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公開課教案
關于語文性質的討論十幾年來從未停止,有持工具論者,有持人文論者,課標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觀點。最近也有認為各國母語課程的性質均為民族性和語文性。為幫助大家學習方便,小編收集整理了初中語文公開課教案5篇,希望可以幫助您,歡迎借鑒學習!
初中語文公開課教案1
【知識與能力】
1.自讀課文,預習字詞; 2.感知內(nèi)容,理解關鍵句;
3.反復誦讀本文,體會作者文章感情。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速讀,了解“太空一日”所經(jīng)歷的驚險與挑戰(zhàn);(重點) 2.品味文章語言,把握人物感情。(重難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我國宇航員的優(yōu)秀素質,學習我國宇航員的崇高精神。(重點) 導語設計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時,中國歷的第一艘 載人太空船“神州五號”成功發(fā)射升空,這標志著中國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國的行列。作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人,38歲的楊利偉成為第431位進入太空的地球人。這一天,多少炎黃子孫翹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這是一次充滿挑戰(zhàn)和驚險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讓我們隨航天英雄楊利偉一道重溫那令人既興奮又緊張的天空一日。 學習過程
板書設計
太 我真的以為自己要犧牲了——火箭發(fā)射
我看到了什么 嚴謹
空 在太空中 科學 一 神秘的敲擊聲 日 歸途如此驚心動魄——飛船返回 教學反思
可取之處:
1.本文的篇幅比較長,所以安排學生提前預習,這樣有助于深入文本,理解文意。
2. 文章通俗易懂,但有必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體會其所蘊藏的思想感情。
3. 適當?shù)膱D片、視頻展示,有助于理解文章,拓展課程資源。
不足之處:
1.學生在課堂中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但由于時間關系,忽視了他們對有關太空問題的解答。
2.課堂過于死板,還應該放手讓學生來提問。
初中語文公開課教案2
一、教材分析
《帶上她的眼睛》是本單元的自讀課文,是一篇科幻小說,作者的想象奇妙又合理。全文通過對小姑娘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贊美了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崇高精神。作者善于設置懸念和伏筆,制造了“出乎意料,情理之中”的效果。
二、學情分析
這篇文章是學生在初中學段第一次在教材中接觸科幻小說。七年級的學生富于好奇心和想象力,利于對科幻小說的閱讀與理解。在學習本文之前,學生應基本掌握了“瀏覽”的閱讀方法。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瀏覽課文,回答問題,了解科幻小說奇妙而合理的特點;并通過感受作者的奇思妙想,激發(fā)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通過瀏覽課文,完成任務單,理解作者通過設置懸念和伏筆,使小說達到“出乎意料,情理之中”效果的巧妙構思。
四、教學重難點
1.學生瀏覽課文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結合小說文本,使學生體會科幻小說奇妙而合理的特點。
2.設計“游蹤圖”任務單,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設置懸念和伏筆的巧妙構思。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談論虛擬現(xiàn)實技術引入。
設計意圖:激發(fā)興趣,迅速過渡到主要環(huán)節(jié)。
(二)、整體感知,把握科幻小說特點
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要求學生結合旁批瀏覽課文。瀏覽后說說小說中哪些科學幻想情節(jié)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圍繞學生所得,教師引導討論,抓住科幻小說的特點深入交流。
設計意圖:檢測學生瀏覽成果,使學生體會科幻小說的特點。
(三)、結合任務單,體會作者構思
要求學生再次瀏覽課文,瀏覽后完成“游蹤圖”任務單,小組交流,說說作者是如何在后文揭示真相時讓讀者不感突兀的。圍繞學生所得,明確作者設置懸念和伏筆的巧妙構思。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作者設置伏筆、懸念的巧妙構思。
(四)、大膽想象,合理表達
作者的想象合理而又富于新意。請學生也嘗試想象,以《帶上_____的眼睛》或《帶上他的______》為題,創(chuàng)作一個故事。課上可以口頭交流,課下形成文字。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五)、板書設計
帶上她的眼睛
劉慈欣
科幻小說
奇妙合理
出人意料 情理之中
初中語文公開課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語言簡明的基本要求,在比較閱讀中,體會“簡明”的內(nèi)涵。
2、總結閱讀和寫作經(jīng)驗,把握使語言簡明的方法技巧。
3、修改習作,使其更加簡明,培養(yǎng)良好的寫作習慣。
教法指導:
1、學生帶著目標,認真閱讀教材,教師適時舉例點撥,為實戰(zhàn)寫作奠定基礎。
2、學生利用PPT上的方法指導進行實踐寫作。
3、小組交流,組內(nèi)批改,推薦優(yōu)秀作品全班展示。
4、班內(nèi)交流,教師點評。
5、學生自主修改。
6、教師批閱。
學法指導:
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
一是多讀??纯磩e人在碰到一件事時怎么說,有幾種說法,雅的怎么說,俗的怎么說,書面的怎么說,口語的怎么說,從中得到借鑒和啟發(fā)。讀時應注意一點——盡可能讀出聲來。
二是多寫。多寫更能提高表達能力。古人曾說,訴之筆端,半折心始。意思是,有好多話要說,但真正能寫到紙上的,也就只有一半。這個道理說明,思路可能是很多的,只有通過多寫才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把自己想要說清的問題表達清楚。
三是多調(diào)查研究。對所要說清的事情,要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這樣話題才會多。對所要說清的事情一知半解,就不僅是表達能力不足的問題了。
四是多思。要先想一想再發(fā)表意見,使自己的話有條理,比如說問題,可圍繞這個問題是什么、是誰造成的、原因是什么、錯在什么地方、如何解決等小題目去展開。
一、導入新課:
寫作時,老師經(jīng)常要求大家在作文時語言簡明,那什么是語言簡明呢?簡,即簡要、簡潔。明,即明白,清楚。其本質要求是用最經(jīng)濟的語言材料傳送的信息量,達到的準確性和可理解性,取得的表達效果。今天,我們就進行這方面的寫作訓練。
寫作指導
怎樣才能做到語言簡明?
1.行文要圍繞中心來寫,不旁生枝節(jié)。
2.在沒有特殊的表達需要時,要避免詞語的重復。
3.還要注意不堆砌詞語。
作文一、修改片段
下面這段話不夠簡明,請加以修改。
籃球比賽結束后,比賽完的隊友們一個個都坐上大巴走了。大巴是學校的車,學校有好幾輛大巴和小轎車。我沒有上車,而是一個人默默地走回家。我在回家的途中,緊鎖著眉頭,無奈地嘆息,我心里很難受,不禁為比賽的失利感到難過。那個余暉滿天的黃昏,我一個人站在家門口,獨自佇立在暮色之中。
寫作提示:
1.抓住敘事的主題,去掉偏離中心的語句。
2.刪掉語義重復的詞語,使表達更加簡明。
寫作示例:
籃球比賽結束后,隊友們一個個都坐上學校的大巴走了。我沒有上車,一個人默默地走回家。我心里很難受,無奈地嘆息,獨自佇立在暮色之中。
作文二、概括內(nèi)容
用簡明的語言概括《帶上她的眼睛》或《河中石獸》的主要內(nèi)容,不超過150字,寫完后小組內(nèi)交流。
寫作提示:
1.概括主要內(nèi)容,要在立足原文的基礎上,把握中心和要點,刪減旁枝末節(jié)的部分。
2.概括的文字既要簡明,也要保持連續(xù)通暢,避免因過度追求簡明而造成字面意思跳躍。
例文欣賞:
《河中石獸》講述的是一個廟門口的石獸,倒塌到河里,十幾年后,人們找石獸的故事。根據(jù)石獸沉落河中的地點,寺僧到下游找沒有找著;講學家認為石頭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老河兵講解應當?shù)缴嫌握业睦碛?,按照他的話果然找到石獸。
作文三、想象世界
航天、生物、計算機、新能源……你對哪個領域的科學技術最感興趣?請搜集相關資料,加深對這種科學技術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展開想象,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寫作提示:
1.可以想象科學技術在未來的發(fā)展情況,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帶來潛在的威脅和災難。
2.要有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如果能像《帶上她的眼睛》那樣,設置一些懸念和伏筆,那就更好了。
3.寫完后多讀幾遍,根據(jù)語言簡明的要求,做進一步的修改。
例文欣賞:
克隆地球
21世紀,世界人口暴增,人類面臨著一個國際性的難題——無家可歸。人們把大面積的森林田園變成了高樓大廈,政府也在毀滅山、海,建起一片片新居民區(qū)??烧l也沒想到,各種自然災害正向人類逼近。
我在加利福尼亞的地球科學研究小組工作。昨天,我們的辦公樓剛遭到了酸雨的猛烈襲擊,今天,我又頂著沙塵暴來到了地球科學研究領域最有的老博士辦公室里,我向他闡述了我的一個大膽設想:克隆一個地球!
老博士一聽,拍案而起,說:“好啊!人們還沒想到這一點,我們說干就干吧!”老博士還吩咐他的助手幫助我們完成這項計劃。
我們用從技術分析師那兒找來的土、水、動植物、煤炭等克隆地球所需的基本物質,提取基因后,制成了一個藍色的小球體。我們還用微型計算機做了納米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基因非常合理,我們就把它放進了溫室中。
兩個半月以后,我和助手來到了溫室,不出我所料,這時的“二號地球”可以離開溫室了。我們對它做了最后的檢查:重27噸,12個大洋,五個大洲,水陸面積比例為5:4。做好記錄后,我們用高科技發(fā)射器把它發(fā)射到太空中。半年后,“二號地球”越變越大,大部分地球人搬了上去,新“地球”上陸續(xù)建起了許多公園、居民區(qū)等,到處生機勃勃。
我和助手已經(jīng)筋疲力盡,但我們知道有一件事還沒做。這時,老博士來到我們的辦公室,他問:“你們下一步要干什么?”我和助手異口同聲地說:“當然是治理一下我們的‘老家’嘍!”
【點評】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極具新意的構思,向我們介紹了克隆地球的原因、經(jīng)過,從而表達了對地球環(huán)境的憂思,結尾處發(fā)人深省,意在喚起人們保護地球的憂患意識。
初中語文公開課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
2.理解大同社會的特征。
3.抓住“天下為公”這個關鍵詞,理清課文的層次。
過程與方法
1.要求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讀出韻味,讀出文意,當堂成誦。
2.引導學生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解先賢圣哲關于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2.感受古人敢于沖破現(xiàn)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寫作背景
《大道之行也》是《禮記?禮運》開頭部分里的一段話,主旨是闡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還有一段文字記述孔子說這番話的來由,照錄如下:
昔者仲尼與蠟賓(參加國君在年終舉行的祭典,蠟讀作zhà),事畢,出游于觀(宮門外兩旁的樓臺)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意思是魯國已經(jīng)喪失了古禮)。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學生)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賢),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趕上),而有志焉。”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為生活在動亂紛呈的春秋末期,而迫切希望出現(xiàn)一個太平盛世,所以才有這番言論。
讀準字音
嘉肴(yáo)弗食(fú)
自強(qiǎnɡ)教學相長(zhǎng)
兌命(yuè)學(xiào)學(xué)半
選賢與(jǔ)能講信修睦(mù)
矜(ɡuān)貨惡(wù)其棄于地也
幼有所長(zhǎnɡ)男有分(fèn)
謀閉而不興(xīnɡ)
通假字
《兌命》曰(同“說”,指的是殷商時的賢相傅說,音“yuè”)
選賢與能(同“舉”,選拔)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同“鰥”,指老而無妻)
詞類活用
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意動用法,以……為親,以……為子,)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形容詞作名詞,老年人,壯年人)
文言句式
判斷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也”表判斷)
倒裝句:“之謂”的用法
其此之謂乎(“之謂”是文言文中一種比較固定的用法,是將賓語提前的倒裝句,譯為“說的是”。作用:賓語用代詞“之”復指一下,強調(diào)賓語。)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介賓短語后置句,應為“于己藏”)
雖有佳肴
【講析課文,疏通文句】
著重講解如下句子,并采取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方式解決文言知識。
1.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然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
2.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人必須上學讀書,才能知道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教師必須親身經(jīng)歷教學的過程,才會深感自己學問的孤陋和淺薄。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求學者知不足,才會反省自己,更加努力地學習。
4.學學半——教人是學習的一半。
5.其此之謂乎?——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全文翻譯參考: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益處。所以學習以后就會知道不足,教學以后就會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不足之處,然后才能夠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秲睹分姓f:“教人是學習的一半?!贝蟾耪f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重難點把握】
1.“之謂”的用法?
明確:“之謂”是文言文中一種比較固定的用法,是將賓語提前的倒裝句,譯為:“說的是”。如:“其此之謂乎”。作用:賓語用代詞“之”復指一下,強調(diào)賓語。
2.思考:本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論述了什么道理?
明確:本段主要采用了比喻論證和引用論證的論證方法。論述了教學相長的規(guī)律。
【問題探究】
怎樣看待“教學相長”的道理?
明確:(1)“教學相長”是文中表達的觀點,在指導我們?nèi)绾慰创膛c學的關系以及教與學的效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2)“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只有在不斷地學習中,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只有在教授別人的時候,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的短缺。也只有這樣,才能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使自己得到提升?!敖虒W相長”告訴了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啟發(fā)我們注重實踐,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
大道之行也
【朗讀課文,翻譯重點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參考譯文:
1.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
2.因此人們不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
(1)滿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會的關愛?!安华氂H其親,不獨子其子”,說的是每個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養(yǎng)父母、撫育兒女的責任、心意擴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各個年齡段的人或者說人一生中的各個階段都能受到應有的照顧,得到合適的安排;“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需要特別關愛的人都能得到應有的生活保障。
(2)滿足發(fā)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有分”就是有穩(wěn)定的職業(yè),能安心工作;“有歸”就是男女婚配及時,有和樂的家庭。
(3)滿足精神愉悅的需要,貨盡其用,人盡其力。“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說人們珍惜勞動產(chǎn)品,但毫無自私自利之心;“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說人們在共同勞動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都能盡心竭力去工作,工作著并快樂著,把共同勞動看作是分享快樂。
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現(xiàn)實土壤的,文中有無當時現(xiàn)實社會的影子?
文章第三層選擇了一種特殊的總括方式,拿現(xiàn)實社會跟理想的“大同”社會作對比,從而順理成章地指出,現(xiàn)實社會中諸多現(xiàn)象如搞陰謀、盜竊財物、作亂等在“大同”社會中將不復存在,代之而興的將是一個“外戶而不閉”的和平、安定的局面。這其中已經(jīng)折射出現(xiàn)實社會的真實情形:社會變亂紛呈,動蕩不安;爾虞我詐,人人自危;盜賊橫行,混亂不堪。
【再讀課文,梳理結構】
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特征的?
第一層:“大道之行也……講信修睦”,這一層是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按蟮乐幸病薄偸觯韵路质觯骸疤煜聻楣x賢與能,講信修睦”。
第二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這一層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①“故人不獨親其親……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人人都能得到社會的關愛。
②“男有分,女有歸”——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
③“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為己”——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第三層:“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這一層是全文的總括句。
【課堂討論,拓展延伸】
1.文中“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2.請說一段話描繪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這是兩道開放性的題目。第一題,要啟發(fā)學生透過“桃源”中的生活現(xiàn)象來認識這個社會,例如從“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極其幸福、快樂,這就是“大同”社會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由此還可以推知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同樣受到全社會的關愛。
第二題重在激發(fā)學生進行大膽新奇的聯(lián)想和想象,營造一種暢游理想未來的熱烈氣氛。
【把握文章主旨】
仔細閱讀課文,理解文章主旨。
《雖有嘉肴》:本文論述了教與學的關系問題,說明了教和學是相輔相成的,是互相促進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本文通過對理想中的社會特征的描述,闡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表達了作者對這個理想社會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寫作方法運用【深入研讀,探究方法】
《雖有嘉肴》
1.運用類比手法。
文章開頭運用類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類比“即使有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益處”。
2.邏輯嚴密,有條有理。
文中開頭先講學習的重要性,接著講到教與學的關系,最后提出教學相長的結論,邏輯嚴密,有條有理。
《大道之行也》
1.結構嚴謹,說理透徹。
文章第一層首先對“大同”社會進行綱領性說明,然后從三個方面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最后總括并定名為“大同”。全面具體地展現(xiàn)了古人關于人類美好社會的構想。
2.闡述道理,條理清晰。
文章在闡明“大同”社會政治綱領的內(nèi)容時,按邏輯關系,由政權歸屬談到政權所屬的條件,最后談到在德才兼?zhèn)涞牡墓芾硐?,所呈現(xiàn)的和諧、平等的人際關系。在闡明之后,很自然地闡述了在這些綱領維護下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分三個方面展開,從物質生活談到了理想觀念。既全面又有條理,清晰地反映了作者的思路。
布置作業(yè):教師引導學生課后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并預習下一課時內(nèi)容。
教學反思
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已達到,把握好了重難點。針對學生的情況我設計了兩點目標,一是要求學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本課;二是要求學生能了解“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并知道本文是從哪些方面闡述的。首先,重視文言文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接著,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要求同學們憑借課文下面的注釋,結合語境翻譯課文,然后小組自主探究,最后根據(jù)小組提出的疑難點,教師在班上引導學生解決。
初中語文公開課教案5
【教學目標】
領悟文章寓意,尋求自我被賞識的途徑。
【重點難點】
1.領悟文章寓意。
2.尋求自我被賞識的途徑。
【教學方法】朗讀法、開放式討論法、小組合作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ppt出示圖片,介紹圖片)
最近有張照片在網(wǎng)上很火,我請大家欣賞一下。照片上的女孩前幾日參加北京電影學院考試,在表演復試中落榜,一時情緒失控,在現(xiàn)場大喊大叫,被網(wǎng)友稱作“咆哮姐”。同學們,你知道她咆哮什么?(學生七嘴八舌說)她喊的是“為什么啊”,言外之意就是我的表演已經(jīng)很好了,為什么就沒人賞識我呢?那么你們也有這樣不被人賞識的時候嗎?
(學生談自己不被賞識的經(jīng)歷)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古文,看它是否說出了你的心聲。(板書課題——馬說)
二、共鳴
文章中有你的影子嗎?
(一)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正音。
(二)學生自由朗讀,尋找身影。
1.千里馬的特征?(可原話,可自己說)
明確:日行千里 一食或盡粟一石
2.千里馬的遭遇?(用文中的話來回答,指導朗讀,突出“也”字的不同語氣)
明確: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這里的“也”有惋惜意味?!笆巢伙?,力不足,才美不外現(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這里的“也”有不平的語氣。“策之……食之……鳴之……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這里的“也”有憤慨的語氣。
3.你最痛恨誰?痛恨他什么?
(學生用自己的話回答,疏通文意。然后指導朗讀第三段,讀出憎恨、鄙視的語氣)
第一遍讀: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第二遍讀:(你)策之不以其道,(你)食之不能盡其材,(我)鳴之而(你)不能通其意,(你)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第二遍讀時注意添加字和最后的感嘆號所起的作用。)
4.誰能拯救千里馬?
屏顯資料: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明確:這就是千里馬遇到伯樂的故事。只有伯樂才能拯救千里馬。沒有伯樂,千里馬永無出頭之日。也正如作者所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隔著遙遠的時空,我分明聽到了一聲嘆息??蛇@嘆息和不平真的僅僅是為了千里馬嗎?
5.《馬說》說誰呢?屏顯資料:
韓愈資料(一):
韓愈資料(二):
①25歲中進士。
②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③有大量詩文作品:《馬說》《師說》《進學解》《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④是一代語言巨匠,其語句形成成語的有:一視同仁、異曲同工、垂頭喪氣、袖手旁觀、弱肉強食、落井下石、牢不可破、雜亂無章、名存實亡、再接再厲……
⑤留下大量名言: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明確:看了資料二,同學們你們覺得韓愈是千里馬嗎?(是)那為什么會有和千里馬相似的遭遇呢?因為唐代取士,不僅看考試成績,還要有得力之人的推薦。馬說說誰呢?其實說的就是韓愈自己。讀到這里,我們可以達到的一個共識是這篇文章名義上是在寫馬,其實是寫人。馬中的精品是千里馬(板書:馬──千里馬),人中的精英是人才(板書:人──人才)。作者在其中寄寓了很豐富的情感和意圖。(板書:托物寓意)所以,韓愈借馬的遭遇發(fā)的不平之音也就激起了古今許多有才之士的共鳴,同學們不是也從此文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嗎?
(三)韓愈,我想對你說……
那么,既然都是同病相憐的人啊,彼此溫暖一下吧。韓愈寫出了大家的心聲,大家也拿起筆給懷才不遇的韓愈寫幾句安慰的話。
(下發(fā)紙條,學生寫安慰的話,然后全班交流展示)
三、爭鳴
千里馬和伯樂,誰重要?
(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根據(jù)學情也可以形成一個小辯論會)
屏顯下圖:
小結:關于千里馬和伯樂的關系,一直是人們感興趣的話題,剛才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展示了良好的口才和思辨能力。伯樂和千里馬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關系,我覺得這張圖可以很好地詮釋它。兩者應當是各自獨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關系,少了誰都會失去存在的意義。而黑中的白,白中的黑揭示的是千里馬會成為未來的伯樂,而伯樂曾經(jīng)也是一匹千里馬。所以當韓愈后來終于成為朝廷命官,由千里馬變成伯樂后,他——
(屏顯資料)
韓愈發(fā)現(xiàn)提攜的千里馬有:
李翊在韓愈的推薦下,考中進士。
培養(yǎng)出江西省的第一個狀元
提攜孟郊、張籍、李賀、賈島……
韓愈把孟子的地位提高到了孔子的后面,使他成為一代儒家宗師。
四、一鳴驚人
如果你是千里馬,你想怎樣獲得他人的賞識?
學生討論交流后,出示太極圖。
教師分析:
我找伯樂,是主動;伯樂找我是被動。兩種方案皆可,但是無論如何選擇,要記住的是主動里會有等待,被動里其實暗藏著蠢蠢欲動的心。而兩者都有成功的案例。
屏顯資料:
(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交流獲得他人賞識的途徑。)
五、課堂小結:
“文言文”三個字的意思是美好的語言文章??缭角辏@些文章依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智慧和啟迪。《隆中對》中有
諸葛亮一站成名的秘密;《鄒忌諷齊王納諫》里有怎么說別人才愛聽的技巧;《扁鵲見蔡桓公》里有諱疾忌醫(yī)的教訓……這些文
章都是同學們即將要學到的。愛上他們吧,同學們,因為它們是我們民族的根,民族的魂!
六、布置作業(yè)
必做題: 仿“陳歐體”,為自己寫一段代言詞。
選做題:推薦閱讀
如果你想知道韓愈最后怎樣當上了朝廷的命官,請讀《康震評說唐宋八大家——韓愈》。
初中語文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