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日記

    5U文學網(wǎng) > 作文 > 日記 > 文學典故詞典,文學典故詞典有哪些

    文學典故詞典,文學典故詞典有哪些

    | admin

    古代詩詞文學常識用典

    1.古代寫詩詞用典是查閱的書籍

    詩歌典故的出處與由來

    詩歌中用典,講究“言必有據(jù)”,必須有出處與由來,決不可信口雌黃。綜觀中國古典詩歌的典故,大多數(shù)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1、典故來自先秦諸子著作。如陶淵明的《飲酒》尾聯(lián):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飲酒》原詩共二十首,此詩句出自第五首,是最廣為傳誦的名篇。陶淵明棄官還柴桑,輾轉遷移后定居南里南村。此詩作于他五十三歲時,寫隱居后醉酒采菊的樂趣。

    尾聯(lián)寫詩人被眼前的景物、哲理、情趣和諧統(tǒng)一的情境所陶醉,悟出返樸歸真,任隨自然的哲理。他感到很難用言語來形容,于是巧妙而風趣地用典“欲辨已忘言”作結。此典出《莊子·齊物論》:“夫大道不稱,大辨不言?!焙汀肚f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p>

    又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首聯(lián):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寫老朋友準備了一頓實惠的美味:雞肉和黃米飯,請我到他家去作客。這種簡單樸素的“雞黍宴”,具有濃厚的鄉(xiāng)村風味,簡直是難以抵抗的誘惑!其中“雞黍”典出《論語·微子》:“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焙笕思从弥员硎巨r家待客飯菜的豐盛。

    2、典故來自歷史典籍。詩人懷古、詠史之類的詩詞,多從史書典籍中援引史實典故入詩。

    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里: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此中“周郎”來自《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記載周瑜二十四歲就被任為建威中郎將,吳中皆稱他周郎。赤壁因吳國都督周瑜火燒曹軍得名,故稱周郎赤壁。

    又如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里: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此中“燕然未勒”,詠嘆強敵未破,功業(yè)未立。“燕然”為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杭愛山。典出《后漢書·竇憲傳》,記載后漢永元元年,竇憲大破匈奴北單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里,刻石勒功”而返。作者化用典故,表明戰(zhàn)爭沒有取得勝利,還鄉(xiāng)之計無從談起。情調蒼涼悲壯,感情沉郁。

    3、典故來自文學作品。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三、四句: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末句“一片冰心在玉壺”用典來自鮑照的《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喻做人品格高潔,做官清白。

    又如王維《山居秋暝》的尾聯(lián):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典出《楚辭· 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边@里反用其意,說春天的芳華雖已消歇,秋景也佳,王孫自可留在山中。詩人仿佛找到一個世外桃源,含蓄地將自己留戀山林的心情表達出來。

    4、典故來自神話寓言、民間傳說,逸聞故事、民謠歌謠等。如李商隱的《無題》尾聯(lián):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典出神話傳說“八仙過?!薄!芭钌健敝负I舷缮剑骄犹?;“青鳥”是仙鳥,是西王母的傳信使者。

    還如李商隱的《馬嵬》頸聯(lián):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尾句“七夕笑牽?!庇玫洌鲎悦耖g“牛郎織女”的故事 。指天寶十載七月七日,唐玄宗和楊貴妃在長生殿相約世世為夫婦之時,曾對天上牛郎織女一年一度鵲橋相會加以取笑??稍隈R嵬坡,“六軍同駐馬”要求誅殺誤國的楊貴妃時,唐玄宗竟然賜楊貴妃自縊!詩人別出新意,在詩中流露出唐玄宗背盟,沒有保護好楊貴妃而聽任“六軍”擺布,至使愛情浪漫史以悲劇劃上句號,留給后世扼惋。

    再如杜甫的《大麥行》:“問誰腰鐮胡與羌”一句中,自具問答 ,典出漢代民謠《小麥童謠》。

    如何才能掌握這典故方面的知識?只有博覽群書!假設不讀書,不讀史,就難于“蘊藉”!

    2.文學常識、語法、古詩詞.

    文學常識 1. 第一位女詩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3. 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 5. 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 6. 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7. 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11. 第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 12. 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13. 第一部斷代史:漢書 14. 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 15. 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司馬相如 16. 樂府雙璧:木蘭詞 孔雀東南飛,加上《秦婦吟》為。

    17. 史學雙璧:史記 資治通鑒 18. 二拍:初刻拍案驚奇 二刻拍案驚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 杜牧 20. 中國現(xiàn)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傳:左傳 公羊傳 谷梁傳 24. 三王:夏禹 商湯 周公 25. 三山:蓬萊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釋 道 27. 三公:周時,司馬 司徒 司空 西漢,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師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樓:湖南岳陽樓 武昌黃鶴樓 南昌滕王閣 31. 歲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輔:左馮翊 右扶風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和自的第一名(解元,會元,狀元) 34. 殿試三鼎甲:狀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國三大國粹:京劇 中醫(yī) 中國畫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馮夢龍) 37. 儒家經典三禮:周禮 儀禮 禮記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關吏 39. 三別:新婚別 垂老別 無家別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蝕”三部曲:幻滅 動搖 追求 農村三部曲:春蠶 秋收 殘冬 42. 巴金“愛情”三部曲:霧 雨 電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國別史:國語 44. 第一部記錄謀臣策士門客言行的專集:國策 戰(zhàn)國策 45. 第一部專記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47. 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典論?論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園詩人:東晉,陶淵明 50. 第一部文學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劉勰的《文心雕龍》 51. 第一部詩歌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鐘嶸的《詩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筆記體寫成的綜合性學術著作:北宋的沈括的《夢溪筆談》 53. 第一部日記體游記: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 54. 第一位女詞人,亦稱“一代詞宗”:李清照文學常識大全(2) 1. 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2. 我國第一部介紹進化論的譯作:嚴復譯的赫胥黎的《天演論》,他是一個由不懂外,卻成了翻譯家的人. 3. 我國第一部個人創(chuàng)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4. 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說是:狂人日記 5. 第一位開拓“童話園地”的作家是:葉圣陶 6. 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說:西游記 7. 第一篇報告文學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 龍須溝 9. 先秦時期的兩大顯學是:儒 墨 10. 儒家兩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別被尊至圣和亞圣. 11. 唐代開元,天寶年間,有兩大詞派,: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 以王維,孟在為代表的其風格,前者雄渾豪,后者恬淡疏樸 12. 常把宋詞分為豪放,婉約兩派.前者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彥,李清照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運動高舉的兩面大旗:反對舊禮教,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 14. 兩篇《狂人日記的作者分別是:俄羅斯的果戈里 我國的魯迅 15. 世界文學中有兩大史詩:伊利亞特 奧德賽 16. 佛教三寶是:佛(大知大覺的) 法(佛所說的教義)僧(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 17. 三從四德中三從:未嫁從父 既嫁從夫 夫死從子 四德:婦德 婦言 婦容 婦功/品德 辭令 儀態(tài)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統(tǒng)稱三伏.夏至節(jié)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節(jié)后的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 群為臣綱 夫為妻綱 五常:仁 義 禮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師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藥婆 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農 五帝:黃帝 顓瑣 帝嚳 堯 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釋 九流:儒家 道家 陰陽 法 名 墨 縱橫 雜 農 23.三山五岳:東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萊、方丈; 五岳:東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華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豬(太牢)(無牛為少牢) 25.三一律:歐洲古典廣義戲劇理論家所制定的戲劇創(chuàng)作原則,就是地點一致,時間一致,情節(jié)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雜慮,心專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總說根本教義為經,述說戒律為律,闡發(fā)教義為論(通曉三藏的叫三藏法師) 28.三省六部:三?。褐袝。Q策)門下?。▽徸h)尚書?。▓?zhí)行) 六部:吏 戶 禮 兵 刑 工 29.三蘇:蘇洵 蘇軾 蘇轍 三軍:上中下/左中右/海陸空 30.三吳:吳郡 吳興 會稽(丹陽) 三國:魏 蜀 吳 31.三秦:雍王(西) 塞王(東) 瞿王(陜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 吳-。

    3.詩詞中的用典有什么作用

    用典是用詞問題。

    在組詞成句來表達思想感情的時候,有時不是直接使用詞,而是使用古書中記載過的古人的事跡或語言,使讀者由于這些材料的啟示發(fā)生聯(lián)想,因而體會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就是用典。

    在古書中使用典故是經常有的,在現(xiàn)代散文中一般中不再使用這種辦法。但是詩詞是一種特殊的文體。

    在現(xiàn)代詩人寫的舊體詩詞中,有時還出現(xiàn)這種表達的方式,因為在詩詞中適當?shù)赜玫?,有時還很有必要。 在詩詞這種特殊文體中用典的好處。

    1、詩詞的語言是最精煉的,要用最少的字表達最豐富的思想感情。使用一般的詞,說少了可能不達意;說多了,可能羅唆。

    況且詩詞的字數(shù)有限,不容多說。如果用典,可以利用大家熟知的材料,使讀者聯(lián)想,就可以節(jié)省語言做到精煉。

    2、詩詞“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要含蓄,要“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焙玫挠玫淠茏龅竭@樣。

    3、詩詞的語言要說得具體,要用形象,少用抽象概念。典故多數(shù)是古人的事跡,往往是具體的人或事物,可以避免抽象概念。

    下邊通過一些具體的詩詞,進一步談談用典的好處。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毛主席《七律·人民 *** 占領南京》) 第二句是說:切不可滿足于已有的成績,在勝利的面前止步不前,同敵人講“義氣”,把行將滅亡的敵人放走,使他得到喘息的機會,有朝一日卷土重來,使革命遭到失敗。如果不用典故,把這樣復雜的內容裝在七個字里,是非常困難的。

    何況還要押韻,還要對仗,還要講平仄,還要形象具體不抽象,更增加了難度。但是毛主席用了楚霸王的故事,使讀者立刻想起了楚漢爭霸的時候,當年項羽在鴻門宴上,只顧“仁義”的虛名而輕易放走劉邦,后來劉邦又養(yǎng)精蓄銳,卷土重來,使項羽身敗名裂,遺恨千古。

    再同當前的形勢對比,對毛主席的觀點就不能不心悅誠服,五體投地。這樣只用了七個字,不但內容上說服力強,并且語言自然,平仄、對仗、押韻都處理得恰到好處。

    這就是用典的功效。 在古人的詩詞中善于用典例子非常多,如上次講到的胡世將《酹江月》首句“神州沉陸,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p>

    眼看中原淪于敵手,哪里有范仲淹、韓琦式的人物,當年范仲淹、韓琦曾主持陜西邊防,西夏不敢騷擾。當時《邊上謠》曰“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p>

    再看“三秦往事,只數(shù)漢家三杰”的典故,告訴人們歷史上收復陜西一帶有漢初三杰:張良、蕭何、韓信?!霸嚳窗俣胶樱尉T萬里,六師不發(fā)?!?/p>

    “百二山河”也是在用典,語出《史記·高祖本紀》,關中形容關中形勢險要,二人扼守,可敵百人。還用了“拜將臺”“懷賢閣”的典故,以“臺欹”、“閣杳”這些歷史實物的破壞,表達了對當時朝廷輕視和糟蹋人材憤怒。

    陸游的《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覓封侯”用班超投筆從戎、立功異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寫自己報效祖國,收拾舊河山的壯志。 以上談了一些在詩詞中使用典故的積極意義。

    但必須指出典故不能濫用,要用得適當。一般說有以下兩種濫用的情況 1、可以用作者自己的話而一定要用典故,以致這些典故不起積極作用,反而使詩意晦澀。

    讀者只看到這些典故在對仗和色彩上的工整和美觀,而不能通過這些典故很好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古代一些詩人因為古書讀得多,材料記得熟,下筆時信手拈來,毫不費力,因此容易產生濫用典故的毛病,一些名家也往往難免。

    例如李商隱的詩,毛主席和魯迅先生都很喜歡。魯迅先生說“玉豁生清詞麗句,何敢比肩。

    但也同時指出他“用典太多,則為我所不滿。”例如大家所熟知的《錦瑟》一首: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中間兩聯(lián)全用典故,這些典故本身并不難理解,但是通過這些典故所表達的事實和思想感情是什么,古今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人說是戀愛詩,有人說是詠物,有人說是悼亡等等。有的人對這首詩贊賞,也有的人把這首詩說得一無是處。

    例如黃子云說“‘莊生曉夢’二語,更又不知何所指。原其意亦不自解,……欲以欺后世之人?!?/p>

    這些攻擊的話不免過火,但是《錦瑟》這首詩用典太多,以致使讀者不得要領,這是導致意見分歧的主要原因。這也是李商隱詩的一大缺點。

    現(xiàn)在人寫詩絕不應該學習這樣用典。 2、用典生僻,使讀者不懂或誤解。

    古代有些詩人,對歷史典故的知識面廣。在他寫詩詞的時候有時只考慮格律的需要和文字的華美,卻忽略了讀者的接受能力。

    例如蘇軾的詩詞用典較多,其中有的是比較生僻的,如: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其中“玉樓”和“銀?!睂φ坦ふ置婷烙^。

    但這兩個詞是什么意思?如果沒有注解,不翻詞書,即使知識面較廣,對古典文學有一定修養(yǎng)的人,也不一定能理解。原來“玉樓”是肩項骨,“銀?!笔茄劬Γ鲇诘兰业臅歪t(yī)書,一般人是不會翻閱這些書的。

    這樣的用典未免和讀者為難。現(xiàn)在不應該這樣做。

    再如辛棄疾的詞,以憂國、熱情、豪邁、新穎見稱,但好用典是他的缺點。尤其有時用僻典,對理解。

    河東獅的典故是什么?

    佛教經典稱“獅子吼則百獸伏”,所以佛家用“獅子吼”來比喻佛祖講經聲震寰宇的威嚴。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一個朋友叫陳季常,他妻子柳氏是一個嫉妒心很強的女子,每當陳季常宴客,并有歌女陪酒時,柳氏就用木棍敲打墻壁,把客人罵走。平時陳季常很喜歡談論佛事,事后蘇東坡借用獅吼戲喻其悍妻的怒罵聲,作了一首題為《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的長詩,其中有這么幾句:“東坡先生無一錢……只有雙鬢無由玄。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仗落手心茫然?!痹娭械凝埱鹁邮恐戈惣境?;河東是借用唐代詩圣杜甫關于“河東女兒身姓柳”的詩句暗喻陳妻柳氏,另外柳氏也是河東郡(今山西?。┑娘@貴姓氏。這首詩極為生動地記述了作者困窘、柳氏兇悍以及季常無奈的景況。后來人們便把“河東獅吼”作為妒妻悍婦的代稱。有人還把怕老婆的現(xiàn)象戲稱為有“季常癖”

    50個典故+意思+出處 跪求 最好弄短點 長了也沒事 最好是文化或成語典故

    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里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氐郊抑芯蜕鸩?。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里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墻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里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

    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于鑒別馬匹優(yōu)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于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干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xiàn)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fā)現(xiàn)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么。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鼻Ю锺R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云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么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zhàn)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yǎng)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yǎng),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了。

    --------------------------------------------------------------------------------

    不可多得

    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眾。當時,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漢獻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薦表交給曹操。曹操愛才,就召見禰衡。哪知禰衡蔑視曹操,對他很不禮貌。曹操就派禰衡當鼓吏,在大宴賓客時,命他擊鼓助興。誰知禰衡一邊擊鼓,一邊大罵曹操,使曹操十分難堪。曹操派禰衡去荊州勸降劉表,想借劉表之手殺他。想不到劉表把禰衡當作上賓,每次議事或發(fā)布文告,都得由禰衡表態(tài)。后來禰衡又對劉表不恭。劉表就派他到部將黃祖那里當書記。禰衡恃才傲慢,非??裢?,后來,終于被黃祖所殺。

    成語“不可多得”由此而來,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難得。多用于贊揚有才能的人。

    --------------------------------------------------------------------------------

    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于治理國事。后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墒牵軈柾躏w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shù)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后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后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

    不學無術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監(jiān)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托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劉詢做皇帝(宣帝)?;艄庹莆粘髾嗨氖嗄?,為西漢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勛。

    劉詢繼承皇位以后,立許妃做皇后?;艄獾钠拮踊麸@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后,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yī)下毒害死了許后。毒計敗露,女醫(y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艄夥浅s@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他也想去告發(fā),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艄馑篮螅腥讼蛐鄹姘l(fā)此案,宣帝派人去調查處理?;艄獾钠拮勇犝f了,與家人、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不想走漏了風聲,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成語“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

    才高八斗

    南朝謝靈運,是一位寫了大量山水詩的文學家。他聰明好學,讀過許多書,從小受到祖父謝玄的厚愛。

    他出身于東晉大士族,因他襲封康樂公的爵位,世人稱他“謝康樂”。他身為公侯,卻并無實權,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謝靈運自嘆懷才不遇,常常丟下公務不管,卻去游山玩水。后來,他辭官移居會稽,常常與友人酗酒作樂。當?shù)靥嘏扇藙袼?jié)制一些,卻被他怒斥了一頓。可是,謝靈運寫的山水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他每寫出一首新詩,立刻就會被人爭相抄錄,很快流傳開去。

    宋文帝接位后,將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詩作和書法贊為“兩寶”。謝靈運更加驕傲了,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語“才高八斗”由此而來,形容人的文才極高。

    --------------------------------------------------------------------------------

    草木皆兵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么強大的敵人啊!怎么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過于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yōu)勢扭轉戰(zhàn)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后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zhàn)。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zhàn)常識,想利用晉軍忙于渡河難于作戰(zhàn)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于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后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尸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

    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么志向,宗愨回答道:“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币馑际牵何乙欢ㄒ黄埔磺姓系K,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yè)。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于成為一位能征善戰(zhàn)的將軍。

    后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

    大材小用

    南宋末,金國不斷南侵。辛棄疾參加了抗金義軍。后來,他在南宋朝廷里,歷任湖北、江西、湖南、建安撫使。

    他不僅是個愛國英雄,還寫了很多充滿戰(zhàn)斗激情的詞文。由于主和派的打擊,他在上饒帶湖旁,度過18年退隱生活。1203年,朝廷任命他為浙東安撫使兼紹興知府。他常與住在紹興鑒湖旁的愛國詩人陸游議論國家大事。第二年春,宋寧宗要他去京城,征詢他對北伐金國的意見。臨行前,陸游送他一首長詩《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詩中說:辛棄疾是管仲、蕭何一流人物,做浙東安撫使大材小用了。

    辛棄疾到了京城,皇帝只安排他做鎮(zhèn)江府知府。不久,這位愛國英雄在憂憤中病逝。

    后來,人們以“大材小用”作成語,比喻才能高,職位低,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

    --------------------------------------------------------------------------------

    大公無私

    春秋時,有一天,晉平公問祁黃羊:“南陽縣官缺額,你看派誰去最合適?”祁黃羊想了想,說:“派解狐去最合適!”晉平公覺得很奇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么要推薦他?”祁黃羊答道:“你只問我什么人最適合這個職位,并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晉平公采納了祁黃羊的意見,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果然,解狐很有作為,為當?shù)匕傩辙k了不少好事,受到人們的稱頌。

    有一天,晉平公又問祁黃羊:“現(xiàn)在朝廷里缺少一位法官,你看誰能勝任?”祁黃羊回答:“祁午最能勝任!”晉平公說:“祁午是你的兒子,你推薦自己的兒子,不怕人家講你嗎?”祁黃羊說:“你只問我誰可勝任法官,并沒有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

    祁午當了法官后,非常稱職,深受人民的愛戴。

    孔子十分稱贊祁黃羊,說他是個公正嚴明的人,稱得上是“大公無私”。

    成語“大公無私”形容一心為公,沒有私心。也指處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

    --------------------------------------------------------------------------------

    大義滅親

    春秋時期,衛(wèi)國的州吁殺死哥哥衛(wèi)桓公,自立為國君。

    州吁驅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滿。他擔心自己的王位不穩(wěn)定,就與心腹臣石厚商量辦法。

    石厚就去問的父親——衛(wèi)國的大臣石碏(que),怎樣鞏固州吁的統(tǒng)治地位。石碏對兒子說:“諸侯即位,應得到周天子的許可,他的地位就能鞏固?!笔裾f:“州吁是殺死哥哥謀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許可,怎么辦?”石碏說:“陳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陳衛(wèi)又是友好鄰邦?!笔駴]等父親把話說完,搶著說:“你是說去請陳桓公幫忙?”石碏連連點頭。

    州吁和石厚備了許多禮物,卻被陳桓公扣留了。原來,這是石碏的安排。

    衛(wèi)國派人去陳國,把州吁處死。衛(wèi)國的大臣們?yōu)槭袷鞘F的兒子,應該從寬。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陳國去,把石厚殺了。史官認為石碏殺了兒子是“大義滅親”。

    成語“大義滅親”現(xiàn)在指為了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對犯罪的親屬不徇私情。

    --------------------------------------------------------------------------------

    東施效顰

    古時候,越國有兩個女子,一個長得很美,叫西施,一個長得很丑,叫東施。東施很羨慕西施的美麗,就時時模仿西施的一舉一動。有一天,西施犯了心口疼的病,走在大街上,用手捂住胸口,雙眉緊皺。東施一見,以為西施這樣就是美,于是也學著她的樣子在大街上走來走去,可是街上行人見了她的這個樣子,嚇得東躲西藏,不敢去看她。后來人們就用“東施效顰”來比喻不知道人家的好處和本身的缺點在哪里,胡亂模仿。其中的“效”是“仿效”,“顰”是“皺眉”的意思。

    --------------------------------------------------------------------------------

    飛鳥驚蛇

    釋亞樓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廟,燒香念經。別的和尚空閑時就偷偷下棋睡覺,釋亞樓卻買了硯墨筆紙練習書法。有時深更半夜,他還在苦苦練習。一年年過去,他寫字的功夫越來越深。許多燒香拜佛的人,也來請他寫字。他都一一答應。 他的草書,寫得尤其飄逸奔放。有人問他:“草書怎樣算好?”釋亞樓寫了八個字:“飛鳥出林,驚蛇入草!”

    “飛鳥驚蛇”形容字體飄逸像小鳥飛翔,筆勢遒勁連蛇也受驚嚇。

    --------------------------------------------------------------------------------

    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xiàn)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響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于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xiàn)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边@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

    --------------------------------------------------------------------------------

    邯鄲學步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么學什么,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么模樣。

    家里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認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很美。他一聽,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后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于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吹叫『⒆呗?,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wěn)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yōu)點和本領也丟掉。

    --------------------------------------------------------------------------------

    好好先生

    東漢時期,有個名叫司馬徽的人,很善于識別人才。但由于當時政治斗爭十分尖銳復雜,他就裝糊涂,別人無論和他講什么事,不管是好是壞,他都回答“好”。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那人問他身體怎樣,一向安好嗎?他回答:“好”。

    又有一天,有個老朋友到他家里來,十分傷心地談起自己的兒子死了。誰知司馬徽也回答:“好!”那個朋友走后,司馬徽的妻子就責備他說:“人家以為你是講道德的人,所以相信你,把心里話講給你聽。可是你聽人家兒子死了,反而說好,這算什么?”司馬徽不緊不慢地說:“好!你的話太好了!”他的妻子又好氣又好惱,哭笑不得。

    后來人們常用“好好先生”來形容那些是非不分,不敢得罪人,只求平安無事的人。

    --------------------------------------------------------------------------------

    后來居上

    汲黯是西漢武帝時代人,以剛直正義、敢講真話而受人尊重。他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節(jié),講求實效。雖然表面上不那么轟轟烈烈,卻能把一個郡治理得井井有條,因此,朝廷把他從東海太守調到朝廷當主爵都尉——一種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職。 有一次,漢武帝說要實行儒家的仁義之政,為老百姓辦好事。沒等皇帝把話說完,汲黯就說:“陛下內心里那么貪婪多欲,表面上卻要裝得實行仁政,這是何苦呢?”一句話把皇帝噎了回去。漢武帝登時臉色大變,宣布罷朝,滿朝文武都為汲黯捏著一把汗,擔心他會因此招來大禍。武帝回到宮里以后,對身邊的人說,汲黯這個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從此以后,汲黯的官職再也沒有提升。他當主爵都尉的時候,公孫弘、張湯都還是不起眼的小官,后來,他們一個勁兒住上升,公孫弘當上了丞相,張湯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還蹲在原地沒動窩。有一天,汲黯對武帝說,陛下使用群臣,跟碼劈柴一樣,是“后來者居上”??!漢武帝當然聽得出這是發(fā)牢騷。于是,轉臉對臣下們說:“人真是不能不學習??!你們聽汲黯說話,越來越離譜了!”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后來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

    劃粥割齏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他不僅在政治上有卓越貢獻,而且在文學、軍事方面也表現(xiàn)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陽樓記》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深為后人喜愛,廣為傳誦。

    他在擔任陜西西路安撫使期間,指揮過多次戰(zhàn)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當?shù)厝嗣竦纳畹靡园捕āN飨牡能姽倩ハ喔嬲]說:“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數(shù)萬甲兵?!痹捓飳Ψ吨傺统錆M敬畏之心、這在北宋的歷史上是罕見的。

    范仲淹之所以有這樣杰出的才能,與他在青少年時期的刻苦努力有著必然的因果關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換來了日后的豐碩果實。

    范仲淹的祖籍原來是陜西影州,遷到江蘇吳縣是后來的事情。他不到3歲時,父親因病故去。他隨著母親改嫁到朱家。十幾歲時,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辭別母親,只身來到應天府書院,拜當時著名學者感同文為師,學習經邦治國的知識,立志報國為民。在應天府書院期間,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他把粥劃成若干塊,咸菜切成碎末(劃粥割齏),當作一天的飯食。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飯,他的同窗好友來看望他,發(fā)現(xiàn)他的伙食非常糟糕,于心不忍,便拿出錢來,讓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堅決地推辭了。他的朋友沒辦法,第二天送來許多美味佳肴,范仲淹這次接受了。

    過了幾天,他的朋友又來拜訪范仲淹。他吃驚地發(fā)現(xiàn),他上次送來的雞、魚之類的佳肴都變質發(fā)霉了,范仲淹連一筷子都沒動。他的朋友有些不高興地說:“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稱字,不稱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點吃的東西你都不肯接受,豈不讓朋友太傷心了!”

    范仲淹笑了笑說:“老兄誤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擔心自己吃了魚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你千萬別生氣?!迸笥崖犃朔吨傺偷脑?,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一次,有人問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說:“不是當個好醫(yī)生,就是當個好宰相。好醫(yī)生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國家?!边@種不為個人升官發(fā)財而讀書的偉大抱負,讓周圍的人非常敬佩。后來,范仲淹當了參知政事,提出許多利民富國的措施,實現(xiàn)了自己當年的志向,成為一代名人。

    --------------------------------------------------------------------------------

    火樹銀花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會享樂的一位皇帝,雖然他只當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節(jié), 他總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鋪張一番,供他游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 十丈高的燈樹,點起五萬多盞燈,號為火樹。后來詩人蘇味道就拿這個做題目,寫了一首 詩,描繪它的情形。他的元夕詩寫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妓皆四季,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边@首詩把當時熱鬧的情況,毫無隱瞞地描寫出來,好像活躍在我們讀者的眼前。

    這句成語是形容燈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樹銀花的樣子。所以現(xiàn)在凡是繁盛的都市,或有盛大的集會在夜間舉行,燈光燦爛,都可以用這句話去形容它。

    --------------------------------------------------------------------------------

    賈人渡河

    現(xiàn)代人看來,“商”和“賈”的語意無大差別,都是貿易的意思;但在古時候,“商”和“賈”在經營方式上卻有所不同,所謂少賣為“商”走賣為“賈”。從一個地方買進,到另一個地方賣出,用這種方式做生意的人叫賈人。

    從前有個賈人,在河南辦了一批貨,取水路販往外地銷售。船在河中順風行駛,忽然濃云密布,狂風驟起,大雨傾盆,河水陡漲。賈人走出船倉查看貨物,一股大浪襲向船頭,把賈人拍落水中。賈人在水中掙扎呼喊:“救命呀!”

    一個漁夫聽到喊聲,急急忙忙把船搖過來救人。賈人看到漁夫,大聲喊道:“快來救我,我給你一百兩白銀?!?

    漁夫把賈人救起來,送進船倉,賈人換好了衣服,拿出十兩銀子送給漁夫,說:“拿去吧,這十兩銀子夠你辛苦半年了?!?

    漁夫不接銀子,看著賈人說:“剛才你在水中許諾說給一百兩銀子,而不是十兩?!?

    賈人滿臉不高興地說:“你這人也太不知足了,你一天打魚能掙幾文錢?現(xiàn)在一下子撈了十兩銀子,不少了?!?

    漁夫說:“事是這么回事,理卻不是這個理。你剛才不許諾給一百兩銀子,我也會救你一命,但你既然說給一百兩,我希望你不要失信。”

    賈人搖搖頭,踱進船倉,不再理會漁夫,漁夫長長嘆口氣,回到漁船。

    一年后,賈人又辦了批貨,碰巧在河中與漁夫相遇。兩個人都想起了去年那次不愉快的分手。賈人說:“我給了你十兩銀子,你為什么不用來當本錢,做點小生意,何苦風里雨里掙這份辛苦錢?”

    漁夫來不及答話,賈人的船觸上礁石,船倉進水,船漸漸下沉。賈人急得團團轉,大聲對漁夫說:“快來救我,這次我給你三百兩銀子,保證不失信?!?

    漁夫搖櫓從賈人旁邊劃過去,回頭不緊不慢地說:“喊信得過你的人來救命吧,我不要你的銀子,可也不救你這種無信無義人的命?!?

    很快,賈人隨著沉船在滔滔河水中消失了。

    --------------------------------------------------------------------------------

    竭盡全力

    這句成語原作“竭盡心力”,見于《三國志·魏志·賈逵傳》裴松之注引《魏略》:“竭盡心力,奉宣科法?!?

    東漢末年,有一個叫楊沛的人,字孔渠,當過新鄭長。曹操路過新鄭的時候,部隊缺糧,楊沛幫助過曹操,因此深得曹操喜愛。曹操輔政以后,楊沛升為長社令。他不畏豪強,不管誰犯了法,都依法懲辦,得到曹操的稱許。

    當時,曹操出征在外,聽說國都鄴城治安太亂,便發(fā)詔選一個鄴城令,其入選標準是要有楊沛那樣的膽略和水平。選來選去,沒有合適的,于是將楊沛提拔為鄴城令(當時叫京兆尹)。楊沛上任之前,曹操召見了他,并問他如何治鄴。楊沛回答:“我一定竭盡心力,大力宣傳法紀,使人人遵紀守法?!辈懿俾牶笫指吲d,對左右的人說:“你們聽見了沒有,這才是使人敬服的人?!睏钆孢€沒正式上任,一些豪強地主和皇親國戚聽說楊沛要來鄴城了,都紛紛告誡自己的子弟檢點一些。

    “竭盡全力”這句成語,常用來比喻用盡全部力量。

    227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