、嫦娥奔月)
銀河并不是“河”,但說它是一條巨大的“天河”也未嘗不可。銀河最少有2000億顆恒星組成,地球只是其中的一顆行星。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童聲合唱歌曲《我愛銀河》。
二、學唱歌曲《我愛銀河》。
1、聽歌曲《我愛銀河》錄音范唱。
2、歌曲優(yōu)美動聽,銀河是童聲合唱團的名字,銀河合唱團員親密合作、共同閃爍,美麗而純潔。我們在合唱時也應做到人人努力,使聲音和諧,讓合唱的聲音美妙動人。
3、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4、隨錄音學唱歌詞。
注意:A、弱起樂句的起始,第二樂句要準確起唱。
B、第一、三樂句前半句相同,后半句不同,較易混淆。
5、隨教師學唱第二樂段歌詞,引導學生注意合唱部分的第二樂句。
注意:第二結尾最后兩個音“銀河”,用稍弱的力度
6、將兩個樂段連起來演唱,并由學生自主設計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
7、跟伴奏帶練習歌詞。
三、教師小結
六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5
教學內容:欣賞歌曲《茉莉花》、欣賞《東邊升起月亮》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對我國的民族音樂的表現(xiàn)能力和音樂特點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2.通過為旋律畫小節(jié)線和為歌詞配旋律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及興趣.
3、從外國人唱《茉莉花》引發(fā)學生自豪感,從而更加認真得去感受歌曲的優(yōu)美。
教學重點:
通過欣賞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對我國的民族音樂的表現(xiàn)能力和音樂特點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教學課時:本部分擬用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
1、教師導語:
我今天就給大家?guī)硪粋€美麗的傳說。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樓蘭國有一位美麗動人的公主,名叫圖蘭多,但也很殘酷。據說她給來自各國的求婚者提了個條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個問題,就可以娶她,并贏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頭。因此很多人包括國外的王子死在了她的刀下。有個韃靼國王子也被圖蘭多的美貌打動,決心不顧一切要娶到圖蘭多,對圖蘭多提出的三個問題,對答如流,終于獲勝,可圖蘭多仍不甘心。這時,王子倒慷慨地來幫她,請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沒有猜中圖蘭多的謎語那樣,被處死刑。此夜,全城無人入睡,百姓和僧侶們都在向月神祈禱,希望圖蘭多誠服,從此結束殺戮。月亮出來了,僧侶的祈禱樂響起
2、茉莉花的旋律響起
或許就是這動人的音樂感化了美麗殘酷的公主。終于她良心發(fā)現(xiàn),從此改邪歸正。音樂的魅力在這一時刻得到了完美的體現(xiàn)。
這首曲子大家在哪里聽過?有誰能哼唱兩句給大家聽聽?
3、復聽《東邊升起月亮》
三、欣賞《茉莉花》與活動
1、歷史簡介
在中國,這首歌更是歷史悠久。誰來把大屏幕中次連貫成一句話介紹給大家。(據史料記載,《茉莉花》最早發(fā)源于江蘇揚州,大概是明朝時期,原來的歌名是《鮮花調》。)
2、聽旋律
老師今天帶來一樣樂器,認識嗎?(對了)這叫二胡,是我國的民族樂器。民族歌曲,就要用我們的民族樂器來演奏才能體現(xiàn)它的韻味。下面就請大家來聽一聽用二胡演奏出的《茉莉花》。
讓生聽一段,看學生狀態(tài),"抓住"聽得入神的同學:"老師發(fā)現(xiàn)有些同學聽得很入神,老師也一樣,快要被著美妙的旋律陶醉了。你們能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表達你們的感受嗎?比如說,用手來表示聽到的旋律的高低起伏。"
教師示范,再放第二遍。
3、原版的茉莉花(屏幕顯示歌詞)
先在江蘇地區(qū)廣泛傳唱,清朝時期定名為《茉莉花》。一起聽一聽,邊聽邊留意一下歌詞,看看歌詞是怎樣贊美茉莉花的。(出示歌詞、播放黑鴨子演唱的茉莉花。2-3段之間過門提示學生唱一唱)
學生回答問題: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真的有這么香嗎?我們一起來切身體會一下。(噴灑空氣清新劑)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真的那么白嗎?老師這里有幾張照片一起來看看(播放照片)
茉莉花亦稱"茉莉",為復瓣小白花,小巧玲瓏,清香四溢,素潔光潤,仿佛刻玉雕瓊。該花原產印度、印尼、菲律賓等國。早在宋代傳入我國。
自明代起,揚州已有少量茉莉引進種植,但大批種植至少始于清光緒初年。
4、新版《茉莉花》
民歌總是在人們的傳唱過程中不斷發(fā)生著變化。茉莉花小巧玲瓏,以它名字命名的歌曲在經過多年的傳唱之后,也發(fā)生了變化。變得更加短小精致,也更加易學易唱??梢哉f就是幾歲的孩童也時常將它掛在嘴邊。(播放新版《茉莉花》
5、屏幕出現(xiàn)兩首歌的旋律(簡短的一句)。學生對比,知道的確發(fā)生了變化。
6、師生互動,說說茉莉花歌里一直唱茉莉花好,其實茉莉花并不僅僅可以用來觀賞,你們知道茉莉花還有什么用嗎?(泡茶、入藥、做成工藝品等)
7、學唱《茉莉花》
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看花、品茶、聽歌,老師非常高興。大家覺得呢?這自古阿,高興時必當高歌一曲。老師有個提議,不如我們一起來唱一唱這首《茉莉花》如何?
四、教師小結
總結歌曲內涵茉莉花在我國歷史悠久,這首民歌輕盈活潑,淳樸優(yōu)美,婉轉流暢,短小精致,易唱易記,表達了人們愛花、惜花、護花,熱愛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既積極健康,又儲蓄柔美。
小結點題
今天,我們了解了這么多關于《茉莉花》的內容,尤其是它在世界音樂的地位。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
(學生總結:感到驕傲自豪)
教師接:是呀,老師也想起一句話--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們更應該將這首經久不衰的佳作永遠創(chuàng)唱下去。
六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