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例分析文學語言的特點,舉例分析文學語言的特點是什么
推薦文章
簡述文學語言的特征
文學語言是指作家按照藝術世界的詩意邏輯創(chuàng)造的特殊話語。作家的目的不是告訴人們現實中具體發(fā)生了什么事,并不一定尋求與外在客觀事實相符,而是要把自己對生活的審美認識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出來。詩人的表達可以不合事理而合情理,它指向了作家的精神世界,它把作家對現實的審美感悟用虛擬化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它具有一般語言的形象生動性、音樂性、流暢性、整體性,還具有一般語言所不具有的內指性、心理蘊涵性和新奇性的特點。文學語言往往返身指向它自身的內在文學世界,不一定指向外在客觀世界。它不必符合現實生活的邏輯,能夠真實傳達作家的審美感悟即可。如“寂寞嫦娥舒廣袖”“飛流直下三千尺”這樣,盡情地展現出了詩人心中真實的體驗。因此,文學語言總是遵循人的情感和想象的邏輯行事,總是返身指向內在心靈世界的,是內在地自足,具有內指性。文學語言提升了一般語言的表現功能,蘊涵了作家豐富的知覺、情感、想象等心理體驗,將讀者具體帶入到感受世界中。“夜正長,路也正長”的“夜、路”更多的是作家對現實社會的黑暗、對革命斗爭的長期性的體悟,“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鳥、人融為一體,共宣感時傷逝的憂國情懷。意在言外的文學語言,傳達和表現了作家內心情緒,被賦予不同尋常的心理內涵,具有心理蘊涵性。

文學作品的語言有哪些特點
文學作品的語言有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和形象性等特點。準確性即要求語言最恰當、最確切、最精煉地表現對象;鮮明性即要求語言清晰明確、新鮮活潑、富有特色;生動性即文學作品往往運用比喻、排比、夸張、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形象性即文學作品中語言的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往往結合在一起。
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是用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在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作家始終進行的是形象思維的活動(或方式)。它具有三個特點:
1、作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段把從生活中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熔鑄成活生生的藝術形象;
2、始終離不開想像(幻想、聯想)和虛構;
3、始終伴隨著強烈的感情活動,文學作品是以語言為工具,以各種文學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達作者對人生、社會的認識和情感,以喚起人的美感。
2.文學作品的語言的特征是什么?舉例說明
文學來源于生活,但文學作品中描寫的生活卻可以而且應當高于它所反映的實際生活,文學典型也應當高于它所描寫的生活中的實際人物。文學中的典型應當是以鮮明、生動、突出的個性特征,顯著而充分地體現了某一類事物的廣泛而深遠的普遍性特征的藝術形象。個性特征與普遍性特征這兩個方面必須有機地、完美地結合起來。
典型形象所展現的生活現象必然包含一定的普遍意義,必定能顯示一定社會生活的某些本質特征。毛澤東指出:“文藝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生活卻可以而且應該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有普遍性。”這里所說的“普遍性”,就是指的一定生活現象的本質特征,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共性”“概括性”或“典型性”。文學典型一般應具備以下特點:
第一,鮮明的個性特征
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盡管是作者塑造出來的,是對社會現實生活的一個提煉,但這個人物必須是具體可感的人,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八被蛘摺八睉撚凶约旱乃枷牒透星椋凶约旱纳詈托愿?,有自己的行動和語言。這樣的人物才是實實在在的人物,才是真實可信的人物。一提到張飛,我們馬上就能在眼前浮現出他身跨戰(zhàn)馬、手舞丈八蛇矛的高大形象,甚至能聽到他如雷的聲音。張飛就是張飛,而不是關羽,這就是鮮明的個性。
第二,廣泛的普遍性特征
典型形象代表著同一類型的人,具有同一類型的人的共同特點。正因為如此,人們才能從典型形象身上看到自己或別人的影子,才能在周圍的熟人身上看到典型形象的某些特征。這也正是那些創(chuàng)造了典型形象的作品能夠吸引人、感動人的緣由。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聽人提到一些優(yōu)秀作品中的人物,比如經常有人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敝T葛亮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足智多謀的代表人物。再如形容某人鐵面無私,就說他是包青天;說到質樸、勇猛而又魯莽的人,就說他是莽張飛;遇到缺乏斗爭或行動的勇氣,而又常常自我解嘲的人,就說他是阿Q;此外,如趙云、黃忠、花木蘭、穆桂英、李逵、武松、林黛玉、王熙鳳……都常常被人用來形容周圍的人物。是因為這些典型人物的性格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他們概括了現實生活中許多同一類型人物的特點,具有相當的普遍意義。