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家翻譯家林紓,翻譯家林紓名言
推薦文章
誰能說說林紓其人
林紓崇尚程、朱理學,讀程朱二氏之書“篤嗜如飫粱肉”,卻能揭露“宋儒嗜兩廡之冷肉,凝拘攣曲局其身,盡日作禮容,雖心中私念美女顏色,亦不敢少動”的虛偽性,嘲笑“理學之人宗程朱,堂堂氣節(jié)誅教徒。
林紓(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號畏廬,別號冷紅生,福建閩縣人。
林紓(1852年11月8日—1924年10月9日),中國近代文學家,字琴南,號畏廬,別署冷紅生,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晚稱蠡叟、踐卓翁、六橋補柳翁、春覺齋主人。室名春覺齋、煙云樓等。
林紓,字琴南,號畏廬,閩縣人,光緒八年舉人。少孤,事母至孝。幼嗜讀,家貧,不能藏書。嘗得《史》、《漢》殘本,窮日夕讀之。因悟文法,后遂以文名。壯渡海游臺灣,歸客杭州,主東城講舍。
中國以古文筆法譯西洋小說的第一人是袁枚,他于1919年出版了《紅樓夢》的古文譯本,他的譯文極具特色,其中結(jié)構(gòu)精巧、語言優(yōu)美,以及翻譯技巧的運用,使得他的譯文深受讀者的喜愛。
翻譯家林紓怎么念
1、—— 林紓shū(西元1852~1924)字琴南,號畏廬,清福建省人。精國學,以翻譯歐美文學著稱,因不諳西文,皆由他人口譯而林氏筆述完成。有畏廬文集, 詩集等。
2、近代文學家林書呀,這個字就叫讀著書,他寫的作品還是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歡的和認可。
3、晚年專事翻譯和繪畫。林紓是中國最早的西方小說翻譯家,早在1898年,即以古文翻譯了法國小仲馬的《巴黎茶花女退事》,1901年又翻譯了斯士活的《黑奴吁天錄》。

不懂外語,卻譯出眾多經(jīng)典,翻譯家林紓?cè)绾巫龅降?
1、就在這個時候,中國翻譯界的鼻祖林紓出現(xiàn)了,他的譯作全部用文言文書寫而成,讓人們見識到了別具一格的經(jīng)典譯作。
2、林紓雖然不懂外語,但古文功底深厚,因而他需要與懂外語的友人合作,由友人先將內(nèi)容用漢語念出來,林紓再根據(jù)念出的內(nèi)容翻譯成文言文。
3、林紓不懂外文是他翻譯時致命的缺點,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錯誤。林紓把名著刪減的部分仍然歸于原作,還有許多語法的錯誤。
4、林紓不懂外語,由友人先將內(nèi)容用漢語念出來,林紓再根據(jù)念出的內(nèi)容翻譯成文言文。林紓的翻譯速度非???,往往友人還未念完需要翻譯的內(nèi)容,林紓已經(jīng)將需要翻譯的文言文寫好了。
5、…”林紓不懂外文,全靠懂外文的留學生口譯給他聽,他拿筆記錄,很快就可以拿出成篇的文言文的小說來,基本上他的合作者口譯完,他的譯文就可竣稿。據(jù)說,其譯文之快,超出想象。一小時最快可達千字。
名人愛讀書的故事:林紓苦讀成大器
林紓是我國近代的文學家、翻譯家。他是福州人,清末舉人。林紓小時候家里很窮,卻愛書如命,買不起書,就只好向別人借來自己抄,按約定的時間歸還。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yōu)異,學校獎一枚金質(zhì)獎?wù)?。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后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
匡衡借光讀書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墻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xiāng)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
清末作家林紓不通外文,為何卻能成為翻譯家?
1、在近現(xiàn)代中國翻譯界,很少出現(xiàn)像林紓這樣直接將外文作品翻譯為文言文的翻譯家,林紓的出現(xiàn)具有劃時代的作用,因為他的譯作本身就是時代新舊交替的產(chǎn)物。正因為稀少,所以珍貴。林紓的譯作,如今已經(jīng)成為了無價之寶。
2、林紓不懂外文是他翻譯時致命的缺點,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錯誤。林紓把名著刪減的部分仍然歸于原作,還有許多語法的錯誤。
3、成功的道路并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一成不變,林琴南雖然不會外文,但能夠成為翻譯大家,可見他也是一個有智慧的人。要說到林琴南能夠成為翻譯大家,其實也是特別偶然的一件事情,年輕時的他因為妻子死去,當時特別苦悶。
4、林紓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翻譯家和文學家,他不會任何外語,卻翻譯出十多個國家的一百余種外國著作。
5、林紓。林紓不懂外文,選擇原本之權(quán)全操于口譯者之手,因而也產(chǎn)生了一些疵誤,如把名著改編或刪節(jié)的兒童讀物當作名著原作,把莎士比亞和易卜生的劇本譯成小說,把易卜生的國籍誤成德國等。
6、法國小仲馬的《茶花女》,就是他與別人合作翻譯的第一部外國長篇小說。林紓的譯作在當時的古老中國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這些西洋小說向中國民眾展示了豐富的西方文化,開拓了人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